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書簽
很久不曾翻看書架上的那些書了,即使是從前最常讀的書的書脊上,也都已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是在去取另一本書的時候,把那本薄薄的小冊子帶出來的。書頁在地板上散開的時候,有絲鮮紅的顏色,烈烈地灼傷了我的視線。
是一枚別致的楓葉書簽。
仔仔細細地端詳這枚小小的葉,仿佛它真的承載了一整段燃燒著的青春。想象秋日落葉紛紛的楓林,片片紅葉如同小小的手掌試探到內(nèi)心,感動就不經(jīng)意地滿盈。這些小小的生命啊,在即將隕落的秋日里,還要竭盡所能,將自己染成朝陽的顏色,留給人間最后的驚艷。想象千畝楓林捧出的赤子之心,血一般的顏色不禁讓人的靈魂為之沸騰!
但很快就平靜下來了。我努力揣摩那葉片上清晰可辨的脈絡(luò),仿佛從某個分叉里可以尋得到我想想起的,關(guān)于這枚楓葉的一絲一毫的記憶。是在那一年秋天變得格外紅的楓林中嗎?你問我的臉為什么那么紅,卻不知你的臉上也跳躍著楓葉的顏色……是那個下了很多雪的異常寒冷的冬天嗎?你把一枚紅葉放在我的手心里,說這是小小的火苗,可以陪我過冬,我的心里花開春暖……是那個下著大雨的日子嗎?拆開淋得濕漉漉的信箋,只飄落一枚火紅的楓葉……是那個……還是那個我一個人走過那個山丘的晴天?拾起的,也是這樣的一絲溫暖……
我想起來了,又想不起來。因為我發(fā)現(xiàn),與你在一起的或是不在一起的日子里,生命的底片上,永遠跳躍著這溫暖的火紅。
輕輕撣去小冊子上的灰塵,已泛黃的書頁上還留有當年一剎那思想的印記。我輕輕地將楓葉書簽放回原處,小心地合上書。把它放回書架的時候我在想,總會有那么一天,我可以再次回味生命深處的那些不期而遇。
是啊,那片楓葉夾著耀眼的光陰,飄落一地燦爛的記憶。
似水年華
人生若只如初見,有多好。
如果是那樣的話,他和她就能永遠只是在長長的巷子里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如果是那樣的話,他和她之間的故事,就能永遠有烏鎮(zhèn)水墨畫卷一般的若即若離;如果是那樣的話,生命中的許多遇見和訣別,就永遠無從談起。
但,人生不只如初見。
看著烏鎮(zhèn)的橋上走過烏鎮(zhèn)的人,烏鎮(zhèn)的雨滴匯入烏鎮(zhèn)的河,鋼琴適時敲起,弦樂慢慢洇染,心中蕩漾開一種古典的哀傷??粗鵀蹑?zhèn)的樹落下烏鎮(zhèn)的葉,烏鎮(zhèn)的茶沉淀烏鎮(zhèn)的香,吉他幾聲撩拔,眼前彌漫著一絲悵然的情懷。他清理著書院泛黃的古書的時候,看到那句篆體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似乎每個筆觸都蜿蜒到內(nèi)心深處。
一見鐘情,似乎很早就存于這個世界上了。但他和她的一見傾心,仿佛是兩顆熟悉的心靈在漂泊了三十年之后的一次萍水相逢。想起寶玉和黛玉的初次相逢,那糾結(jié),其實早已前生注定。注定在水墨一般的江南小鎮(zhèn),一個溫文儒雅的他,會遇見帶著書卷氣的她。
他們怎樣開始,或者他們是否曾經(jīng)開始,一切都近乎淡忘。只覺得他們的故事,是人生里打江南走過的時候驚鴻一瞥的風(fēng)景。風(fēng)景會隨著風(fēng)雨變幻它們的姿態(tài),他們的故事也是。有陽光的時候,我想他們是美好的。畢竟印出藍色花布的布坊里,長長的姓氏碑墻前,烏鎮(zhèn)的七座橋邊……都曾留下他們撐傘走過的身影。有云的時候,我想,他們是平淡的。在沉默之中,他們的心用眼神來交流。而那雙眼隔了人山人海,維系著彼此的心的,是思念。下雨的時候,我想,他們是遺憾的。當雨中準點到達的客車永遠地載走了她,他的靈魂也就此掏空。眼淚混進雨水,雨水滲進生命。
