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作為最著名的華人金曲之一,已經(jīng)傳遍了全世界。在今天,無論是在廣播電視里,音樂會上,經(jīng)常可以聽到它動聽的旋律。人們對它喜愛有加,不僅將其送入太空,在宇宙間播放,還遍地開花到卡拉0K廳和手機鈴聲上,我都有點擔心,,這樣會不會造成人們的審美疲勞,降低了對它的珍重。
作為慶祝新中國十周年的獻禮作品,《梁祝》一經(jīng)推出,就受到廣泛好評,只可惜那時我年紀尚幼,加上媒體又不發(fā)達,無緣聽到它?!拔母铩憋L起,它難逃厄運,被打成“毒草”,從人們的耳邊消失了。但事情總有例外,我第一次聽到它,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
那是一個顛覆的年代,以往熟知的許多文藝作品都變成了“封資修”的黑貨,搞得人一下子失去了基本的判斷。那時社會上盛傳著一份江青評點眾多作品的講話,像個記錄稿,三言兩語就判了一部作品的死刑。比如說王曉棠在《英雄虎膽》里的演出像美國的吉普女郎;雷振邦《冰山上的來客》的插曲是靡靡之音,是偽滿歌曲的翻版;《達吉和她的父親》是宣揚資產(chǎn)階級人性論;《五朵金花》專談戀愛,不講進步;《戰(zhàn)火中的青春》宣揚個人英雄主義;《青春之歌》美化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不講政治進步,專搞三角戀愛?!读窃贰逗楹嘈l(wèi)隊》是為劉少奇、賀龍樹碑立傳等等。點名之多,幾乎囊括了新中國建國以后所有知名的作品。雖然看到的只是油印材料,也無從辨別真?zhèn)危越嗟拿^出現(xiàn),人們便被認為是“中央文革”的聲音,它成了辨別革命與非革命文藝的標準。革命群眾的覺悟,在于能夠領(lǐng)會精神,由此及彼,發(fā)揚光大,用此講話為準繩,重新審視一切。一時間,凡是那些纏綿的、抒情的、憂傷的等等,就都變成了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不待上邊點名,自己就先把它批倒了。取而代之的是“拿起筆做刀槍”,“東風吹,戰(zhàn)鼓擂”之類的激昂腔調(diào)。宣傳隊演節(jié)目,除了語錄歌、八個樣板戲,舞臺上對口詞、三句半就成了主要的形式,演員不但要扯破嗓子地吼,還要用腳拼命地跺地板,再配以鑼鼓,如果還嫌不夠勁兒,從工廠找一塊鐵皮來,用榔頭使勁敲,美其名曰:增加革命氣氛。
應(yīng)該說江青還是有“眼光”的,她所批判的,幾乎都是我們這樣的小子最感興趣的地方:看《英雄虎膽》,念念不忘的就是妖艷的阿蘭和曾泰跳探戈的場面。就像看《列寧在十月》,最喜歡的是跳《天鵝湖》的那一段。也曾羨慕雷振林的英俊帥氣,能夠得到高山的芳心?!段宥浣鸹ā贰侗缴系膩砜汀返乃胁迩敃r風靡了全國,在伙伴們中間,誰要是會唱“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并且不跑調(diào),就成了我們佩服的對象?,F(xiàn)在讓“旗手”一點,敢情都是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自己對這些感興趣,說明中毒匪淺,不立馬“斗私批修”還等什么呢!
不過人總是會有一點叛逆精神的,或者說有一種本能的好奇心,尤其是十幾歲的少年。你越說是“毒草”,我們就偏要找來看一看。倒不是為了批判,我們既沒有那種覺悟,也沒那份水平,只是為了在伙伴們聊天的時候,有點吹牛的資本。這倒是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你要是一點“毒草”都沒看過,在同學(xué)閑侃的時候,就沒有話語權(quán),顯得跌份。有專家曾評論說,“文革”實際上存在著官方和民間兩條線,并不完全一致,我覺得有道理,從我們身上,便可略見一斑。盡管造反的大潮席卷而來,那些作家藝術(shù)家都變成了牛鬼蛇神,誰也不敢對他們表示絲毫的同情,但以批判的名義觀看這些作品,卻可以大張旗鼓地進行,因為上邊有話,壞作品要拿出來交給群眾去評論。于是許多造反組織,紛紛舉辦批判電影專場,這倒為我們提供了滿足心理需求的機會。只要打聽到哪里有放映,我們就千方百計擠進去看。什么《舞臺姐妹》《逆風千里》《北國江南》《清官秘史》《不夜城》,包括前蘇聯(lián)的《一個人的遭遇》之類,都是在這種特殊的環(huán)境下看到的。后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內(nèi)部電影”風靡大陸,可能就是發(fā)端于此。相對于那些革命作品,“毒草”卻總是給人一些別樣的感受。記得看完《早春二月》出來,我和同伴許久都沒有說話,雖說這是出了名的大毒草,可蕭澗秋的儒雅,陶嵐的美麗,古樸的江南水鄉(xiāng)風光和影片中那纏綿悱惻的情調(diào),卻完全遮蓋掉批判的話語而深深打動了我的心。我無法正面表達對它的好感,只能借助當時流行的最高指示說反話:看來還是領(lǐng)袖說得對,內(nèi)容愈反動的作品而又有藝術(shù)性的,就愈能毒害人民。
