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個月的“打虎”與“挺虎”的較量中,公民精神進一步覺醒,社會誠信觀念得到挽救確立,某些專家的學術良心受到拷問,某些變異官場文化被暴露,大眾文化#65380;網絡文化的品質和影響得以提升和擴大……
一出跨年度真人實景滑稽劇終于落下了帷幕#65377;
2008年6月29日,陜西省政府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確認:在大量證據面前,周正龍終于交代了其用老虎年畫拍攝華南虎照片的事實#65377;至此,這出或可命名為“正龍拍虎”的鬧劇,終于收場#65377;
近9個月時間的醞釀發(fā)酵,“正龍拍虎”鬧劇成為一樁蘊涵豐富#65380;可遇難求的公共文化事件,堪稱2007~2008年度一大文化景觀#65377;
之所以這樣說,不僅是因為這一事件或能為漢語貢獻“正龍拍虎”的新成語,不僅是因為這一事件吸引了諸多專家學者參與其中,不僅是因為這一事件具有比許多正宗滑稽劇更強的娛樂效果,也不僅是因為紙老虎的照片短短8個多月中兩次登上權威的《科學》雜志……更是因為,在事件的整個發(fā)展過程中,大眾文化和網絡文化的力量功不可沒,而這一事件又反過來對道德文化范疇內的許多事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通過剖析這一事件,可以清晰地看到時下公眾價值取向#65380;網絡文化發(fā)展和媒體社會責任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圖景#65377;
“周老虎事件”中,首先,能明顯感知到國人普遍性格的微妙變化,感受到一種全新的“時代精神”#65377;透過周老虎事件以及近年發(fā)生的更多網絡事件,明顯看出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講求的“中庸”#65380;“只說三分話”#65380;“得饒人處且饒人”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為人處世的價值觀,在許多人那里正在悄然改變——許多人開始喜歡較真,眼里不揉沙子#65377;尤其重要的是,公眾的較真又促進了政府和法律的較真#65377;本次,一只紙老虎便可以直接“咬”傷13名公務人員,如此問責力度,放諸從前,應難想象#65377;
如此較真精神,顯然來自公眾權利意識的普遍覺醒和公共意識的普遍成長,而權利意識的覺醒,離不開大眾文化氛圍的激發(fā);公共意識的成長,離不開大眾文化的滋養(yǎng)#65377;“時代精神”的變遷,公眾性格大范圍的改變,都必然是大眾文化價值取向發(fā)生變化的結果#65377;因此,有那么多的國人熱衷于關注一個偏僻小鎮(zhèn)上的周老虎,根本上說,是一種文化現象#65377;
其次,在這一事件過程中,網絡技術發(fā)揮出巨大力量,網絡文化得到了很好的考驗和成長#65377;恰如新華網的評論所言,“打虎”中沖在最前面#65380;態(tài)度最堅決的是成千上萬的網民,“正是在網民的合力之下,互聯網大浪淘沙般地淘去虛假信息,才促使了相關部門真正開始調查#65377;”確實,如果沒有億萬網民的不依不饒,如果沒有隨網絡而發(fā)展起來的互助與交流模式“人肉搜索”,那只紙做的華南虎,大概“壽命”會更長些,乃至成為一樁永遠的謎案也未可知#65377;
當然,“人肉搜索”顯示巨大威力的同時,也潛藏巨大的破壞性風險#65377;在此意義上,中國網民的“人肉搜索”技巧通過“打虎”過程得到了進一步操練,這對網絡道德和文化的發(fā)展,究竟利弊幾何,尚有多種可能#65377;不過,在“周老虎事件”中,正是因為這種模式的廣泛應用,才使得“紙老虎”的疑點很快暴露,老虎年畫等相關證據很快被找出,為事件的水落石出打下了堅實基礎#65377;可以想見,如果沒有網絡和“人肉搜索”,很多事情幾乎不可能做#65377;在“紙老虎”長達8個多月的“壽命”中,正是由于網絡集聚了巨大的力量和智慧,網民各展所長,使造假者的每一種花樣都被輕易戳穿,每一句謊言都很快被駁倒#65377;因而,這一事件至少彰顯出時下網絡文化具有活力#65380;有效地推動社會進步的一面#65377;僅此一點足以令人欣慰#65377;
