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陽臺上,打開窗戶,清冽新鮮的空氣撲面而來。每天清晨。放出陳氣,再放進來新的,是我的第一要務。
一大片荒地映入眼簾。有四個足球場那么大。這么大的一片荒地在這個城市的黃金地段已經(jīng)荒置五六年了。從前,這里是少年科學宮,經(jīng)常能看到中小學生興高采烈地排著隊,到里面的展廳參觀稀奇古怪的天外之物,或瞪大了雙眼觀賞令他們匪夷所思的各類神奇發(fā)明。他們一邊嚷嚷一邊推搡著攀上旋轉(zhuǎn)樓梯,鉆進立體放映廳躺著看模擬電影,他們的尖叫我在陽臺上都能聽到。我喜歡這些尖叫。
很快,有人看上了這塊發(fā)光的地皮。政府聯(lián)手開發(fā)商拔掉了科學宮,他們有更大更有價值的投資設想,他們的設想較之僅僅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少年科學宮要有意義得多。
工地圍墻外掛著“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的牌子,對這句話的理解我諱莫如深,它的宗旨在后面四個字,前面四個字只是誘餌,像作文里的伏筆,所以,這句話看上去文縐縐的,挺合轍押韻。
一個城市沒有少年科學宮,算不上什么,學生去學校或者去大街上。一段時間過去了,這塊寶地因領導與地產(chǎn)商之間復雜的條約出現(xiàn)了分歧,后又卷進第三方,遲遲難以施工。隨著時間的推移,領導的調(diào)離,,寶地成了一塊燙手的山芋,誰都不敢接手。
它立即成了一塊廢地,在我的眼皮子底下,長滿蒿草,一場雨后,蒿草發(fā)綠,顯得更加荒蕪空曠。這樣的景致使我的視線疲勞得很,其實,它可以是一片草坪或者花壇。臨時的也好,這是我的幻想,幻想就是不能實現(xiàn)的夢境。一天,我的夢被一個窩棚弄醒了。那是立冬的前一天。推開窗戶,離我陽臺很近的地方有一個窩棚,歪歪扭扭。緊靠著墻根。
有人選擇在這里定居?
我疲勞的視線亮了一層。
第二天,一個人蹲在他“家”的門口刷牙、洗臉。然后回屋穿好衣服,關了門推著自行車走了。
傍晚,我收衣服的時候。那個人回來了。他的窩棚冒出一絲軟軟弱弱的炊煙,他在做飯。天幕說暗就暗,我也要做飯了。
天氣一天冷過一天。屋里來了暖氣,我看見他在窩棚上加了一些油氈。陳舊碎裂,顯然是揀來的。窩棚的邊上摞了幾塊蜂窩煤。他對過冬有所準備。
一天,陽光很好,他來了朋友。他在露天做飯,做的什么我看不清。他們圍著爐子和鍋。坐在碎磚頭上,一人手里舉著一瓶啤酒,碰了一下。不遠處堆著小山一樣的空啤酒瓶,過幾天又碼起一堆,還有泡沫、紙板、草筐、輪胎、缺胳膊少腿的舊家具,竟然還有一個扣著的大浴缸……
有一天他洗了衣服,黑褲子折彎涼在麻繩繩上,像一個規(guī)整的“人”字。上衣對折著涼著。袖子垂掉下來,很像一個“衣”字。這種涼衣方式已經(jīng)很遙遠陌生了,但又非常熟悉,我就多看了一會。
12月,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讓人聽見名字就往回一縮。這個名字可不會白來,它帶來的大雪覆蓋了這座城市也掩埋了那個窩棚。一夜間,矮矮的窩棚成了個雪包,躬著身子趴在地里。
我看到一條歪歪扭扭的小道從窩棚門口延伸出去,是天亮以后。那個人給自己掃出一條小道,掃完雪,順著小道回到屋里。他重新走出來的時候,穿戴得干凈整齊。
大雪過后,大地漸漸露出了真相。我發(fā)現(xiàn)那個窩棚不遠處又有一個窩棚,更小的,斷斷續(xù)續(xù)冒著青煙。東邊和北邊不知何時也搭起一個或兩個類似的窩棚,距離太遠,到底看不太清。
我的眼睛越來越看不清這白色的大地了。
閱讀訓練
1.請解釋加著重號的詞在句中的含義。寶地成了一塊燙手的山芋。
2.“有人選擇在這里定居”的具體表現(xiàn)有哪些?寫出三點即可。
3.如何理解“對這句話的理解我諱莫如深”這句話?
4.請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我疲勞的視線亮了一層”這句話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
5.作者在最后寫道“我的眼睛越來越看不清這白色的大地了”,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對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