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強演過兩個角色,這兩個角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又有所區(qū)別。一個是馮小剛的電影《天下無賊》中的傻根,一個是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這兩個角色其實都異常有力地象征著“中國夢”的展開,都表現(xiàn)了一種非??少F而迷人的性格。
許三多的故事其實是傻根故事的一個饒有興味的續(xù)篇,從傻根到許三多的發(fā)展其實也說明了我們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的力量所在。
《天下無賊》中傻根這個人物看起來無足輕重,他在火車中進入夢鄉(xiāng),對于他身處的險境一無所知,但他其實不僅僅是故事的引子,而是這部電影最關鍵的意義的表征。他始終在做的夢其實不僅是他自己的夢,也是一個新的“中國夢”的淳樸的表達——
這個年輕人通過異常艱辛的勞作掙得了錢,踏上了回鄉(xiāng)之路。他對于自己的信心,對于未來的期望,使得 他成為了這趟列車最具魅力的中心,這趟列車其實是朝向他的夢的核心駛?cè)サ?。傻根其實是異常陽光、天真和自信的,辛苦地勞作,辛苦地奮斗,相信自我不斷爭取 的價值,這些都使得他的夢想具有強烈的魅力。
但傻根也自有他的局限,他雖然善良卻還是缺少自覺,雖然有力量卻難免盲目。他似乎還處在一個朦朧“自在”的狀態(tài),他的夢想還僅僅是6萬塊錢這樣簡單,透露出過分物質(zhì)的一面。
這是一個沒有經(jīng)歷人世滄桑的人,他的可愛來自于他的未經(jīng)磨練的單純,但他的夢想也由于過分的單純而顯得有些可笑和單調(diào)。我們會想,如果傻根真正看到人間的復雜和嚴峻后,他會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如何面對一種真實。
許三多和傻根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出身貧困的環(huán)境,都有一種堅韌和夢想。但許三多卻是一個不斷走向成熟的人。他的故事接上了傻根的故事,也可以說是給了我們有關傻根成熟后會如何的一個有力的答案。
許三多也是在貧困中為改變命運而離開了家鄉(xiāng),但他在不斷的競爭和不斷的離別中承擔了遠比傻根更豐富 的體驗和更為復雜的情感。一方面他承擔了競爭的壓力,為了國家和自己,他必須不斷向前,必須奮力進?。灰环矫嬗置鎸χ值芎蛻?zhàn)友的情誼,面對著他人的感情 而感到痛苦和保持關愛和善良。
在他經(jīng)歷了許多磨難和考驗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許三多一方面在自強不息中走了很遠很遠,但另一方面他卻保持了人性的一切美好的東西。這使得許三多的生 活有比傻根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他可以說在經(jīng)歷著一種從“自在”到“自為”的狀態(tài)。我以為這正是我們一路走來所創(chuàng)造的“中國夢”的一次升華。
如果說,傻根的夢想還僅僅是從物質(zhì)層面上展開而顯得過分簡單,那么,許三多所表明的那種“不拋棄不 放棄”的精神,正是中國在今天的發(fā)展中被確認和肯定的最為重要的價值。我們不能放棄競爭和奮斗,因為沒有個人能力的發(fā)揮,一個社會就不可能在全球化的競爭 中掌握先機,所以我們必須“不放棄”。但同時,這個社會需要關懷它的所有成員,期望我們成為一個“守望相助,互相扶持”的社群,讓所有人感受基本的保障和 社群的關愛,于是,我們同樣必須“不拋棄”。
傻根讓我們感到在中國告別貧困的路上“中國夢”的存在,而許三多則告訴我們“中國夢”正在得到新的升華。
這個“中國夢”在今天需要的是一種在競爭中相互慰勉,在前行中互相守望的力量;一種給予中國的發(fā)展和奮斗更高的倫理準則和價值標準的要求。我們 一方面仍然要保持那種奮斗的勇氣和力量,但同時也要有對于感情的皈依,對于關切和緬懷的尊重和珍惜。我們需要發(fā)展的同時也需要社會的團結和真實的生活。
于是,“向善”和“求真”就是今天須臾不可缺少的價值。正在升華的“中國夢”絕不意味著對于30年來發(fā)展所依靠的發(fā)揮個人的能力、奮力向前的價值的拋棄,因為只有這些價值才會讓我們繼續(xù)前行,它們?nèi)匀皇俏覀冏顚氋F的精神資源。
而今天,我們已經(jīng)有條件賦予它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展開它更為廣闊的意義??梢哉f,許三多絕不是“傻根”的反面,也絕不是“傻根”的否定,而恰恰是傻根的延續(xù)和升華。
由此看來,從傻根到許三多,我們已經(jīng)意識到需要給“中國夢”更為充實的內(nèi)涵,也要給我們自己更加豐沛的人生。因此,我們不僅僅需要滿足自己生活的那些物質(zhì)愿望,也需要一種精神的超越性的存在,需要一種新的文化自覺引導我們自己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