由此,對借助網絡平臺而不斷聚合發(fā)展的民粹潮流——或可稱為“網粹主義”,到了必須正視的時候了#65377;近年,對“網粹主義”,精英階層有著十分不一致的態(tài)度:或是特別追捧,或是不屑一顧,或是懷有深深的戒心#65377;這些非此即彼的態(tài)度,未免失于偏頗#65377;關注“網粹主義”并盡早研究,成為必須#65377;
還有,這次事件也成為對媒體責任感的一次大考,有望促進更多媒體新聞價值觀的成熟#65377;如果沒有媒體及時報道出第一手的準確消息,關注“周老虎”的網民哪怕再多,只恐也是枉然#65377;正是因為很多媒體都迅速趕去調查,甚至派人坐鎮(zhèn)當地,“周老虎事件”中造假的蛛絲馬跡才被越來越多地發(fā)現,使有關部門和人員的“造新謊圓舊謊”終成不可能#65377;由此,諸多負責任的媒體,就戳穿“紙老虎”畫皮而言,可謂“操刀者”#65377;這是值得慶幸的一面#65377;
但從另一面看,有些媒體關注“周老虎”,卻有走得過遠或過于功利之嫌,第一考慮可能不是社會責任,而是收視率#65380;訂閱率#65377;比如在人人爭打“周老虎”的背后,是某些更有價值卻無吸引力的新聞事件的被忽略#65377;因此,媒體如何兼顧熱點而不隨波逐流,時刻緊追最有價值而不一定是最轟動的新聞,是個重要課題#65377;
這一事件,也令人隱約看到某些變異的“官場文化”的表演#65377;曠日持久的“老虎劇”雖然劇情算不上曲折,其中某些人的表演卻使之成為“傳奇經典”#65377;昔有“指鹿為馬”,今有“正龍拍虎”,然今之“正龍拍虎”的規(guī)模和精彩程度是“指鹿為馬”難以望其項背的,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認同“華南虎事件堪稱現代版的《官場現形記》”這一觀點#65377;某種程度上,這一事件確實是研究“官場文化”的標本,是解讀當今各個層面的潛規(guī)則的無字書#65377;
“周老虎事件”最終得到解決,更多靠的是法律和行政的力量#65377;然而,近9個月的“打虎”與“挺虎”的較量中,公民精神進一步覺醒,社會誠信觀念得到挽救確立,某些專家的學術良心受到拷問,某些變異官場文化被暴露,大眾文化#65380;網絡文化的品質和影響得以提升和擴大……凡此種種,都使得該事件堪稱一幕特殊的“文化景觀”,甚有觀瞻價值#65377;
鏈接
“盛世出猛虎,虎嘯振國威#65377;”
——陜西安康鎮(zhèn)坪縣縣長吳平接受CCTV采訪時說#65377;
“你終于拍到了,是真的!”
——陜西省林業(yè)廳副廳長孫承騫興奮地抱住了周正龍#65377;
“照片若有假,把我頭砍掉!”
“看誰的腦殼掛得久?”
——“拍虎英雄”周正龍信誓旦旦#65377;
“我也敢拿腦袋擔保!拍攝的華南虎是假的#65377;”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傅德志#65377;
“誰在為我們的英雄臉上抹黑?”
“我認為他是英雄,人家武松打虎還要一支哨棒,一瓶酒,而周正龍只是靠兩部照相機#65377;”
“我們的拍虎英雄,就這樣被扭曲成了一個丑八怪!我們中國人的臉,就這樣通過衛(wèi)星信號丟到國際上去了!”
“沒料到網友會如此不信任政府發(fā)布的消息!”
“你說這照片是老虎的原形,我說了不算,你說了也不算,得讓專家來鑒定才行#65377;”
——“挺虎派”代表#65380;陜西省林業(yè)廳信息宣傳中心主任關克多次為周正龍辯解#65377;
“這將是我們鎮(zhèn)坪最閃亮的名片#65377;”
——陜西省鎮(zhèn)坪縣林業(yè)局局長覃大鵬#65377;
“我們當時就肯定:百分之百是假的!”
——中國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65377;
“我真的非常為難,因為我覺得那些縣長啊他們蠻不容易的#65377;”
——中科院動物學家解炎#65377;
“頂你個葉#65377;”
——被網友評為2007年度流行語#65377;
“他欺騙了我的感情!”
——郝勁松狀告周正龍#65377;
“FLAT CAT(平面的貓科動物)?”
——《科學》雜志#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