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內(nèi)蒙古草原,白毛風(暴風雪)肆虐無忌,氣候在零下30-40度,草原上覆蓋著堅冰,堅冰上鋪著厚厚的雪。在這片蒼茫的地帶,生活著游牧的蒙古族人。
粗獷的形象、低低的鼻梁、高高的顴骨、膚色深棕、目光犀利、胸廓堅實、虎背熊腰、關(guān)節(jié)粗大、性格粗暴、吃苦耐勞,這就是游牧人。蒙古族的強悍,就是在這片充滿風險和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中千錘百煉出來的。
夏季,一望無際的草原宛如寬廣的綠色地氈,天地連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游牧人生活的地帶有草原、河湖、氈帳、珍珠般灑落的羊群……
早年就讀于魯迅美術(shù)學(xué)院攝影系期間,我就開始記錄游牧民族。平實地拍攝、描述了游牧民族的人文生活場景,以及他們的習(xí)俗、信仰。
游牧民族日常主食為米和面,副食是羊肉,平常輔以奶茶、奶制品。日常生活中以年長為尊,向年長者請安、敬煙、讓座、讓路,客人到家以煙、酒、奶制品相待。他們把酒視為食品的精華,牧民放牧常隨身帶著酒壺。有客至,也是無酒不成席,給客人敬酒是蒙古人常見的一種習(xí)俗,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敬,不過酒是62度的。
到牧民家做客,首先會被敬上一碗奶茶,奶茶是用磚茶和牛奶煮成的,賓客要微欠起身雙手或右手去接,不能用左手去接。主人端茶時賓客若不要奶茶,在碗邊輕輕用勺把壺嘴一碰,主人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早年的拍攝記錄,是長年跟隨游牧人的人文記錄,現(xiàn)在內(nèi)蒙古真正保持著原始風貌的草原生活已經(jīng)不多了。如今行走在這片草原上,聞到牧草散發(fā)出高原和游牧民族的氣息,仿佛又能聽到、看到那些大聲呼喊、大碗喝酒的片斷。美妙動聽的馬頭琴、蒙古族長調(diào),讓我不能忘懷。綠茵茵的草、清冽的河水、雪白的羊群、頭頂上飄動的白云、冬季茫茫的雪野、凜冽中游動的牧群,怎么也不會讓我的眼睛和大腦產(chǎn)生“審美疲勞”。
高遠遼闊、明亮熱烈,是蒙古族草原的定位。講一句暖心窩的話能讓蒙古族漢子激動地把珍藏多年的美酒拿出來與你共享,這就是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