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看十年前的《讀書》雜志,讀到康正果先生《浮世的炎涼風光》(1995年第11期)一文。文中,作者提到晚明色情文化泛濫的原因時說:“很多學者往往喜歡把淫書的盛行歸罪于當時社會的全面腐敗?!彼J為這夸大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淫風與色情出版物大行其道的因果聯(lián)系,并認為出版牟利的動機是不可忽視的。
康先生的討論主要圍繞《金瓶梅》展開,而我由此卻想到了民國時期的性文化興起問題。民國時期,有關(guān)性問題的著作大量涌現(xiàn),形成了一種“性話語”。
根據(jù)《民國時期總書目》“自然科學·醫(yī)藥衛(wèi)生”、“社會科學(總類部分)”的資料,民國時期出版的性圖書約有400余種(按照《民國時期總書目》的分類有性衛(wèi)生、性教育、性學、性社會學等)之多,報刊雜志上發(fā)表的與性問題有關(guān)的文章則不可勝數(shù)。2004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言言齋性學札記》一書。此書收錄的是周越然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為上海《晶報》撰寫的性文化小品,此次經(jīng)其孫周炳輝整理出版,使人們有幸一睹民國性話語之一斑。民國時期的涉性作品與晚明的淫書不同,其作者多以介紹性科學、性文化、倡導性教育為出發(fā)點,但是這類作品出現(xiàn)的原因同樣是復雜的。在性話語興起的背后,當然有思想解放的原因。如張競生在《十年情場》中就曾經(jīng)說過:“確是我在法國習慣了性交的解放與自由后,反觀了我國舊禮教下的拘束,心中不免起了一種反抗的態(tài)度,所以我想提倡性交自由”,“我以為性交能得到自由的發(fā)展就可幫助情人制的發(fā)展;就是把舊時婚姻制打垮了?!?《張競生文集(下卷)》,廣州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頁)1925年,張競生《美的人生觀》出版后,周作人在《晨報副鐫》撰文指出:“張先生的著作上所最可佩服的是他的大膽,在中國這病理的道學社會里高揭美的衣食住以致娛樂的旗幟,大聲叱咤,這是何等痛快的事?!?/p>
但是,性話語背后的商業(yè)動機也是其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英國倫敦大學的Frank Dik 6 tter(中文名字為馮客)教授在其著作《性、文化與現(xiàn)代化:民國時期的醫(yī)學與控制》(Sex,Cul-ture,and Modernity in China:Medical Scie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exualIdentities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HurstCompany,London,1995,)中就指出了這一點。他寫道:“對大眾消費者來說,性的確是一個有利可圖的題目?!彼?,當時許多期刊在名稱上也大做文章,引人注目。潘光旦在《(新文化)與假科學——駁張競生》(《時事新報·學燈》1927年5月5日)一文中曾經(jīng)指出,“民國十五年與十六年之間,假名‘性教育’或‘性知識’之刊物,充斥社會,其影響及于思想及風紀者實非淺顯?!痹凇缎越逃叩馁Y格問題》一文中,潘光旦又指出,“近來以介紹性智識自命的定期刊物,雨后春筍似的,忽然增加了好幾種,如《新文化》《性雜志》《性欲周報》《性三日刊》《性報》,多的不及半年,少的是最近一二月或一二星期內(nèi)才出現(xiàn)的?!?《學燈》1927年6月24日)潘光旦毫不留情地指出:“發(fā)表關(guān)于性的文字決不外兩個動機,或目的。一是真欲提倡性教育,解決性問題。二是借此沽名謀利?!痹谒磥?,張競生及其《新文化》無疑是這第二種動機的代表。
2007年1月,江曉原先生十年前的舊作《性張力下的中國人》由東方出版社再版了,新版的書名前面加了兩個吸引眼球的字——云雨,其實原書名本來很好,增加“云雨”二字不但累贅而且讓人聯(lián)想起商業(yè)運作。
有一次我到首都師范大學性教育研究中心訪友,正碰上一家著名媒體前去采訪。后來提及性教育與媒體的關(guān)系時,那位朋友頗覺得無奈,說不少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所以才對性教育格外熱心,大有“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的感慨。我想,當下在媒體上頻頻露面的性學研究者與媒體的關(guān)系,也大抵如此吧。一些媒體所關(guān)心的,或許僅僅是性話語背后的商業(yè)價值。
(本文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