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之長
用人的真理只有四個字——用人之長。用人當然不能用人之短,但是用人之長的道理不像聽起來那么簡單,其中有兩點深意,說深也不算太深,我們記住一個例子和一個比喻就行了。
一個例子是管理大師德魯克經常舉的。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林肯總統任命格蘭特將軍為總司令。有人向林肯投訴說格蘭特嗜酒貪杯,難當大任。林肯說:“我倒想知道他喜歡喝什么牌子的酒,因為我想送他幾桶?!备裉m特將軍的受命,正是南北戰(zhàn)爭的轉折點。林肯懂得用人之長,也是好不容易才學會的。在此之前,林肯的用人政策是選用之人必須沒有重大缺點,結果他先后選用的三四位將領都在戰(zhàn)場上受挫。
用人之長的第一點深意,就是用人不要看他有什么缺點,而是看他能做什么。德魯克說:發(fā)揮人的長處,才是組織的唯一目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點往往也越明顯。但是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組織,使人的弱點不致影響其工作和成就。換句話說,籌劃一個組織,關鍵著眼于人的長處。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管理上司和管理自己。管理上司,要著眼于他的長處,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管理自己,不要白費力氣去改正自己的缺點,而要把心思花在讓自己盡量發(fā)揮長處上。美國一家管理雜志的總編輯,上任伊始招聘的是那些能夠彌補自己短處的人。后來他發(fā)現自己錯了:“你應該聘用那些能使你發(fā)揮長處的人?!?/p>
一個比喻是管理咨詢師馬庫斯·白金漢說的。白金漢根據對8萬名經理人的調研,發(fā)現了偉大的經理人的唯一共同點:平庸的經理人下跳棋,偉大的經理人下象棋。跳棋的棋子都一模一樣,走法相同,可以彼此替換;象棋的棋子走法各異。偉大的經理人了解而且重視員工的獨特能力甚至是古怪之處,知道如何整合他們,協調作戰(zhàn)。
用人之長的第二點深意,就是每個人的長處各有不同。經理人對員工要區(qū)別對待,在用人上,包括激勵、獎勵、提拔等,要“量身定做”。經理人要了解員工獨特的長處和興趣是什么,員工最能為怎樣的方式所激勵,以及他最擅長的學習方式是什么。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他的工作。激勵他表現,幫助他學習。不要試圖把象變成馬,管理是“解放”而非“轉變”。
盧茨七律
盧茨在中國名氣不大,不過在美國汽車業(yè)是響當當的傳奇人物。他大學畢業(yè)后先后在通用汽車、寶馬和福特任職。然后投奔亞科卡領導下的克萊斯勒。盧茨不但帶領克萊斯勒走出危機,而且創(chuàng)造了輝煌。他也絲毫不謙虛地寫了一本還算暢銷的書——《膽魄:把克萊斯勒變成世界最熱門汽車公司的七條商業(yè)法則》,提出了“盧茨七律”。
盧茨的一生是汽車的一生。但是他總結出來的“盧茨七律”,放之七十二行而皆準,值得向大家介紹。“盧茨七律”:第一,顧客并不總是對的;第二,做生意的主要目的不是“賺大錢”;第三,如果其他人都在那么做。那么你別那么做;第四,太講究質量會毀掉你;第五,財務控制是壞事;第六,搗蛋分子是財富;第七,團隊協作并非總是好事。
有人說“盧茨七律”是“特立獨行者的管理指南”,這是對盧茨和管理的雙重誤讀。這七點是管理中的公理,有無數公司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作證明,管理大師們也說過很多次。盧茨并沒有提出什么石破天驚的觀點,他的價值在于為佐證這些觀點,提供了具體生動的事例。
比如盧茨具體說了為什么顧客會在市場調查中說錯話:善意地撒點小謊(如為了表現得“正確”而回答會選擇環(huán)保型車)和預見不到未來。另外,盧茨還指出了市場調查結果中的陷阱。他舉的例子是,如果兩款新車型讓消費者打分,在滿分是10分的情況下,一款車得7.5分,另一款車得5分,你是該投產得7.5分的那款嗎?
盧茨指出要理解數據背后的含義。得5分的車型可能是一半人打了9分和10分,而另一半打了0分和1分,有人狂熱喜歡,有人極端厭惡。得7.5分的車型可能是每個人都打了7分或8分,沒有人討厭,但沒有人有激情——這是所有人的第二選擇!盧茨的回答是:“在擁擠的市場上,你所需要的正是那些打9分、10分的人。”他推出過一款在調查中有80%的人很不喜歡而其余20%的人為之瘋狂的車型,把市場占有率從4%提高到了20%?!氨R茨七律”和管理中的絕大多數道理一樣,記住結論并不難,難的是搞明白“為什么”和“怎么用”。(摘自《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