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知名搜索網站谷歌的解釋,所謂“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現(xiàn)代信息科技,變傳統(tǒng)的網絡信息搜索為人找人、人問人、人碰人、人擠人、人挨人的關系型網絡社區(qū)活動,變枯燥乏味的查詢過程為一人提問、八方回應的人性化搜索體驗。如果說傳統(tǒng)網絡搜索是“人問電腦”,“人肉搜索”就是“通過電腦人問人”。
7月22日上午,昆明公交爆炸案正在偵破中,一條消息再次令人震驚。據《新民周刊》報道,在當天的爆炸案發(fā)生之前,有部分昆明市民確實收到了一條標題為“螻蟻總動員”的短信。在這條短信中,被懷疑是兇手的人,在作案前兩個小時,向部分市民發(fā)布了“預警信號”,內容大致為:“螻蟻總動員……希望收到此短信的市民,不要在明天早上乘坐54、64、及84路工(公)交車……”
最先獲得“預警”的市民,應該是在早上5點半左右收到這條短信。在家住岷山附近的馮女士手機上,這條短信的接收時間顯示為2008年7月21日凌晨5時32分,發(fā)信的手機號是一個以158開頭的陌生號碼。但公安機關對“預警短信”并沒有明確說法。
此前在互聯(lián)網已經風生水起的“人肉搜索”馬上開始行動,征集所有收到此短信的市民,并準備向警方提供,雖然警方對此短信比較謹慎,但最終確認確有短信存在。最先發(fā)起活動的是國內頗負盛名的“貓撲網”。鑒于以前對人肉搜索褒貶不一,因此有網友提出:如果真的能夠提供線索幫助破案,就應該為“人肉搜索”正名了。
“人肉搜索”盯緊“爆炸案”
民眾最早知道昆明爆炸案,是通過互聯(lián)網的渠道,本地傳統(tǒng)媒體也一改第二天見報的作風,在事發(fā)當日的第一時間出了網上的“號外”,在爆炸案發(fā)生兩小時后,舉國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力量從昆明爆炸案開始,已經發(fā)生了形式上的變化,從大量的跟帖評論,漸漸發(fā)展到參與案件上來,用鋪天蓋地的形式尋找一切線索,“人肉搜索”從民間的角度同警方形成強大的互補,貓撲網雖是一個純娛樂的網站,卻第一時間發(fā)出“民間通緝令”,征集“預警短信”,此后“天涯”、“松江百事通”、“新浪”等紛紛跟進,漸成“合圍”之勢。
“新浪”方面的提法是:面對這樣嚴重的公共安全事件,不單單是公安機關,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動員起來,網絡也應該發(fā)揮作用,強烈呼吁能夠用人肉搜索的方式為公安機關提供線索,積極應對危難,犯我人民者,雖遠必誅,讓犯罪分子陷入全民通緝之中,令其無處遁形!
此前最“堅剛”的事件莫過于“遼寧女”甫一出口,一個“號召13億人一起動手把她找出來”的“搜索令”在網上迅速傳開,幾乎沒有費力,便被群情激奮的國人從電腦后面“拎”了出來,給四川及全國人民道歉不算,還被拘留。這也成為一個“人肉搜索”的標志性事件。人們痛快之余,開始發(fā)現(xiàn)這種自發(fā)的“人肉搜索”很是了得。其實“人肉搜索”出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已經時日很長,將近七年。一直以來,對人肉搜索的評價是褒貶不一,有說搜索高效可行、助人為樂的,有說搜索侵犯個人隱私的,還有說搜索是變態(tài)傳染病的,總之“人肉搜索”帶來了很大的爭議。
人人都是福爾摩斯
“他成名了,他出事了,因為他被‘人肉搜索’上了”。在21世紀的今天,有誰在聽到這句話后,還會對互聯(lián)網上風起云涌的“人肉搜索”無動于衷呢?
