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香港話劇團“戲?qū)殹敝Q的清宮戲《德齡與慈禧》在國家大劇院首演。81歲的盧燕在劇中扮演70歲的慈禧,將晚年慈禧豐富多彩的個性演繹得淋漓盡致,連演3個小時精彩不斷?!兜慢g與慈禧》是由創(chuàng)作《天下第一樓》的何冀平編劇,在2006年首次推上舞臺,而盧燕能夠駕馭慈禧這個主要人物,跟她學貫中西、早年師從梅蘭芳和后來從業(yè)于美國好萊塢有莫大關(guān)系。
盧燕祖籍廣東中山縣,出生在北平,成長于上海,南北交融的生活環(huán)境使她終生能說一口字正腔圓的京味國語,并具備了婉約的閨秀風范。其母是京劇名伶李桂芬,并拜梅蘭芳為義父,京劇世家的背景使得她十幾歲時就登臺演出。
1947年盧燕全家移居美國,雖然她在大學學習的專業(yè)是財務,但或許是家庭淵源和藝術(shù)熏陶的原因,她從沒有停止自己在戲劇方面的鉆研。1956年盧燕在丈夫黃錫琳的鼓勵下,進入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戲劇學院表演系深造,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
1958年盧燕畢業(yè)時演出的話劇獲得了成功,由此打開了進入好萊塢銀幕的大門。從20世紀50年代起,她開始在美國電視界不斷出演電視劇,但因身為華裔演員,她常常被定位在某些角色,更多時候是偶爾在反映抗日戰(zhàn)爭背景的電影中獲一小角色。盡管如此,這些影片還是為她開闊了演藝之路。作為一名堅韌執(zhí)著而且多才多藝的性格演員,盧燕在20世紀80年代繼續(xù)在美國電視和電影行業(yè)不懈努力,出演了多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影視作品,其中包括在《末代皇帝》中扮演的慈禧太后,在李安的《喜福會》中扮演許安梅。
就像許多學院派的演員一樣,盧燕除了用英語和漢語參與影視表演外,她還涉足戲劇、舞臺劇的表演。由于盧燕深厚的舞臺表演經(jīng)驗,港臺戲劇界也多次邀請盧燕參加演出。
雖然身在海外,但盧燕始終心系中國,時刻關(guān)注并支持華語影壇的發(fā)展,她多次與包括李翰祥、狄龍、謝晉等華語影壇的影人合作。1989年她在謝晉導演的影片《最后的貴族》中扮演配角,之后盧燕擔任了《蘭陵王》的執(zhí)行制片人。1998年春節(jié)期間盧燕重返中國熒屏,她參與了陳佩斯執(zhí)導的賀歲電視劇《同喜同喜》。2002年盧燕再次出演了另一部大型歷史劇情類電視劇《乾隆王朝》,扮演皇太后一角,與扮演乾隆皇帝的戲劇界資深演員焦晃同臺。由于本劇臺詞摻雜了文言文和現(xiàn)代口語,盧燕念起來微覺拗口,但敬業(yè)的她堅持不改動臺詞,以每天念誦一兩首唐詩宋詞來訓練自己的臺詞表達能力,以適應劇情需要。
2006年在許鞍華導演的《姨媽的后現(xiàn)代生活》中,她扮演一位說著京腔上海話的沒落貴婦水太太,其雍容形象和傲慢個性被她演繹得恰到好處,與斯琴高娃扮演的姨媽的幾場對手戲更是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了中國當代都市老年人的孤獨心態(tài)。2007年,她又客串演出了李安的《色戒》,雖然在其中只有兩個鏡頭、一句臺詞,但獲得了影迷的肯定。她還應陳凱歌邀請,指導在《梅蘭芳》中扮演孟曉冬的章子怡表演京劇。
同時盧燕也用自己的方式向以美國為主的西方主流社會傳達著祖國的聲音。她拍攝和參與了多部紀錄片的制片工作,將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作品介紹到了西方世界,同時,也將各個時期極具西方特色、又符合東方審美的高雅藝術(shù)和流行文化作品引入中國,是她促成了電影《音樂之聲》的引進,還把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帶到中國。
在被問到80歲還能活躍在舞臺的秘密,盧燕對此說:“青春永駐的秘訣就是做自己喜愛的事,不抽煙不喝酒,生活規(guī)律。在片場,只要有10分鐘的時間我都會抓緊休息。”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