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僧鑒真6次東渡日本,是中日友好交往的歷史豐碑。2008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訪問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曾專程到奈良唐招提寺參觀,拜謁了鑒真大師像,還向該寺贈送由揚州漆器廠制作的鑒真東渡船模型“友誼之舟”。作為鑒真大師故里的揚州人,我們不由得想起28年前的一段往事。當時,經(jīng)中日兩國共同努力,在小平同志的親切關(guān)懷下,鑒真大師像千年后第一次回國“探親”,在揚州和北京兩地巡展,轟動一時,造就了中日友好交往的又一段歷史佳話。中國佛教協(xié)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專門為此題寫紀念碑文“遺像千年歸故里,友情萬代發(fā)新花”。
“無論有多大困難,也一定讓鑒真大師像
和長老到中國來”
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是中日兩國友好交往的一件大事,從最初動議開始,經(jīng)歷了一段頗有波折的過程,最終小平同志一錘定音,得以成行。
鑒真大師像供奉于奈良唐招提寺內(nèi),被日本政府尊為國寶,每年只開放3天供人瞻仰。它是鑒真弟子思托、忍基等于763年為鑒真膜影立夾纻漆像,同年5月6日,鑒真結(jié)跏跌坐,面西而化。“夾纻”,就是先用泥塑造成胎,然后用漆把麻布貼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復再涂多次,最后,把里面的泥胎取空。這種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質(zhì)地很輕。鑒真大師像高2尺7寸,重12公斤,面向西方,雙手拱合,結(jié)跏跌坐,閉目含笑,兩唇緊斂,展現(xiàn)了鑒真雖雙目失明,仍孜孜不倦闡教弘法,傳播唐朝文化的獻身精神和思念故國故鄉(xiāng)之情。鑒真大師像不僅是藝術(shù)杰作,也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標志。
1963年是鑒真大師圓寂1200周年,日本政府將1963年5月至1964年5月定為“鑒真年間”,并舉行盛況空前的各種紀念活動。當時中日尚未建交,但兩國之間的民間交往非?;钴S。時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領(lǐng)導人的趙樸初向周恩來總理建議,鑒真大和尚的題材很好,可以擔當民間大使打開中日友好之門。周總理很快采納了趙樸初的建議,中國決定與日本同時舉行鑒真東渡1200周年紀念活動,并成立了由趙樸初擔任主任委員的“鑒真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紀念籌備委員會”,中日兩國佛教界、文化界共同在鑒真的故鄉(xiāng)舉行各種紀念活動。國務(wù)院還決定在揚州大明寺建立鑒真紀念堂,由中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參照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設(shè)計,典雅古樸,保存了唐代建筑藝術(shù)風格。周總理對鑒真紀念堂的建造非常關(guān)心,修建紀念堂的建筑材料就是由他親自審批撥給的。鑒真紀念堂于1973年正式建成。
1973年,日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中島健藏理事長訪問中國時,曾代表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向中國提出讓鑒真大師像回國供故人瞻仰的要求。但由于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間,條件尚不成熟,這項動議沒有得到中國方面的響應(yīng)。
粉碎“四人幫”后,1978年10月,鄧小平副總理應(yīng)邀訪問日本,專程到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陪同鄧小平等來到御影堂拜謁鑒真大師像。森本孝順長老又提出讓鑒真大師像重歸故里的要求,鄧小平立即回答說:“聽了長老的話,我很感動,無論有多大困難,也一定讓鑒真大師像和長老到中國來?!?/p>
1978年11月,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中國佛教協(xié)會、中日友好協(xié)會正式邀請森本長老攜帶鑒真大師像來華展覽。
1979年,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再次提出請求,鄧穎超告訴他中國正在做準備工作,表示熱烈歡迎鑒真大師像回國展出。
日本官方也對此給予了積極支持。1979年12月1日,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訪華,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作演講時,很明確地說:“和尚這一塑像不久將作為日中友好的美好見證。”
“寺廟內(nèi)住持怎能穿人民裝”
