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篇報道,揭開了“三鹿嬰幼兒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黑幕,打破了奶粉行業(yè)的一個潛規(guī)則,引發(fā)了食品免檢制度的廢止及一批失職官員的下臺,保護了奶制品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這個人,就是《東方早報》國內(nèi)部記者簡光洲;這篇報道,就是《甘肅14嬰兒同患腎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以下簡稱《簡文》)。
這名記者,這篇報道,創(chuàng)造了質疑性揭丑報道的光輝范例,無疑將載入中國新聞史。
現(xiàn)在,讓我們翻閱刊登此文的《東方早報》2008年9月11日A20版,全面剖析這篇報道的成功之道(采寫技巧),總結其特殊的可貴之處和專業(yè)價值,思考其中暗藏的“未解課題”。
一、勇氣可嘉
以往在批評性報道中,特別是涉及知名企業(yè)的負面報道中,常常以“某企業(yè)”之類的模糊說法代替直指其名,這樣做,當然有利于避免得罪有關機構,避免新聞官司,但輿論監(jiān)督的效果卻會因此大打折扣,甚至完全無效。
2008年8月28日,湖北的《長江商報》B12版刊登《3個嬰兒同一種病嬰兒奶粉是元兇?》一文,報道了3名嬰兒可能因奶粉而患腎結石,但沒有在報道中點出奶粉品牌的名稱,只有這樣的表述:“孩子們一直都喝著同一個品牌的奶粉,家長懷疑,導致自己孩子發(fā)病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這種奶粉。”
《簡文》的可貴之處在于,率先在相關報道中點了“三鹿”這個奶粉品牌的名,該文的主標題便是《甘肅14嬰兒同患腎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此舉拋棄了“某”式監(jiān)督,突破了“批評性報道常常不點名”的習慣性思維,表現(xiàn)出難得的職業(yè)勇氣——不僅是記者有勇氣,參與編發(fā)《簡文》的編輯和報社領導也表現(xiàn)出這種勇氣。
“目前新聞環(huán)境下,記者在工作中是很矛盾的”,簡光洲表示,“通過這次事件,也覺得媒體還是有力量的?!薄逗單摹返某晒?,有力地證明了如下觀點:對社會不正?,F(xiàn)象,新聞記者及其報道并非無能為力;新聞記者及其報道可以促成社會問題的盡快解決,維護人民利益,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
二、勇氣之源
在證據(jù)尚不確鑿、信息沒有被確認之前,媒體點名批評企業(yè),很可能被企業(yè)告上法庭,導致敗訴和巨額賠償。但如果媒體的報道手法得當,則不會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
《簡文》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該文見報后,三鹿集團只是要求記者從網(wǎng)站上撤稿,并未提起訴訟,最后甚至低頭認錯,承認自己的產(chǎn)品有問題。
《簡文》之所以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就在于采取了以下幾種可靠的報道手法:
一是只報道質疑,但不下結論。通觀全文,《簡文》只是提出質疑(“疑因”),用事實說話,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口咬定“腎結石的病因是三鹿奶粉有問題”,文中有“目前尚不知患兒所使用的奶粉是否為假冒偽劣產(chǎn)品”的表述,同時,使用了“或許”、“可能是”、“不排除”等推斷性詞語對有關質疑進行限定。
二是做平衡報道,向各方求證。對爭議性事實的報道,對爭議雙方的說法予以“平衡報道”是最保險的手法。一方面,《簡文》報道了患兒家長和醫(yī)生的懷疑。另一方面,報道了三鹿集團對有關質疑的回應。對于三鹿強調“產(chǎn)品質量沒有問題”的回應,幾乎一字不落地照登,并在副標題中加上“三鹿集團稱產(chǎn)品‘沒質量問題’”等字句。
此外,該文“廠方回應”小欄目的新聞標題《無證據(jù)證明嬰兒因吃三鹿奶粉致病》,強調了三鹿集團的結論——“目前還沒有證據(jù)證明患病嬰兒是因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
三是注意保存證據(jù),及時追問可疑之處。在民事及刑事訴訟中,掌握了對己有利的證據(jù),才能勝訴。據(jù)記者簡光洲介紹,他在采訪“三鹿奶粉事件”過程中全程錄音。這樣,就保存了可能的訴訟中會用到的證據(jù)?!逗單摹芬妶笄耙惶欤喒庵薮螂娫挼饺辜瘓F傳媒部,確認“三鹿”奶粉是否真的存在質量問題和對嬰兒可能因為吃了“三鹿”奶粉而患腎病的情況是否知情。
三鹿集團傳媒部的楊小姐回答說:“三鹿公司已經(jīng)委托了甘肅權威質檢部門進行了質量檢測,結果證明奶粉質量是完全合格的?!庇浾邲]有因此信以為真,就此打住,而是繼續(xù)追問“甘肅的什么權威質檢部門?是在何時做的檢測?”
有以上三個采寫措施的“保駕護航”,記者就有底氣直面被批評對象挑起的新聞官司,至少無須擔心敗訴,故而可以放心大膽地在新聞媒體發(fā)表相關報道。
當然,也還有其他可靠的報道手法,但主要是以上三點。與“本地輿論監(jiān)督”相比,“異地輿論監(jiān)督”更不容易受到地方黨委政府、經(jīng)營壓力和人情因素等的強力干擾,相關報道更不容易“胎死腹中”,記者更有勇氣采寫相關報道。
三、保護“揭丑”記者
《簡文》的成功,為新聞記者樹立了正面形象,也為英國劇作家湯姆·斯托帕德的以下觀點提供了有力佐證:“如果你的目標是改變這個世界,那么新聞工作是一件比較直接、能短期見效的武器?!?/p>
《簡文》取得巨大成功,采寫該文的記者本人也可避開新聞官司的困擾,但記者的人身安全,卻令人(記者本人、記者的親友等)擔心。
如前所述,《簡文》觸犯了許多人的既得利益,記者會不會因此遭到暴力報復?正如有人說的那樣,“很多企業(yè)的利益遭受嚴重損害時,可以喪心病狂不顧一切?!?/p>
從事“揭丑”報道的記者,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作出了巨大貢獻,讓他們獨立面對這樣的威脅、危險,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適的。
保護“揭丑”記者,就是保護“社會良心”。我們設想一下,能否建立一種保護“揭丑”記者的公共安全機制?例如,在必要的情況下,動用警方力量,暗中或公開保護簡光洲這類記者。
若“揭丑”記者的人身安全都能得到足夠保障,將給予“揭丑”記者更大勇氣,將會有更多記者投身于“揭丑”這一事業(yè)。
(作者單位:王衛(wèi)明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曾緋南昌大學圖書館)
相關鏈接——
1、《我為什么要公布問題奶粉“三鹿”的名字》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 0BlogID=87956PostID=15141092
2、《甘肅14嬰兒同患腎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東方早報)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08-09/11/ node_21.htm
3、《深度對話簡光洲——第一個敢指名報道三鹿的記者》http://www.kaola.cn/u/sizhu/398580
4、簡光洲簡歷http://art.kaola.cn/u/sizhu/398580.html
5、簡光洲的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istilldream
6、《3個嬰兒同一種病嬰兒奶粉是元兇?》(長江商報)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htm/2008-8-28/ 104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