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物理教師專業(yè)成長,提出積累、教研、反思三者有機結合的觀點,促使物理教師帶著新理念進課堂,貫穿研究去工作,通過反思去成長。
關鍵詞:專業(yè)成長;積累;教研;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8)5(S)-0022-2
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執(zhí)行者和實踐者,教師的素質無疑是影響新課改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對新教材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的教學要求,教師首先必須具備與其適應的教育理念和專業(yè)技能,因此,作為物理教師,必須通過不斷積累、教研和反思來接受新知識、提高專業(yè)能力,這樣我們才能健康而快速地走上專業(yè)成長之路,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走上穩(wěn)步發(fā)展的新平臺。
1 積累——教師成長的基石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大?!薄C鎸χ抡n改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對著急劇發(fā)展變化的教育對象,教師要想成為一名善于啟迪學生智慧,發(fā)展學生能力的名師,就必須不斷積累,確立“終身學習”和“全過程學習”的觀念,成為學習型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才能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拓寬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積累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從而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教育教學的需要。
1.1 立足書本,構建合理知識結構
作為物理教師,首先必須具有扎實的物理專業(yè)知識、豐富的物理史知識、正確的物理方法論知識、科學的物理實驗理論知識等。其次,要求物理教師要有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第一,對數學、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知識要比較了解。因為很多物理知識都直接或間接地與這些自然學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現在各地中考試題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跨學科綜合題。第二,要有扎實的語文功底。因為物理學科中許多實驗方案的設計及實驗、表格、圖象等結論的描述都離不開文字表達。第三,除了文、理科知識外,還應掌握其他邊緣學科的知識,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因為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現代信息技術對于教學過程的滲透,以及教學活動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需求會更加強烈。書本是上述知識的主要載體,要想系統(tǒng)地積累這些知識,就必須學會靜下心來“啃”書本。
1.2 借助網絡,領略前沿教學理念
我們可以從網絡信息中提取最有利于自己生活、最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發(fā)展的信息,并把這些最新的理念應用到教育教學中來。同時,網絡的傳播速度、廣度及其實效性令人與人之間的界線變得那么暗淡,通過網絡的聯絡,甚至使遙遠的國度成為近鄰,各地師生間的交流、討論、合作如近在咫尺,既開闊了視野,又能增長見識。
筆者目前已加入多個物理教師QQ群,同時積極參與一些物理教育類BBS論壇的活動,由于經常參與教學研討,相互切磋的同時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自感獲益匪淺。可以說,網絡是我們教師成長的新舞臺。
1.3 博采眾長,享受師生教學相長
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學生的思維往往比老師更敏捷,認知和理解的角度更新穎,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所以向自己的學生學習,經常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用虛心好學的態(tài)度和行動去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在相互學習的氛圍中提高師生的各種能力,這無疑是物理課堂的一種享受,也是積累的有效途徑之一。
2 教研——教師成長的階梯
“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苯逃茖W研究就是實施有效教學不竭的源頭活水。教育是科學,是藝術,需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只有通過深入的教育科研,教育的理性光輝與人文色彩才能得以生動發(fā)揮,課堂才能充滿生命活力,學校才能成為展示師生價值的綠洲。
2.1 課前多切磋
課堂教學是每位教師的責任田,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耕耘好這分責任田。我校的教研課一般這樣進行:先確定授課內容,指定一位老師精心準備后說課,教研組全體成員聽課,然后集體研討,暢所欲言,提出修改意見,最后再讓這位老師按修改后的教學設計再次上課,大家一起聽課后再次評點。這樣的教研活動,對提高老師們鉆研教材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大有裨益,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校本教研的達成度。我校這幾年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高,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教研氣氛濃厚。自身的實踐使我體會到,教學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一線教師,只要自己的研究定位準確,以課堂為實驗場地,以學生為研究對象,選擇恰當的時機,合理的方法,在“構思——研討——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我,步入無止境的探索征途,教育理論形成于其中,教育家亦悄然成長。
2.2 課余勤動筆
教學實踐是教師發(fā)展的基礎和生命。教師專業(y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是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實現的。作為一線教師,我們生活在教學情境中,最了解教學的困難和需求,最能感知到問題所在,我們可以從作業(yè)中、考卷上、師生交流中了解教學中的問題。從這些第一手資料中分析問題、改進教學,建構適合實際的教學情境。作為一線教師,教學之余可以寫學習筆記,進行資料信息的研究;寫教學札記,進行現狀的研究;寫案例分析,進行個案比較的研究。也可以將三者結合起來,進行持續(xù)的歸納、提煉、總結,直至形成研究成果。回顧中國現代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凡是在教育理論上有重大貢獻的人士都是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者。從陶行知到葉圣陶、從于漪到魏書生,他們正是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進行艱苦探索,寫下無數篇教研文章,總結出精辟之論,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理論,將中國現代教育推向一個又一個制高點。
3 反思——教師成長的“催化劑”
教學反思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重要素質。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反思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能力。沒有反思,就探究不出新意,建構不了新知。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成熟,通常需要五至六年的時間,但如果他能長期深入地對其教學活動作出反思和總結,那他也許只需三年就行了。反思能縮短教師成長周期,驅動教師職業(yè)成熟。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成長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反思也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
反思的內容包括前面授課中的成功之筆、不足之處、教學機智、學生創(chuàng)新以及今后教學的“再教”設計。那么,教師應怎樣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呢?我認為這不僅要對觀念、興趣、動機、情緒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而且要對實驗器材、教學媒體等教學技術進行思考、質疑,更重要的是要從課堂教學目的、內容、組織、方法、教學策略、師生互動等方面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可以通過書寫“教學案例”“教后感”等方法來反思自身的教學。
教學反思,能使我們捕捉教學中的靈感,拒絕平庸;教學反思,能使我們的教學經驗升華,吐故納新。也許反思會讓你輾轉難眠、挑燈夜戰(zhàn),然而你會發(fā)現,教學反思使我們的教學生命如旭日東升,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提升。我們正是在一次次反思中,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使自己從經驗教育逐步走向相對理性的教育。
總之,只有將積累、教研、反思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物理教師帶著新理念進課堂,貫穿研究去工作,通過反思去成長。一句話,物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積累+教研+反思。
參考文獻:
[1]劉浚青,試論課程改革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年第4期
(欄目編輯黃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