分開,是他們的選擇。喝下的酒,叫“醉生夢死”;想要開口的話,變成了有口難言?;椟S的燈光中,醉了的他和她,看著彼此,心卻是格外地清醒。他們教會了彼此去愛,又發(fā)覺有別的人更深深地愛著對方。擁有比成全容易,而坦然地從這樣的深愛中跋涉出來,或許需要一生的時間。
安意如寫過:“男的不是楊過,女的不是小龍女,何必去奢求完美無缺的愛情?”說的是蘇東坡和王弗,抑或是趙明誠和李清照。但,他是文,她是英。他們的愛,縱是殘缺,卻是完美。永恒的愛,可以是一生一世的相守,也可以是三生三世的思念。他和她,做到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有多好。
但,人生不只如初見。
所以似水的年華里會有這些漂浮的記憶,散在記憶的星河里,靜默璀璨,波光粼粼。
拒絕題記
忽然發(fā)現(xiàn)這一段時間以來寫的文章,少了“題記”。想練練怎樣把心中的情感熔鑄成方格紙前兩行那幾句攫人靈魂的話,卻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題記”的一切,早已在拒絕了太多次之后變得模糊不清。
看著更早的文章,跳出當時的思維窺探,不禁啞然失笑。本來淺薄蒼白的思想正透過白紙黑字一點點地滲透出來,偏要硬扣一頂叫做“題記”的看似深邃的帽子。文章殘存的質(zhì)樸被幾句華麗詞藻中和掉了,文字的思想在稿紙頂端幾片濃云遮蓋之下顯得黯然無光,甚至徹底窒息在比喻、排比或者化用的詩詞當中。老師一再強調(diào),一個好的題記可以給文章加分。而于我,那幾句卻反而是最難產(chǎn)的。好比挖井,本來深度還不夠,卻硬想汲出甜水來,反而是弄巧成拙。由淺入深,從艱澀到流暢,或許才是我作文的路子。既然如此,我為什么不能拒絕題記?
拒絕題記,是對自己的文章負責(zé),對表達的思想負責(zé)。真正厚實的感情,從來不會用紛繁的措詞點綴清晰的空虛,只有虛偽才需要這樣的客套來渲染。大多數(shù)時候,筆尖會不知不覺地偏離題記預(yù)設(shè)的方向。于是一篇本應(yīng)天成的文字,有了開始時的一處敗筆。
拒絕題記,是拒絕對思想套上枷鎖,拒絕可以預(yù)見的結(jié)局。就任情感的波濤在筆尖與紙面上恣意拍打,就任情緒的浪潮在心胸間肆意跌宕,一個小小的標題已足夠容納一整片海域的汪洋,這樣的文章才會在讀罷之后仍在人心底澎湃。
拒絕題記,是拒絕太容易凋謝的美麗。當再也拼湊不出更耀眼的語句來彰顯氣質(zhì)的雍容,題記就成了衣著寒酸的人頭頂?shù)幕使?。虛弱的軀體難以承載千鈞之重,頭重腳輕的姿態(tài)終有一刻會完全傾覆,曾經(jīng)讓人驚艷的美,只化成一地空寂的支離破碎。
拒絕題記,拒絕虛偽與做作,也是拒絕紛繁與刻意。
拒絕題記,我才可以把靈感更多地摻到文章各處,為自己披上亮麗的羽衣。
每每寫下題目,一直不知道在筆下會誕生什么。直到為文章畫上最后的標點,直到再從頭至尾細細研讀。此時,此刻,剛剛的思維火花與靈魂頻繁地碰撞,每一個筆畫都忽地變得意味深長。因為少了題記的拖拽,每一個段落自然會有它本原的形狀,每一種想法自然折射著最初的模樣。
永遠不為了題記而題記。當領(lǐng)悟到什么是最重要的時候,面對那幾分的增色,面對那幾句話,我便學(xué)著輕輕地拒絕。
陽光宅男
十二月的街頭,空氣冷冽。風(fēng)把街角那家蛋糕店的奶油味道吹過來,讓人想念炎炎夏日的冰淇淋。我已經(jīng)忘記有多久沒有去嘗嘗ICE-CREAM的味道了,也想不起今夏是否吃過一支冰淇淋?;蛘撸赃^的吧?只是機械地吃,沒有細細地品嘗,于是那香草巧克力咖啡奶油的味道,統(tǒng)統(tǒng)沒有進入我的味覺,只有冰涼的一瞬,融化在舌尖、喉嚨,不安分地落入胃中。小的時候,曾以為冰淇淋就是夏天的一切,為著一天吃掉好幾根制作粗劣的冰疙瘩而興奮不已。如今,哪怕是制作精美花樣迭出的雪糕,也找不回當年快樂的味道了。
