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在許多中國人家里、機關單位、賓館、機場以及大的商店等公共場所,都可以看到青綠色的、生機勃勃的“巴西木”,在大小花卉市場也都有出售。它性喜水,一年四季無需陽光照射,是適合室內(nèi)觀賞的多年生木本植物,有的開花,有的不開花。我家就曾養(yǎng)過一棵,并且是從巴西帶回來的,長了十多年,開過兩次花,是兩長串白花。奇怪的是,上午花瓣閉合起來,無香味;下午花瓣打開,放出濃濃的香味。它同我差不多高(1.72米),長年青枝綠葉、嫵媚動人、生機盎然,是我們家的一景,客人來了都要贊賞一番。
我原來也一直以為巴西國名就是源于這種木,其實不然。經(jīng)查證,這種木在葡萄牙語中為“pau dagua”,即“水生木”。這種木并非巴西所特有,拉美其他國家、非洲以及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都有。而真正的巴西木在葡萄牙語中為“brasil”,直譯成中文為“巴西”,意譯為“紅木”,通稱“巴西紅木”,簡稱“巴西木”。
據(jù)歷史記載,1500年3月9日,葡萄牙人卡布拉爾率13艘大船從里斯本出發(fā),原本想前往印度,但到佛得角群島時遇到大風暴,被迫漂往西方。4月22日漂到了巴西海岸,在今天的巴伊亞海岸附近的塞古羅港登陸,并在那里豎起一個用巴西紅木做成的刻有葡萄牙王室徽章的十字架,表示該地方為葡王國所有,命名為“圣十字地”。從此,巴西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遭受長達300多年殘酷的殖民統(tǒng)治。
當時在“圣十字地”的東海岸有大片森林,巴西紅木是其中最名貴的樹種,因為可以從中提煉出一種紅色染料。這是當時歐洲紡織業(yè)難得的上等染料劑,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葡萄牙殖民者在這里強迫印第安人大量采伐巴西紅木,運到歐洲大發(fā)橫財。歐洲人對“圣十字地”的了解也僅限于紅木,久而久之,“圣十字地”便被紅木即“巴西”所取代。這就是“紅木之國”巴西國名的由來。真正的巴西木樹干呈炭紅色,古時印第安人用它作紅色染料,涂臉畫身。它屬槐科類,樹葉如同中國的洋槐,樹齡可逾千年,高達30余米,樹徑1米以上。其木質(zhì)優(yōu)良,經(jīng)百年而不朽,可用來造船、蓋房、打家具、制琴弓等,經(jīng)久耐用。
由于殖民者多年毀滅性的采伐,巴西木逐年銳減,所剩無幾,目前只在巴西濱海林區(qū)尚存極少原生樹種。在里約熱內(nèi)盧市植物園里,還有幾十棵巴西紅木,其他地方已很難見到。
巴西木和水生木本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樹種,長相也完全不同,在巴西是分得很清楚的,為什么我們硬是把它們混為一談呢?這可能因為真正的巴西木很難見到了,便以假亂真;另外隨著中國與巴西友好關系的發(fā)展,人員往來增多,從巴西回國的人便買些水生木(這種木在巴西很好買)送人,因為它來自巴西,便稱之為“巴西木”。這樣以訛傳訛,便成了大家的“共識”。鑒于此事關系到巴西國名,意義重大,為巴西木正名實屬必要。
(責任編輯肖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