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屆奧運會開始,這一嚴肅而神圣的盛事中總是會穿插一些讓我們?nèi)炭〔唤男∑?,并在我們腦海中刻錄成特別的記憶。而網(wǎng)民本著對奧運的極致喜愛,創(chuàng)造出了另類而別致的“奧運圖片”,讓人莞爾。
第1屆
1896年希臘雅典
希臘富翁為馬拉松冠軍提供了如下獎品:100萬德拉克馬、金杯、1桶酒、1張為期一年的餐券、不用付費制衣、終生免費理發(fā)、10公斤巧克力、10頭牛、30只羊,以及——他的女兒!
第2屆
1900年法國巴黎
會期長達5個多月,比賽項目五花八門,包括釣魚、獵鴿、消防滅火、爬繩,甚至拔河也在田徑之列,奪冠的是兩個國家選手組成的聯(lián)隊。組織者們不愿意鑄造獎牌,用禮品、書籍、花瓶、傘等充數(shù)。
第3屆
1904年美國圣路易斯
別開生面的投擲25.4公斤壺鈴比賽;一名馬拉松選手途中因饑渴難耐跑進果園吃蘋果,最終仍跑了個第四名;日本運動員富達伊在撐桿跳高中兩次爬桿,最后成績宣布無效。
第4屆
1908年英國倫敦
列入了一個今天看來很奇怪的田徑接力賽——1600米接力(200+200+400+800);開幕式上美國旗手沒有向國王致敬,高舉大旗通過主席臺引起了一陣騷動。
第5屆
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
奧運史上惟一一次左右手推鉛球、擲鐵餅、投標槍比賽——分別用兩只手投擲,然后計總成績;現(xiàn)代五項的第五名后來成了大人物——二戰(zhàn)風云將領(lǐng)巴頓將軍。
第6屆
1916年德國柏林
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而未能舉行。
第7屆
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
大會第一次升起了奧林匹克會旗,不過才飄了兩天就被外國人偷走了,幸好及時被追查回來。
第8屆
1924年法國巴黎
游泳三金選手約翰尼·魏斯穆勒后來去好萊塢當了大影星,在12部影片中出演“人猿泰山”。
第9屆
192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
開幕前夕的練習(xí)中法國運動員和賽場守門人兩次發(fā)生沖突,法國人一氣之下放棄了開幕式,最后外交部長出面才平息了此事;
第10屆
1932年美國洛杉磯
3000米障礙賽中報圈數(shù)的工作人員擅離職守,導(dǎo)致大伙實際跑了3450米。
第11屆
1936年德國柏林
日本人在領(lǐng)獎臺上將銀牌和銅牌分別截開,再交錯成兩塊混合獎牌;女子跳板跳水金牌得主、美國人瑪·杰斯特琳年僅13歲零9個月,是奧運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第12、13屆
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而未舉行。
第14屆
1940年英國倫敦
田徑場首先是一個賽狗場,其次也是個足球場,跑道的一個拐彎處有個大坑不時讓運動員摔倒;拳擊賽場選在一個室內(nèi)泳池,池子上方搭起座小橋,擂臺就在橋上。
第15屆
1944年芬蘭赫爾辛基
這是一屆“沒有結(jié)束”的奧運會——82歲高齡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埃德斯特隆在閉幕演說中忘了使用奧林匹克憲章規(guī)定的結(jié)束語。
第16屆
1956年澳大利亞墨爾本
舉重場上美國的查爾斯·芬奇比體重標準多1.5磅,賽前拼命減重后仍多出7盎司,最后15分鐘他剃成光頭涉險過關(guān)并最終贏得金牌;200米蛙泳冠軍、日本人古川使用了長達40米的潛泳,此后國際泳聯(lián)禁止了潛泳。
第17屆
1960年意大利羅馬
為了避免輕易領(lǐng)跑無法隨時觀察對手而在關(guān)鍵時刻被反超,兩名自行車選手在離終點300米左右的地方呈現(xiàn)出競相比慢的架勢。
第18屆
1964年日本東京
澳大利亞女泳將達·弗雷澤比賽之余參觀日本皇宮時偷取一面旗幟被逮捕,被祖國禁賽十年;體操全能冠軍遠藤幸雄領(lǐng)獎時的風頭被搶走了,因為亞軍臺階上站了三個人。
第19屆
1968年墨西哥墨西哥城
為了籌集主辦奧運的資金,墨西哥發(fā)行了最多可以用到2068年的體育季票。
第20屆
1972年聯(lián)邦德國慕尼黑
400米欄冠軍、烏干達的約翰·布阿未受過專門訓(xùn)練,本事是從追獵野兔中練出來的。
第21屆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
火種引發(fā)的電子脈沖從希臘發(fā)出,借助衛(wèi)星中繼,跨洋接力到渥太華,這一做法后來因有違火炬接力的初衷而遭到詬病;鏈球季軍是冠軍的師傅,兩人都是蘇聯(lián)選手。
第22屆
1980年蘇聯(lián)莫斯科
運動會于7月19日至8月3日舉行,與第十五屆會期完全吻合;這是奧運會史上僅有的兩屆同會期的奧運會。開幕式的大屏幕上,蘇聯(lián)兩名宇航員從太空發(fā)來祝賀。
第23屆
1984年美國洛杉磯
跳臺跳板雙料冠軍、美國的格里高利·洛加尼斯是同性戀,染上艾滋病后依然參加了漢城奧運會并奪冠。1994年他參加了第七屆同性戀運動會。
第24屆
1988年韓國漢城
韓國最輕量級拳擊手樸永一失敗后將多個瓶子、椅子一股腦砸向拳臺,韓國觀眾涌上來,將韓國教練和保安一起捆綁并長時間毆打裁判,混亂持續(xù)了半個小時。
第25屆
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
男女混合雙向飛碟中張山以兩百發(fā)全中的成績奪金成為絕唱,因為此后該混合項目被取消了。
第26屆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
電腦系統(tǒng)錯誤頻繁,有一位運動員被登記為95歲,有個重量級舉重選手的身高是0.5米。
第27屆
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
瑞典手球隊請國王來觀戰(zhàn),輸球后國王居然失聲痛哭;法國400米健將瑪麗·佩雷克在賽前突然失蹤,這個離群索居的田壇奇女子就這樣莫名其妙地結(jié)束了體育生涯。
第28屆
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會
中國選手邢慧娜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在最后200米處發(fā)力,奪得一枚金牌,迪巴巴第二個到達終點時,竟高舉雙手歡呼勝利,起因是認為自己奪了冠軍;由于裁判員的打分錯誤,導(dǎo)致本應(yīng)該屬于韓國運動員梁泰榮的男子個人全能金牌被錯給了美國的保羅·哈姆,盡管當事的三名裁判員已被暫時禁止執(zhí)法,但比賽結(jié)果無法更改。
編輯/張晰 美編/周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