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張翔,筆名駱駝、駱非翔,江西贛州市人。青年作家,西安《喜劇世界》雜志編輯部主任。
因今年是周恩來總理逝世的三十周年,所以又重閱了一些關(guān)于周總理的歷史資料。找到的一些最有意義的資料是一段段被相繼公布于世的視頻。其中的一段是關(guān)于周總理與尼克松的片段:
1972年2月23日上午,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18號樓,周總理會見了受邀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此前,兩國的關(guān)系一直被厚厚的冰山阻隔著,因此這么一次破冰性質(zhì)的訪問顯得非常重要。這樣的國事訪問,是周總理邀約尼克松的,因此可以說周總理是主,尼克松是賓。在國賓館的會議室里,周總理與尼克松見面,先是握手寒暄兩句,然后總理下意識地解開衣扣,想脫去身上的那身為人們熟知的黑色大衣。這時,后面的警衛(wèi)就要伸出手去,但是尼克松的手卻已經(jīng)落在了總理的大衣上,尼克松微笑著伸出手去幫周總理脫去了外衣。這個動作很令人感動:這一個動作顯得那么熱情——尼克松的臉上滿是親切的微笑;這個動作又是那么自然——尼克松很自然地伸出手去幫周總理脫去衣服,甚至連周總理都沒有發(fā)現(xiàn);而這個動作又是那么的謙恭,一個總統(tǒng)給另一位總理脫去衣服,一個客人給一個主人脫去衣服,而那姿態(tài)卻仿佛是在給一個熟識的好友或長輩脫去外衣,這個細(xì)節(jié)讓整個會面的氣氛一下變得如此的輕松和溫暖起來。
在一位周恩來的警衛(wèi)的回憶錄中,記述了這個細(xì)節(jié)后面引發(fā)的效應(yīng):一位細(xì)心的美國記者拍下來了這個短暫而溫暖的鏡頭,然后傳回美國,美國的電視上頻繁播放了這個鏡頭。第二天美國的報紙這樣“激動”地評論說:“尼克松為周恩來脫大衣,等于發(fā)表一篇極為動人的競選演說?!?/p>
由此可見,尼克松對周恩來的一個尊重的細(xì)節(jié),換來的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尊重,還有美國國民的好感。
尼克松那次訪問可謂滿載而歸,他帶回去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中美聯(lián)合公報》。同時,他也帶走了中國人民的盛情。尼克松那次訪問的最后一個計劃是最后一天登八達(dá)嶺長城游覽。那天的前夜北京突降大雪,而北京的群眾主動出去連夜掃雪,一直掃到了八達(dá)嶺長城。我想,這或許是中國人民對一個懂禮貌的美國總統(tǒng)最高的禮遇了。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位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于上海女作家陳祖芬對馬云的采訪筆記。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2005年9月9日晚,克林頓乘坐飛機從美國來到杭州,是來參加阿里巴巴主持的“第五屆西湖論劍大會”的。他晚上9點到杭州,一入住凱悅酒店,就請馬云去他的房間密談。他們這一談就談到了深夜,話題都已經(jīng)稀松起來。但是,讓馬云都覺得納悶的是,這千里迢迢趕來的克林頓卻沒有一點要休息的意思。
時間跨過了9月9日,到了9月10日的零點。這時,令馬云意外的是克林頓房間的燈忽然熄滅了,有人推開了房間,克林頓的助手捧著一個點著蠟燭的蛋糕走了進(jìn)來,克林頓忽然對馬云說:“生日快樂,杰克(馬云的英文名)!”馬云這才想起9月10日正是他的生日,而此時,克林頓和助手們已經(jīng)為他唱起了生日歌。
馬云被克林頓深深地打動了。馬云后來回憶說,克林頓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他總能讓你感覺到你是他現(xiàn)在最重要的人,他總能給你莫大的尊重。
馬云這次是請克林頓來做演講的,靠高酬演講“致富”的克林頓這一次卻選擇免費,他用免費的演講表達(dá)對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業(yè)的精英的尊重。這一次,克林頓演講的安排時間應(yīng)該從2005年9月10日12點30分開始,但是只有馬云知道,自己作為一個最幸運最虔誠的聽眾,所聽到的演講是從9月10日的零點零一分開始的。
因為是密談,所以記者沒有拍到這感人的場面。如果拍到了,說不準(zhǔn),美國第二天的報紙電會告訴人們:克林頓和尼克松一樣,用一個小小的行動完成了一場極為動人的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