買一份酸菜粉條,應(yīng)該是北方冬天很常見的菜。酸菜切得很細,醬油也擱得不少,粉條的透明之間夾雜幾絲尖椒的翠綠,聞得到一股酸酸咸咸的味道。配上顆粒均勻而晶瑩的米飯,甚至嚼的時候會有淡淡的甜味。于是想起從前奶奶在冬天做的“熬碎咸菜”,其實就是酸菜和土豆,都切成很細的條,在爐火上慢慢地熬。熟之后,土豆絲基本上都化掉了,菜變得黏稠。盛一碗米飯(那個時候還是撈飯),用大勺盛一勺菜一澆,吃起來燙燙的,味道難以形容。有好幾年沒有吃到過了。吃完之后盛碗米湯,甜甜濃濃的,仿佛一整個冬季都在這稠乎乎的幸福中安然度過。
泡茶喝。只有綠茶的清甜,猶豫了一下,又加了一小勺果珍,美國甜橙味。于是一種東方,一種西方,兩種感受混合起來,在味蕾上激烈地碰撞著。仿佛是冬天的午后,在家里沙發(fā)上坐著聽一張爵士CD,同時給自己剝開一個飽滿多汁的桔子時的情景。金銀花、金蓮花、杭白菊,都有著純純的味道。金銀花很執(zhí)拗,毛茸茸地聚集在水面,樣子可愛;金蓮花則大張著黃色的花瓣在水底穿梭,它們倆可以沖到一塊兒去,味道微甜。白菊則很淡,微苦,光泡它的時候,茶色淡綠清亮,看著就是一種享受。我想性寒的菊應(yīng)該也是用霜聚集了不少生命的坎坷吧?否則它怎么會這么清淡而悠長?
然后簡單收拾一下,拿本書來靜靜地看。有日光落在地板上,溫暖十足。
冬日里,我是陽光宅男?!?/p>
●作者感言
楓葉書簽:秋天是個延伸太多回憶的季節(jié),從前就有收集落葉的習(xí)慣。透過凝固了的葉脈,仿佛就能感受到歲月對于生命的意義。
似水年華:這是我為鐘愛的電視劇《似水年華》寫的文字,安靜得一如烏鎮(zhèn)的細雨和青苔。在自習(xí)室的桌子上發(fā)現(xiàn)一句“年華似水,匆匆一瞥;多少歲月,輕描淡寫”,心中感受更多的是感動。也許它僅僅是我生命流年里的匆匆一瞥,卻注定無法被輕描淡寫。
拒絕題記:好的文字,應(yīng)當是真實而不俗套的流露,應(yīng)當是客觀且不諂媚的表達?!毒芙^題記》是很早以前寫下的文章,在應(yīng)試教育風(fēng)暴里逆行,今天的我也不禁佩服當時的勇氣。
陽光宅男:冬天家里的溫暖會讓人不由地陷入沉思,而這些在沉思中寫下的文字卻顯得輕盈。媽媽曾因這篇文字而捧腹不已,怕是因為,其中一些片斷和她的記憶是重疊的吧。正像是覺得一本小說感動你,往往因為其中有個人物,經(jīng)歷著自己經(jīng)歷的,感受著自己感受的。天涼了,這些文字現(xiàn)在看來,很是溫暖。
●封面觀點
程辰在文章的一開始便為我們營造了一種溫潤雅致的畫面感,穿梭于如此典雅的美的想象中,仿佛那個秋日午后跳動的陽光下,那枚小小的楓葉書簽,在記憶的深處燃燒,烤炙著層層剝落的年華。
緊接著,在煙雨江南的溫柔委婉中,我們進入了有著淡淡哀愁、又夾雜著幾許甘甜的烏鎮(zhèn)小巷。在濃重的時空背景的映襯之下,程辰的筆下流淌著煙雨過后的天青色,這一再把我們的思緒牽引到了那種幻境之中。青石板在時空的打磨下日漸光亮,而我們也正在經(jīng)歷著年華流逝中的淡淡溫馨。
“拒絕題記”更多地是在闡述著自己的見解。在陽光燦爛的那一季,翻開很久以前的文章,程辰開始了情感的尺度與距離之間的探詢,最終他選擇了真情流露中的自我呈現(xiàn),也因此文中更多地展現(xiàn)給我們的是自然與飄灑。
在濃濃的生活氣息的鋪陳之下,最后一個篇章雖然寫的是寒冷的冬季,但因為有了樸素淡雅的休閑心態(tài),一切都開始變得安然而又溫暖。那種溫馨氛圍的一再呈現(xiàn),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溫暖人心的冬天。(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