胡圖本姓陳,他給孩子請了一個姓龐(páng)的教書先生。這個龐先生見了胡圖說:“吾久仰東家,只是無緣,不曾拜會,望東家日后多多關(guān)照?!?/p>
胡圖不懂“東家”這個詞,他聽了先生的話后,心里罵道:“什么狗屁先生,我明明姓陳,怎么叫我東家?這不是糟(zāo)蹋(tà)人嗎!我也該報復(fù)報復(fù)他?!庇谑蔷突卮鹫f:“龍先生,我姓陳,不姓東?!饼嬒壬宦牻兴埾壬?,立即辯解道:“我姓龐,不姓龍。你怎么叫我龍先生?”胡圖怒沖沖地吼道:“你把我的‘耳朵’割了,我就不敢把你的‘皮’剝了?”
[猩猩點評]
胡圖由于不懂“東家”這個詞是對雇主的敬稱,便責(zé)怪龐先生叫錯他的姓,故意把龐先生叫成“龍先生”,其言行的確無知可笑。從文字角度看,這個笑話可以說明兩點:第一,一個合體漢字具有偏旁組合固定的特點,如果拆離抽去其中某些部件,剩下的偏旁可以單獨變成另外的字。如笑話中的“陳”,抽去“阝”,剩下的就成了“東”字;“龐”抽去“廣”字,剩下的就是“龍”字。故此,我們書寫漢字一定要注意漢字的整體結(jié)構(gòu),不能隨意拆離組合;第二,合體漢字具有偏旁象形的特點。笑話中胡圖說“陳”字的左“阝”是耳朵,“龐”字中的“廣”是皮。這樣說,多少說出了兩個偏旁的形狀特點。當(dāng)然,這種說法不準(zhǔn)確,因為追溯漢字造字的歷史,這“阝”的形狀是階梯、山崖、土山等;“廣”字的形狀則是靠山崖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