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是一個敢于冒險并善于思索的中國姑娘。她用一雙犀利的眼睛,在競爭激烈的美國餐飲業(yè)發(fā)現(xiàn)了商機(jī),并且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職業(yè)——美食獵人。她的生活令很多年輕人既羨慕又驚嘆:她是怎樣在困境中發(fā)現(xiàn)自我的呢?
到老撾去碰運氣
2004年,22歲的安徽女孩盧嘉到美國留學(xué),酷愛美食的她選擇了一所大名鼎鼎的餐飲學(xué)校,這所學(xué)校坐落在紐約東部哈德遜河上游。
和眾多留學(xué)生一樣,經(jīng)濟(jì)不寬裕的盧嘉也在餐廳打工賺取學(xué)費。每天結(jié)束學(xué)習(xí)后,她要趕到學(xué)校附近的一個小餐廳做廚師助理,工作很辛苦,每天要干到深夜才能回家。
盧嘉夢想著有一天能開一家屬于自己的餐館,為了熟悉美國餐飲行業(yè)的經(jīng)營情況,她不斷地更換打工的餐館。盧嘉發(fā)現(xiàn),美國的餐館競爭十分激烈,沒有獨家特色的餐館很快就會被淘汰掉。
2006年夏天,盧嘉結(jié)束學(xué)業(yè),她來到一家名為“美味天堂”的著名餐廳應(yīng)聘,但是老板不同意她當(dāng)廚師,而是讓她做服務(wù)員。為了深入了解這家餐館的經(jīng)營秘訣,盧嘉咬牙留在了這里。盧嘉發(fā)現(xiàn)。美國的有錢人視美食為藝術(shù),為了品嘗奇妙的美食,他們不惜花費巨資。
這天,盧嘉接待了一個特別的客人——一位美食評論家。他叫彼得,50多歲,脾氣有些古怪,每周必來品嘗餐廳推出的新菜。盧嘉不敢怠慢,在彼得面前一直小心翼翼,彼得對這個中國姑娘的細(xì)心服務(wù)非常滿意。此后,彼得來餐廳吃飯,每次都會點名要求盧嘉服務(wù),他還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了盧嘉。
有一天,彼得高興地對盧嘉說:“我最近去馬來西亞旅游,那里的食物真是棒極了?!彼绽c了餐廳最新的菜肴,然而他只吃了幾口就露出不滿的表情。他慍怒地沖當(dāng)班經(jīng)理抱怨:“你們?yōu)槭裁从肋h(yuǎn)是這個味道?你們難道沒有一點新鮮的內(nèi)容嗎?”經(jīng)理不停地向彼得道歉,并保證下次一定讓他品嘗到新口味,彼得總算平息了怒火。盧嘉送彼得離開餐廳時,他搖著頭說:“真不明白廚師為什么總是鉆在廚房里像傻瓜一樣做啊做,為什么不出去走走看看呢?真正的美味不在廚房里!”
彼得走后,當(dāng)班經(jīng)理不但不指責(zé)廚師,反而遷怒于盧嘉,說她沒有服侍好彼得。盧嘉被解雇了,那天深夜從餐廳回家時,路過最繁華的第5大道,她停下腳步,難過地問自己:“難道我來到美國就是充當(dāng)苦力的嗎?”