那時的復(fù)課鬧革命,也是在應(yīng)付事,老師們講完了課,早溜得不見蹤影,剩下一群百無聊賴的學(xué)生,在教室里邊打牌邊閑聊。我這人對棋牌均無興趣,便和幾個知己的同學(xué)侃大山,自然還是比試各自的見聞,不知怎的,一天話題忽然說到了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我說,聽說這個曲子特別棒,只可惜沒聽過。說時無意,卻被我的鐵桿哥們兒趙振先認了真:“你想聽嗎,我家里就有?!彼那膶ξ艺f。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幾個人一商議,就決定馬上去聽。也有不敢去的,但答應(yīng)一定守口如瓶。說來荒唐,現(xiàn)在誰都知道《梁?!泛纹涓哐牛僧敃r密謀聽它時的鬼鬼祟祟,倒有點像今天有人偷偷請你去看A片,怎敢張揚。我們幾個人像作賊似地,悄悄溜出校門,來到三不老胡同他的家,鉆進他和哥哥共住的小房間內(nèi)。
關(guān)好房門,拉上窗簾,趙振先取出一臺很舊的電唱機,放在桌上,又拉開柜子的大抽屜,我見到里邊滿滿當當全是唱片,真不知他們家是怎么躲過“破四舊”的,居然還保存了這么多。趙振先翻了許久,終于找出一張,放到唱機上,把手一揮道,你們聽吧。
唱針在黑色膠木唱片上輕輕劃動,先是傳出悠揚的長笛,又引出小提琴纏綿的旋律。幾個從沒接觸過交響樂的少年,剛才還滿懷著詭異的心態(tài),只想干一件出格的事來尋求刺激,卻頃刻之間被這旋律給吸引住了。我們那時不知道什么叫奏鳴曲的曲式,也不明白什么大小提琴對答的表達方式,更沒有關(guān)注過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只覺得那樂曲好聽得難以形容,就像是天上傳來的,能使人靈魂出了竅,隨著它飄來飄去。它時而清新秀麗,仿佛春日的陽光;時而低回婉轉(zhuǎn),那彎兒拐得人蕩氣回腸;時而哀怨凄婉,如泣如訴,讓人心酸得想哭。它好似一溪清泉,源源不斷地淌進了干涸心田,浸潤了板結(jié)的外殼,喚醒了久別了的柔情,那是和社會上打打殺殺你爭我斗全然不同的一種情感,如果此刻身邊坐著一個女生,我很可能情不自禁地吻她一下。在學(xué)校的音樂教育中,老師也介紹過一些作品,可都沒有像今天聽到的這樣讓我感動。幾個少年全無了往日的喧囂,只是呆呆地坐著,聽著,全曲結(jié)束了,很長時間,大家都沒說話,就像做了一場夢。
隨后一整天,我都沉浸在《梁?!返男衫铮匚吨鴦偛诺哪欠N感受,它就像一層無形的膜,暫時隔開了貼滿大字報的校園,使我意識到另一種美好的存在。這可能就是“毒草”的“魅力”,讓人心甘情愿地被它俘虜了去。騎車回家的路上,經(jīng)過德勝門古老的箭樓,看到夕陽將它染成金色,歸鳥在琉璃瓦的重檐上盤旋,我忽然覺得,那旋律和這景色頗有相通之處,雖然京城在翻天覆地地折騰,可這箭樓卻依然如故地保持著一份古韻,孤獨而略顯悲涼。其實生活中不只有一種旋律,就看你能否感受到它的存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沒有向別人夸耀偷聽過《梁?!?,倒不是怕人戴帽子,而是心里的這份感受,不愿意隨便拋出來,變成無聊的閑侃。我珍視它在那普遍蔑視人性的年代里,給我?guī)淼囊稽c點真情的溫暖。
再次聽到《梁祝》,已是“文革”以后了。它和眾多作品一樣,被平了反,進入音樂廳、電視和講臺。如今的音響效果,也不是那臺留聲機可比的。通過專家的講解,我也逐漸了解了它的奏鳴曲式的結(jié)構(gòu),什么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哪一段是草橋結(jié)拜,哪一段是投墳、化蝶。細節(jié)的發(fā)掘?qū)τ谏钊肓私庖徊孔髌窡o疑是必要的,否則就會埋沒了創(chuàng)作者的苦心。但音樂的欣賞如果每一小節(jié)都要按照固定的解釋,無疑會束縛聽者的想象。雖然每次欣賞這部作品都會有新的感受,可我依然覺得,“文革”時的那次偷聽,有如初戀般的令我難忘。盡管那時懵懂無知,但作品中最想告訴人們的東西,我想,我還是聽懂了。
(本文編輯:李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