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大震災牽動了無數(shù)國人的心,而廣大青少年對這場災難也是密切地關注?!秲?yōu)等生》編輯部的編輯們第一時間趕到了北京二十二中,聆聽少年朋友的心聲,傳達他們對災區(qū)人民,特別是對災區(qū)同齡人的鼓勵和支持。
提起震災,初二(8)班的教室里充滿了唏噓聲,同學們紛紛表達了對震災的切身感受:
“災難來得太突然了,我很同情遇難的同胞?!蹦猩趟悸斦f。
鐘求實說:“震驚。我從沒想到會發(fā)生這么大的災難。”
“我感到無比的痛。在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卻因為天災導致了死亡?!泵像Y十分傷感地說。
“覺得災難讓我太難過了,我很想盡快了解汶川的情況?!边@個叫劉靈子的孩子眼里寫滿了悲傷。
當被問到“你有什么具體行動來幫助這些災民”時,楊宇霽用了三個詞:捐款、祝福、祈禱。他還用了著名詩人食指的詩歌《相信未來》鼓勵災區(qū)的同齡人:“相信未來,熱愛生命”。有的同學勇敢地說出了——“獻血”,有的同學說:“我們要給災區(qū)人民精神的支持,給他們寫信!”還有的表示,要寫出動人與激勵人心的詩歌,為災區(qū)的兒童及早走出內(nèi)心的陰影出一份力。
對于震災中涌現(xiàn)出的那些中學生的英勇感人事跡,這群十來歲的少年感悟很多:
王說:“‘自古英雄出少年’,為了自己的同學而犧牲生命的人體現(xiàn)了英雄本色。這是同學之間真情的體現(xiàn)。我們?yōu)樗麄凃湴??!?/p>
周玉說:“廢墟之下,那些唱歌和相互鼓勵的學生令我非常感動,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渴望,使我不由得對他們產(chǎn)生了敬佩之情。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堅持不懈?!?/p>
郭睿章同學說:“為了存活必須要有毅力,不能放棄一絲生的希望。有人為了別人的生命,自己卻犧牲了,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但我要告訴在生死邊緣的同齡人,一定不要死,死了親人會傷心,你們要抓住生機活下去?!?/p>
余夢迪說:“在震災的時候發(fā)生了很多事情。那是多么大的勇氣促使他們這樣做啊!那些行為飽含著他們對生的渴望。當生命猶如蛛絲一樣在風中掙扎時,那樣的行為是多么樂觀,多么堅強!我對他們肅然起敬!”
駱明陽說:“從廢墟里出來的人真堅強,也正是這種堅強拯救了他們自己。”
張佳晨說:“相比之下,我們是多么幸福啊!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中,更應該努力學習。”
很多同學都表達了他們對災區(qū)同齡人的關心和祝愿,希望他們能早日走出災難的陰影,并祝福災區(qū)早日得到重建,讓他們早日重返校園,為逝去的同學多讀幾本書……
災區(qū)的同學們:
你們好!雖然我們正處于安全的后方,但我們也密切關注著你們的情況,你們的遭遇和不幸讓我們感同身受……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力量,一定會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因為,你們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是我們血肉相連的同胞。然而,我們沒有更多的力量,我們只能在這里,好好地學習,替逝去的人們默哀,替脫險的生命祝福。也許,我們這么做,正是對逝去的生命最好的銘記……
后方的伙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