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觀看奧運會的游客將會發(fā)現(xiàn),北京老年人也在積極地為奧運作著貢獻。在街頭,有北京的“指路大王”謝亮;在賽場,會看到銀發(fā)拉拉隊和美少女拉拉隊相互呼應;在社區(qū),巡邏志愿者隊伍中戴紅袖標的老大爺老大媽也會熱情洋溢地招手,用英文說:“Can I help you?”(有什么可以幫忙的嗎?)
在北京市豐臺區(qū)東高地街道西洼地社區(qū),活躍著一支老年奧運拉拉隊,他們平均年齡69歲。申奧成功以后,眼瞅著不少年輕人成了奧運志愿者,社區(qū)的老年人也開始琢磨為奧運會做點什么。2007年,豐臺體育中心要進行奧運前的壘球測試賽,50人拉拉隊的任務分配給了西洼地社區(qū),73歲的蔡大媽第一個報名參加,在她的帶動下,社區(qū)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成了拉拉隊的主力。你可別小看了這支老年拉拉隊,按照全市統(tǒng)一訓練要求,拉拉隊的動作分為掌法、棒法、絲巾等,盡管要求高,大爺大媽們一次次拍手、擊掌、吶喊、起立、坐下,一點也不遜于年輕人的熱情和爆發(fā)。他們經過刻苦訓練,最終在豐臺體育中心舉行的國際壘球測試賽服務中,奪得拉拉隊“三等獎”。
這些老年拉拉隊的動力來自哪里?蔡大媽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因為奧運會,我變年輕了,總覺得每天有使不完的勁兒,有用不完的熱情,還特別開心。等到奧運會的時候,咱們個個斗志昂揚,滿面紅光走在大街上,讓外國朋友看看中國古稀老人的風采!”72歲的李文英說:“一想到即將在北京召開的奧運會,我們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練習辛苦我們不怕,想的就是為奧運作點貢獻?!?/p>
63歲的李女士退休以后喜歡打打太極拳,沒想到這項運動竟然把她也帶向奧運會的賽場。當她得知,在奧運賽場比賽中場需要太極拳表演時,李女士頓時興奮起來了?!氨緛砦业募夹g平平”,李女士說,“但是為了能到奧運賽場去比賽,我每天都要花6個小時練習。”清晨6點,李女士先參加離家最近的太極小組。兩個小時練習結束后,她又騎著自行車到幾站地外的另一個訓練場,這里的太極拳小組要活動到中午,李女士一邊跟著音樂練習套路,一邊向老師們請教。下午4點,李女士還要參加另外一個太極扇興趣小組,繼續(xù)練習。李女士的勤奮得到回報,她舞的太極扇不但標準而且瀟灑,在“好運北京”測試賽期間,她和很多同伴被邀請前去“鳥巢”表演。不過對于李女士這樣的太極扇愛好者想到正式的奧運賽場表演并不容易,要經過社區(qū)、所在區(qū)縣、全市的層層選拔。在“好運北京”測試賽之后,李女士不慎扭傷了腳,家人都勸說她不要逞強。可是李女士說:“我不能就這樣放棄自己的夢想?!彼涍^治療,仍然堅持訓練,她說:“即使是幾分鐘的表演,我也會付出像運動員一樣的努力,我要告訴所有人,老年人也有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能力?!?/p>
“歡迎你到北京來?!?0余歲的許先生操著倫敦腔英語在家里反復練習。他是宣武區(qū)琉璃廠地區(qū)的一名志愿者。從幾年前開始,徐先生開始在由街道組織的市民學校里學習英語。和他一樣學英語的社區(qū)學生,最年輕的也在50歲以上,最大的年紀已經80歲了?!拔矣幸环N回到少年的感覺?!毙煜壬f。他第一次接觸英語是在60年代初,那時候他還是一個中學生,大家普遍學習的是俄語,工作后他也曾學過英文,可因忙于瑣事他的學習總是被迫中斷?,F(xiàn)在許先生每天學英語除了“不讓外賓感到冷落,在北京過得愉快”,更大的目的是充實自己。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最年長的志愿者是70歲,而在本屆奧運志愿者報名者中,已經有數名年近八旬的老人,當然能入選賽會志愿者的老年人是鳳毛麟角,更多的老年志愿者是在外圍工作。對于眾多普通老年人來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奧運、支持奧運、迎接奧運,就足夠了。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