44萬次網民瀏覽,超過2萬個網民回帖,跟帖面多達一百多頁,多家媒體進行追蹤報道。讀完以上的幾組數字之后,有誰能將如此興師動眾的一個“行動”跟一個在網上求助的帖子,一個請網民幫忙討取一筆318元、另一筆為1848元的未付香水費聯(lián)系在一起呢?要知道,在現(xiàn)實社會里,不用說僅僅只是區(qū)區(qū)幾百幾千元的貸款未能收回,哪怕是幾十萬、幾百萬的“貸款”收不回來,也少有人問津。
可是,在網絡上,當有人求助于眾網民,希望眾人維持網上商業(yè)信用時,在眾多網民的共同努力下,通過“人肉搜索”的強大力量,立馬就迅速地鎖定了買香水不付款的人,同時在網上公布了此人的照片、身份證號、學號、考試成績,甚至于她的手機號碼。
實際上,這個被網民們稱為“香水門”的事件,只是眾多被網民們津津樂道的“人肉搜索”事件中的一個。而只要我們仔細地觀察并分析一下“人肉搜索”事件從產生到結束的過程,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所謂的人肉搜索,只是一種利用谷歌、百度(企業(yè)庫、論壇)等超強的搜索功能,不斷變換輸入關鍵詞;從被搜索的目標對象入手,搜查其本人及朋友的博客、論壇、QQ空間等,藉以尋找各種線索的方式,在人肉搜索的強大力量面前,凡搜尋目標對象在網上可能留下的注冊痕跡;凡被搜索目標的ID或郵件地址,都會被鎖定并進而確定其真實身份。
由此可見,“人肉搜索”的確是一種充分動員網民力量,集中網民注意力,讓每一個網民都充當福爾摩斯角色的一種網絡行為,同時也是在網絡上搜索某一個人,某一件事的信息和資料,并將其暴露于互聯(lián)網世界之中的一種方式。而這種搜索行為之所以被稱為“人肉搜索”,不僅是為了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信息搜索和機器搜索,更關鍵的是,它把從互聯(lián)網上尋找網頁和信息的答案的行為,指向了網民本身,從“人”的身上尋找信息和答案。
“人肉搜索”,一人提問,萬人響應,再一次驗證了“團結就是力量”,也把虛擬莫測的互聯(lián)網,更進一步拉近到你我他的現(xiàn)實生活當中。
案例
1 遼寧罵人女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地震后,5月21日上午,網絡上的一個遼寧女孩辱罵災區(qū)人民的視頻瞬間激起網民們的憤怒。隨后不到一個小時,該視頻被網民鏈接到了天涯、貓撲等大型論壇上,開始傳播開來,引起了網民的共同憤怒,一個“號召13億人一起動手把她找出來”的“搜索令”在天涯社區(qū)發(fā)起,網友通過IP地址,找到上網的具體地點,隨后,找到QQ和QQ空間,里面存儲的相關資料均被公開。隨后,遼寧罵人女子被沈陽警方抓獲。
2 蘭董
2005年5月,一個自稱身家?guī)资畠|,名字叫“蘭董姐姐”的女子在網絡上發(fā)表了《70后蘭董:80、90后的女孩,你們都是便宜貨》、《蘭董又出新視頻:80、90的低劣品別做豪門夢 》等視頻,一邊狂罵80后、90后,一邊顯擺著自己的名車名包,甚至稱自己曾經包養(yǎng)過金城武。
通過網友們發(fā)動的人肉搜索,發(fā)現(xiàn)所謂的“蘭董”不過是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的對面)某視頻網站的一個小職員。
3 色情太極
2006年一組未成年武術少女身著比基尼的色情照片,引發(fā)了中國網友的狂熱追查。有網友高調倡議:“希望再次看到人肉搜索引擎,希望能像虐貓事件一樣全員行動——因為人的尊嚴比貓的更重要!”隨后,網友發(fā)出2號“宇宙通輯令”,并通過各種網絡搜索技術,在三天內鎖定了“嫌疑學校”。同時得出結論:佛羅里達某太極拳協(xié)會會長顏和該境外網站的運營者Yan是同一人。
編輯/杜杉 美編/周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