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件清代八駿圖玉牌,長5.77 厘米,寬2.8 厘米,厚1.16 厘米,長方形,邊角磨圓,呈青白色,邊緣及頂部稍泛紅褐色,背面呈褐紅色,玉質光潔溫潤。上端頂部有一孔徑0.35 厘米的鉆孔。正面淺地雕刻著姿態(tài)各異的八駿圖。八匹馬或憨閑自得,或行吟散步,或回首觀望,或奮蹄躍起,生動逼真,情趣盎然。背面陰刻楷體詩文:“鳴笛生林落日煙,關山云月正愁人,如何不作梅花曲?!笨坦故?、老到,字體古樸蒼勁,簡練自然。梅花曲,即“梅花三弄”、“梅花引”琴曲,最早見于《神奇秘譜》,內容描寫富有傲霜雪、御風寒精神的梅花。全曲主調出現三次,即取泛音三段,異微同弦,故稱“三弄”或“梅花三弄”。
從該玉牌所雕刻的圖案以及詩文來看,富有一定的文化底蘊,而且后人常以此為藝術創(chuàng)作題材。所謂八駿,傳說中周穆王有八駿馬,《穆王子傳》卷一:“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郭璞注:“八駿皆因其毛色以為名號耳。”又傳說,周穆王50 歲才得王位,他為了趁早建功立業(yè),決定巡視全國各地。當周穆王正想尋一批好馬上路時,有北唐人進獻一匹千里駒,他大喜。嗣后,有些討好他的大臣也紛紛到各地尋找名馬、好馬進獻穆王,不幾日共得八匹駿馬,都是天下無與倫比的名駒,這就是八駿的歷史來源。以致后世,由此而演繹出許多崇尚駿馬的軼事。什么“龍馬精神”、“馬到成功”、“一馬當先”、“萬馬齊喑”、“萬馬奔騰”等成語應運而生。清代宮廷畫師、意大利傳教士、著名畫師郎世寧曾經繪畫過“八駿圖”,成為當時名作。(責編: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