雖然得到中日兩國高層的大力支持,但是要具體落實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時,我們剛剛經(jīng)歷了“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處于起步階段,接待工作所必需的硬件、軟件都不太具備,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在“左”的思想影響下,許多寺廟慘遭破壞,佛像、佛具被砸爛,僧人被視為“牛鬼蛇神”接受改造,正常的宗教活動被看成是封建迷信。
因此,為了保證“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順利進行,從中央到地方做了大量細致的準備工作,重中之重就是落實宗教政策,恢復宗教事務(wù)活動,全面修復揚州大明寺。中央成立了以中國佛教協(xié)會代主任趙樸初為主任委員的“歡迎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委員會”,明確了接待方針,確定了展出時間和地點,制定了工作計劃。地方則成立了江蘇省暨揚州市“歡迎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委員會”,江蘇省副省長戴為然為主任委員,揚州地委、市委主要領(lǐng)導同志親臨一線,負責具體落實工作。
按接待要求,鑒真大師像回故里“探親”要在大明寺舉行隆重歡迎儀式和法會活動。“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寺廟慘遭破壞。有幸的是大明寺在周恩來總理的關(guān)懷下得以保存,但寺內(nèi)文物古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當時,紅衛(wèi)兵要破“四舊”,準備沖擊寺院,砸爛寺內(nèi)的佛像,一些有心人用蘆席將大門封住,糊上白紙,張貼毛主席巨幅畫像,使紅衛(wèi)兵無法進入。后來,揚州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的一名干部向周總理反映,周總理辦公室緊急來電,揚州市軍管會及時封閉了寺廟,使古剎內(nèi)的古跡得到保護。盡管如此,要想恢復原貌,還要做大量的工作,省財政撥出??钣糜谡薮竺魉隆?979年6月起,揚州組織了300多人的施工隊伍,按原貌逐項進行整治,清除雜草,平整道路,修繕房屋,裝飾殿堂,對大雄寶殿內(nèi)正中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和東西兩側(cè)配塑的十八羅漢像等佛像進行彩繪裝金出新,僅黃金就用去了3斤8兩。整個維護和裝修工程,歷時9個多月,共完成項目20多個。鑒真紀念堂也重新進行裝飾,鑒真坐像下的寶座用白礬石重新雕琢,紀念堂內(nèi)安裝了恒溫設(shè)備等。大明寺西花園也進行了恢復性建設(shè)。
按接待要求,大明寺的歡迎儀式和法會活動,必須要有100名僧人參加?!拔幕蟾锩敝校诮套鳛榉饨孕呕顒颖蝗【?,僧人視為“牛鬼蛇神”接受改造,不少僧人已還俗成家,親屬子女反對他們再回寺廟。要在短時間內(nèi)招回僧人“重操舊業(yè)”,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些人不理解、不支持,包括過去從事宗教活動的人員也有想法,需要大量的說服解釋工作。為此,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和宗教事務(wù)處一個個登門拜訪,經(jīng)過多方努力,終于招回了60名僧人,又從蘇州邀請來40名僧人。接著又通過計劃部門特批布料計劃,由紡織品公司供應(yīng)布料,組織縫紉工加工趕制僧衣法服。在大明寺重新布置了齋堂、寮房(僧人宿舍)和法堂等。對和尚進行形勢教育、外事禮節(jié)和守紀教育,組織僧人誦讀經(jīng)文,精心排練法會活動,對迎鑒各項活動進行逐一預(yù)演。
在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前夕,趙樸初來揚州檢查準備工作。趙樸初看到大明寺內(nèi)僧人還都穿著人民裝,就對住持能勤說:寺廟內(nèi)住持怎能穿人民裝,怎能從事佛事活動,也不好與日本僧人交流。當時能勤要與趙樸初合影,趙樸初對他說:你穿這身衣服(人民裝),我不跟你拍,等你換了僧服再和你拍。趙樸初還對鑒真紀念堂的陳設(shè)和大明寺的環(huán)境一一提出整改意見。這對大明寺的恢復起到了決定作用。
在落實宗教工作的同時,揚州市為廣泛宣傳教育,整治市容市貌,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市通過報告會、黑板報、廣播等多種形式講述鑒真東渡日本的動人故事。新華書店組織一批有關(guān)鑒真的書刊發(fā)行。省揚劇團編演了《風月同天》,歌頌鑒真東渡的事跡。揚州漆器廠等單位設(shè)計和制作了精美的工藝品供展出和出售。揚州市對部分道路進行拓寬改造,新建道路兩條,還對風景名勝區(qū)進行整修,并組織開展了春季愛國衛(wèi)生突擊活動。許多干部群眾在巡展前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沒有休息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汽車運輸公司六廠特制了一輛運載鑒真大師像的車輛。該車用4噸交通牌卡車底盤改裝,車廂底板上墊了3厘米厚的印花橡膠,廂壁是夾層的,中間填充塑料,能防潮、保溫。整個車廂安在滾動的滑輪上。上、下車十分方便。汽車的6個輪子全部裝了“液力減震器”,后輪又采取了“等強度梁”措施,保證車子行駛時“四平八穩(wěn)”,以使鑒真大師像運輸途中完好無損。
“第一次看到鑒真眼睛含著笑意了,
因為他回到了故鄉(xiāng)”
