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非天然
“七月流火”語出《詩經(jīng)·國風(fēng)·豳風(fēng)》:“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痹娭校咴虏⒎枪珰v七月,而是指農(nóng)歷。如果換算為公歷,那就是相當(dāng)于八九月份?!盎稹笔侵复蠡鹦?,大火星并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火星。我們通常所說的火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這里的“火”——大火星則是恒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顆星,中國古代稱之為心宿二。它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流”是西沉的意思,就是向西邊落下。我們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jīng)觀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這顆紅色的巨星就會落向夜空的西邊,后來就把這種天象變化當(dāng)做天氣將逐漸轉(zhuǎn)涼的征兆。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氣熱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氣日漸轉(zhuǎn)涼。
“呆若木雞”是境界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達生》,原本是個寓言。故事講的是:因為周宣王愛好斗雞,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就專門為周宣王訓(xùn)練斗雞。過了10天,周宣王問紀治子是否訓(xùn)練好了,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這只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的,其實是虛浮驕矜。又過了10天,周宣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為它一聽到有動靜就馬上有所反應(yīng),說明還有好斗的心理。又過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問,但還是不行,因為紀渻子認為這只雞依然目光炯炯,氣勢未消。這樣又過了10天,紀渻子終于說差不多了,它已經(jīng)不為聲色所動,看上去就像木頭雞一樣,說明它已經(jīng)進入斗雞的完美精神境界了。周宣王就把這只雞放進斗雞場。別的雞一看到這只“呆若木雞”的斗雞,掉頭就逃。
“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著呆,實際上卻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貌似木頭的斗雞根本不必出擊,就令其他的斗雞望風(fēng)而逃。可見,斗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
莊子通過這則寓言,意在闡明“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zhuǎn)化”的道理,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辯證思維。
現(xiàn)在“呆若木雞”一詞常用作貶義,形容因恐懼或驚訝而發(fā)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