不久,一個來自老撾的同學(xué)邀請盧嘉去老撾旅游,盧嘉起先不想去,來回的機(jī)票將近1000多美元呢。同學(xué)勸她:“老撾有很多神奇的美味,是你從來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的,像你這樣一個熱愛美食的人,不去太可惜了!”盧嘉動心了,她突然想起了彼得的話——“真正的美味不在廚房”,說不定此行會有特殊的收獲呢。盧嘉拿出自己的2000美元存款,決定去老撾。
好奇換來新創(chuàng)意
在老撾首都萬象,盧嘉盡情地游歷了亞熱帶的美景,她還喜歡去當(dāng)?shù)氐募Q(mào)市場。那天晚餐后,盧嘉四處轉(zhuǎn)悠,在萬象一條古老的小街上,她發(fā)現(xiàn)了一種“昆蟲松餅”,是在面中加入各種小昆蟲,如白蟻、蜣螂幼蟲等烤制而成,味道奇妙,價格便宜。盧嘉一邊吃一邊激動地想:“如果我將這種點心帶到美國,估計再也沒有人愿意吃意大利的華夫餅干了?!北R嘉實在太喜歡這些小松餅了,她買了一大袋,還向廚師詢問了配方以及制作方法。
盧嘉到老撾古都瑯勃拉邦游玩,一天在夜市游逛,一種像栗子一樣的食物吸引了她的視線。這種食物有著深綠色的堅硬外殼,包含著花生大小的果仁,盧嘉慢慢地咀嚼著,她突然高興地跳起來:“味道不錯,油份很高,可以做抹醬!”當(dāng)?shù)厝烁嬖V她,這種堅果生長在湄公河支流旁邊的一個村子里,這個叫阿卡的村子非常偏僻和貧窮,村民們過著很原始的生活。
盧嘉買了幾顆堅果回到旅館,她在隨身攜帶的植物學(xué)書上找到了這種堅果的學(xué)名——“人面子”。那一夜,盧嘉握著小小的“人面子”,久久不能入睡。幾天來,在老撾屢次發(fā)現(xiàn)新奇的食品讓她頗有感觸。聯(lián)想自己在大大小小十來家餐廳打工的經(jīng)歷,她發(fā)現(xiàn)美國餐廳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食物的味道缺乏創(chuàng)新。盧嘉興奮地想:“如果把這些奇特的食物引進(jìn)美國,一定會有很大的市場?!?/p>
盧嘉立即打電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彼得先生,彼得表示非常贊同。盧嘉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我不能和別人一樣都擠在開餐館的這條路上,我要尋找一條美食新路,美國有各種職業(yè)獵手,我要做個美味獵人!”盧嘉在床上展開老撾的地圖,用紅筆在瑯勃拉邦處畫了個圈,她激動地自言自語:“這是美食獵人的第一站!”
第二天,盧嘉邀請同學(xué)和她一起去尋找阿卡村。同學(xué)吃驚地看著她,連連搖頭:“路途太辛苦了,天又這么熱,會曬脫幾層皮!路上到處都是毒蚊子、毒蜘蛛,太可怕了!”同學(xué)勸盧嘉不要冒險,盧嘉說:“我們中國有句俗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一定要找到阿卡村!”盧嘉花200美元雇了一個翻譯和一個向?qū)?,他們開著一輛租來的破吉普,帶上地圖,開始尋找阿卡村。
穿越湄公河尋找神秘美味
前往阿卡村的路途非常艱辛,熱帶悶熱的天氣令盧嘉大汗淋漓,衣服濕貼在身上,難受極了。經(jīng)過一片樹林時,一只大蜘蛛落在盧嘉的脖頸上,狠狠地咬了她一口。盧嘉覺得脖子奇癢無比,豆大的汗珠沿著面頰滑落下來。向?qū)нB忙說:“千萬別用手抓脖子,否則毒素會很快滲入皮膚。”盧嘉咬緊牙關(guān)忍耐著。
經(jīng)過近3個小時的奔波,盧嘉來到湄公河,乘坐小舟橫渡過湄公河的一條支流,到達(dá)了河畔的一個小村。向?qū)дf,這里就是阿卡村。盧嘉發(fā)現(xiàn),這是個非常貧窮的小村莊,幾名包著彩色頭巾的婦女靠在矮墻邊聊天。翻譯上前告訴她們,盧嘉是來尋找美味食物的,婦女們吃驚地看著脖子、手臂被沿途樹枝劃得滿是血痕的盧嘉,淳樸的她們給予了盧嘉極其熱心的幫助。她們告訴盧嘉,村子里有一種罕見的美味堅果,然后帶著盧嘉到家里去品嘗。當(dāng)看到小小的、像栗子一樣的堅果時,盧嘉頓時兩眼放光——正是她要尋找的“人面子”。
阿卡村的婦女還向盧嘉傳授了食用“人面子”的方法:放在火上烘烤,將果仁取出并碾碎,加上辣椒、大蒜、香菜等搗成糊狀的醬即可。當(dāng)盧嘉向村長建議出售這種堅果時,全體村民欣喜不已。在過去的一年里,村里的糧食儲量僅夠維持9個月的生計,而在其他時間,村民只能以樹葉、樹根、竹子等為食。阿卡村的人十分樂意與盧嘉合作,對于他們來說,出售這種根本不足以果腹的堅果可以換取不少糧食,何樂而不為呢?