1980年4月13日,鑒真大師像在森本孝順長老護送下乘專機飛抵上海虹橋機場。歡迎儀式結(jié)束,森本孝順長老、趙樸初等冒雨連夜用特制的專用座車護送鑒真大師像駛往揚州。
一路上,專車在柳枝搖曳的公路上緩緩行進。專車菊黃色的車頭,奶黃色的車廂,兩旁有著名書畫家唐云先生的手書“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十個大字。車隊穿過蘇州、無錫、常州、鎮(zhèn)江時,都受到當?shù)馗刹咳罕姷臒崃覛g迎。當專車和來訪團成員到達鑒真當年東渡時曾三次經(jīng)過的瓜洲渡口時,雨歇云開,太陽露出了微笑。戴為然等江蘇省、地、市領(lǐng)導早已守候在瓜洲古渡,歡迎他們的到來。社會各界群眾,打著“熱烈歡迎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的橫幅,手里拿著中日兩國國旗、花環(huán)和鮮花。歡樂的鑼鼓聲,“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的口號聲此起彼伏。森本孝順長老見此情景,眼里噙滿淚水不停地說:“我回來了,我回來了!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到達揚州市區(qū)后,歡迎的人群數(shù)以萬計,歡樂而熱情的場面無法形容。
大明寺住持能勤法師率60位僧眾在山門外兩旁列隊相迎,寶殿內(nèi)40位僧人在殿前甬道兩旁,迎候鑒真大師像到來。森本孝順長老在能勤法師等的陪同下,進入山門,在鐘鼓齊鳴聲中,進入大明寺大雄寶殿,并參拜了鑒真紀念堂。4月16日下午,鑒真大師像在大明寺隆重開箱。4月17日上午,鑒真大師像供奉在鑒真紀念堂內(nèi)特制的恒溫玻璃櫥里,像前安放著日本天皇送的三足圓型香爐,上面有菊花型皇室紋章。安放完畢后,森本孝順長老顯得十分興奮,他指著鑒真大師像激動地說:自12歲開始就看到鑒真大師像,已看了60多年了。每次看的時候,都感到鑒真雙眼中總是含著望鄉(xiāng)之淚。今天不同了,第一次看到鑒真眼睛含著笑意了,因為他回到了故鄉(xiāng)。
4月19日上午8時,在鑒真紀念堂前舉行石燈籠點火儀式。石燈籠是森本孝順長老按日本八世紀天平時代的燈籠樣式精心制作,贈送給大明寺的禮物,并由森本孝順長老親自點燃長明燈。森本孝順長老還代表奈良市民向大明寺贈送三件佛具:香爐、燭臺和花瓶。能勤法師向森本孝順長老贈袈裟一件。接著,舉行了櫻花樹植樹儀式,300多株櫻花樹苗是森本孝順長老從日本帶來的。9時許,中日雙方僧人分別在大雄寶殿和鑒真紀念堂舉行法會。隨后,在鑒真紀念堂院內(nèi)舉行了鑒真大師像在揚州展出的開幕式。中外人士進入鑒真紀念堂,瞻仰鑒真大師像。
鑒真大師像回故鄉(xiāng)“探親”,前來拜謁鑒真大師像的人員成千上萬,絡(luò)繹不絕,盛況空前,整個揚州市區(qū)“家家親朋滿門庭,戶戶笑談大和尚”。據(jù)石塔居民區(qū)統(tǒng)計,平均每戶人家就有一個外縣、市的來客。在展出的7天時間里,從寺內(nèi)到寺外,從山上到山下,無論晴天,還是陰雨天,每天都有大批前來參觀的人群,等候參觀的隊伍排出1公里以外。前來參觀者有中央和省有關(guān)部門的負責同志、全國勞動模范、著名的科學家藝術(shù)家等等,還有日本朋友290多人,歐美客人以及旅日華僑、港澳同胞140多人。展出期間,為控制人員,防止發(fā)生擁堵現(xiàn)象,采取分配名額、發(fā)放入場券的形式組織參觀,瞻仰者達18萬余人,比預(yù)計人數(shù)高出一倍多。可以說場面壯觀,氣氛熱烈,秩序井然。確實是千載難逢的盛舉。
在此期間,有80多位中外記者到揚州采訪,在眾多新聞媒體上介紹鑒真的生平事跡,報道鑒真大師像在揚州展出的盛況,介紹揚州風土民情。揚州工藝外貿(mào)部門制作了大量具有揚州特色的紀念品、工藝品及字畫等,共售出8萬多件。揚州在國內(nèi)外的知名度由此大大提高。
4月25日,在鑒真紀念堂前舉行紀念碑奠基和閉幕式,趙樸初和森本孝順長老為紀念碑題寫碑文,趙樸初題寫的碑文是:“遺像千年歸故里友情萬代發(fā)新花?!鄙拘㈨橀L老題寫的碑文是:“櫻花是日本國花,兩國友誼要靠友誼之燈去傳播。”
鑒真大師像在揚州展出后,由森本孝順長老護送到北京,先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北京法源寺展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鄧穎超為開幕式剪彩,并高興地對森本孝順長老說:去年我們答應(yīng)在北京見面的愿望今天實現(xiàn)了!這次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是中日兩國人民關(guān)注的大事情,是一件盛大的喜事。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班禪額爾德尼,還特意把一條潔白的哈達獻在鑒真大師的坐像前。
5月6日上午,鄧小平副總理會見了“日本國寶鑒真和尚像中國展訪華團”全體成員,對這次巡展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是一個盛舉,是兩國悠久歷史關(guān)系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這說明中日兩國友好關(guān)系源遠流長。希望兩國人民的友誼繼續(xù)長遠地傳下去。
5月28日,鑒真大師像在森本孝順長老護侍下,乘專機離開北京返回日本奈良,圓滿結(jié)束了回國“探親”之旅。此后,每年4月14日被定為鑒真回鄉(xiāng)探親日。揚州市與奈良市經(jīng)常開展友好交流活動,相互聯(lián)系日益增多。
(責任編輯汪文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