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吃”,是媽媽關(guān)注的重點之一。而孩子在這方面的一些不良習(xí)慣,也是媽媽們心中揮之不去的“痛”——
No.1:撿東西吃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曾有過撿東西吃的行為,在好習(xí)慣沒有建立起來之前,需要父母的反復(fù)引導(dǎo)。
危害在哪里
掉在地上的食物都會沾染一些細(xì)菌或寄生蟲,是我們用肉眼所看不到的,容易引起腸胃疾病。
不妨這樣做
●給出形象的解釋寶寶很小的時候,就要給他灌輸“東西掉在地上就臟了”的正確觀念;對這些東西,有的可以洗了再吃,有的就不能再吃了。當(dāng)孩子撿地上的食物時,要及時制止,使之明白:在地上撿東西吃,肚子里會長大蟲子的。
●做個好榜樣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怕浪費而將食物撿起直接放入自己口中。另外,在孩子眼里,東西掉在床上、桌上和掉地上是一樣的。所以,爸爸媽媽也不要撿掉在床上、桌上的東西吃,以免誤導(dǎo)小寶寶。
No.2:甜甜膩膩
喝粥要放糖,巧克力、飲料、羊肉串、炸雞不離口,孩子的口味越來越重。
危害在哪里
甜食、飲料、冰淇淋、油炸食品,提供了太多的熱量,容易上火,也使孩子的體重飆升;而冷食亦傷脾胃。不妨這樣做
●對“量”有所控制讓寶寶知道,油炸食品只能偶爾吃吃,比如兩周一次;甜品,每天只吃一點點;至于冰激凌,則是夏天的食品,每天不能超過一個。
●買零食有講究給孩子準(zhǔn)備一些富含營養(yǎng)的奶類、果蔬類、堅果類零食。
No.3:吃得太快
看著孩子大口大口地吃,媽媽心里高興。殊不知,狼吞虎咽,其實對寶寶身體并不好。
危害在哪里
食物沒有被充分咀嚼,不容易消化,有可能引發(fā)寶寶腹脹和胃痛。同時,吃得快,飽的感覺反而來得慢,孩子必然吃得多,容易發(fā)胖。
不妨這樣做
品味食物 教寶寶一下一下慢慢地嚼、品品食物的滋味,這可是在“快吃”的時候享受不到的美味。
充分咀嚼 如果寶寶吃得太快,可以給他一個明確的數(shù)字,比如每一口飯菜嚼20次再咽,因為這足以把飯菜嚼成糊狀,便于吸收;也能有效控制進(jìn)食量。
No.4:盯著電視
很多寶寶都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也有的媽媽趁此機會把寶寶平時不愛吃的飯菜喂給孩子吃。
危害在哪里
吃飯與看電視同步進(jìn)行,孩子的注意力完全被電視節(jié)目所吸引,“吃”就成為一項無意識的動作,忽略了飽的感覺,無意中就吃多了。如果孩子習(xí)慣了“嘴部運動”,平時看電視時也有零食陪伴,久坐少動,想不胖都難!另外,看電視還可能引起胃腸道的供血不足,影響消化。
不妨這樣做
●“吃”也需要專心吃飯的時候,關(guān)掉電視機,飯后再看。這個“紀(jì)律”要全家遵守:不讓寶寶看動畫片或廣告,爸爸媽媽也不能看新聞節(jié)目。
●餐廳客廳有分工如果家里條件允許,把客廳和餐廳截然分開,餐廳里不放電視機;并給寶寶立下規(guī)矩:吃東西到餐廳里,不能把食物拿到客廳。
No.5:隨手就吃
看見好吃的東西,有的寶寶經(jīng)常忘了洗手,抓起來就往嘴里放。
危害在哪里
寶寶的洗手健忘癥,會增加其感染疾病的機會,如蟯蟲病、痢疾和甲肝、等。如果寫字畫畫后就拿東西吃,還可能導(dǎo)致體內(nèi)鉛含量超標(biāo)。
不妨這樣做
●抓住時機孩子不洗手亂抓東西吃之時,就是媽媽培養(yǎng)其好習(xí)慣的最佳時間段:及時講講病從口入和講衛(wèi)生的道理;如果下次他記住洗手了,就該立即肯定。
●看得見的提醒把寶寶的小手按在紙上、描出手的形狀,周圍再畫一些小小的肥皂泡,然后把它們貼在洗手池旁和餐桌旁,便于寶寶一目了然。
No.6:吃了就睡
有的寶寶喜歡臨睡前吃東西,也有的孩子吃了飯就困,立即入睡,這樣都不是好習(xí)慣。
危害在哪里
睡前進(jìn)食,食物還沒有充分被消化吸收、胃就進(jìn)入休眠狀態(tài),容易造成積食,也百在睡前一個半小時左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