經(jīng)過長途跋涉,盧嘉返回了瑯勃拉邦。在夜市上,婦女們兜售著大黃蜂幼蟲、鮮蝦、鲇魚等各種食物,其中一種深綠色食物引起了盧嘉的興趣。攤主告訴她,這是一種從湄公河打撈上來后曬干的水草,是一種減肥的健康食品。盧嘉激動地想:“美國的肥胖人最多,這種健康食品一定非常受歡迎!”
為了購買到水草,盧嘉讓向?qū)?lián)系到一條小船,一行人沿著湄公河逆流而上,來到僅有95戶居民的蒙坎小村。在這里,盧嘉目睹了制作“減肥水草”的全過程:水草成捆成捆地攤在竹席上,滴上由羅望子果制成的黏稠汁液,綠色的水草迅速變成深色,然后在上面鋪一層小西紅柿、蒜片和芝麻,搗爛后再曬干就可以了。
這次在老撾,盧嘉的美食之旅真是不虛此行,她找到了用于制醬的“人面子”、健康的“減肥水草”、好吃的“昆蟲松餅”以及很多其他東南亞美味。
美食獵人快樂賺錢
2006年10月,盧嘉結(jié)束了兩個月的美食探索之旅,帶著豐厚的收獲回到紐約。她來不及休息,立即開動腦筋把這些罕見的食品推薦給廚師們,她決定先找頂尖的餐廳,因為那里的廚師不但見多識廣,而且肯出大價錢。
紐約第8大街和第9大街上有很多家高級餐館,盧嘉走進(jìn)一家名為“愛客”的餐館,自我介紹是美食獵人,要求與該餐廳級別最高的廚師見面。這家餐館的頂級大廚是一個28歲的意大利青年,盧嘉的自我介紹立即吸引了他的眼球。大廚熱情地接待了盧嘉,盧嘉將自己尋找到的寶貝一一展現(xiàn)出來,大廚的藍(lán)眼睛立即閃亮了,他仔細(xì)品嘗了每種食物后贊不絕口,并表示對“人面子”非常感興趣,盧嘉以每顆1美元的價格和大廚成交,賣出100顆。大廚答應(yīng),如果用“人面子”制作出來的醬味道好,他將長期購買。這個小小的成功讓盧嘉信心倍增,她在心里飛快地算了一筆賬:在阿卡村購買的一大袋“人面子”,共2000多顆,她只花了50美元,沒想到一倒手能賣到2000美元,老撾之行的路費全賺回來了。
接下來的幾天,盧嘉再接再厲,戰(zhàn)果更加豐厚:松餅被3家餐廳的廚師選中,對方分別以1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配方。短短幾天內(nèi),盧嘉賺了3萬美元。之后,她又成功地為“減肥水草”找到了買家。
事實證明,盧嘉很有眼光,她帶回的小松餅和“減肥水草”在紐約引起轟動,很多顧客排著長隊購買這些在美國難得品嘗到的美味。許多大廚打電話給盧嘉,希望她能繼續(xù)為他們提供新奇的食物。一趟老撾之行,盧嘉輕松地賺了近20萬美元。
盧嘉再次到東南亞的其他國家搜尋奇異美食,為了獲得稀罕的東西,她經(jīng)常深入到偏僻的村子里,與當(dāng)?shù)厝舜虺梢黄?,活潑善良的她有著特殊的親和力,人們都很愿意與她合作。
盧嘉像殺入美國飲食行業(yè)的一匹黑馬,依靠自己獨特的眼光和智慧,在兩年時間內(nèi)從身無分文的學(xué)生變成了存款達(dá)百萬的富翁。2008年3月,盧嘉終于實現(xiàn)了夙愿:在紐約第5大道擁有了自己的辦公室。不過大多數(shù)時候,她并不坐在辦公室里,而是在世界各地的角落里尋覓美食。其實,盧嘉完全可以雇傭別人來為她工作,可她依然堅持親自去尋找,她喜歡這種生活方式:危險中隱藏著希望,希望中埋伏著危險,令人快樂??梢赃@樣說,盧嘉在東西方之間搭建起了一座美食的橋梁,她是名副其實的美味大使。
編輯 彩 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