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朋友跟他打賭說,你在屋子里面掛一只空鳥籠,過段時間,你非養(yǎng)鳥不可。此人不信,朋友說,那我們打個賭吧,你掛一個鳥籠試試。此人真在屋子里掛了只鳥籠。從此,到他家來的客人不經(jīng)意地都要看一眼鳥籠,然后問:“你的鳥是死了,還是飛了?”“要不我給你送一只吧?”第二天,客人又來了,說:“你是不是不會養(yǎng)鳥啊?我給你買一本養(yǎng)鳥的書吧?”第三天,第四天,一撥撥客人不斷重復著上面的話,有的還拿著鳥兒、鳥食、鳥書來了……沒過一星期,不堪其擾,他終于養(yǎng)了一只鳥。鳥籠使人養(yǎng)鳥
王慈生
鳥籠使人養(yǎng)鳥,為什么?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有了鳥籠,便有了養(yǎng)鳥人角色,你想拒之也難,因為有各種力量逼你就范;其二,古之人外化而內(nèi)不化,今之人內(nèi)化而外不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今人內(nèi)不化的力量太弱了,一個人的想法、行為很容易因外界影響而改變。最后,備有鳥籠后,要養(yǎng)只鳥,不說易如反掌,起碼也是件毫不費力的小事。
鳥籠使人養(yǎng)鳥,讓筆者聯(lián)想到權力使人腐化,在絕大多數(shù)官員擁有權力之初,他們內(nèi)心并沒有用權力尋租的想法,相反,都想當個好官。如,原閩江工程局局長章椿寶,上世紀80年代初,曾主動將其岳父落實政策分給他的9萬元全部捐給國家,可10多年后,他卻伸手受賄2萬余元財物。(《中國財經(jīng)報》1995年9月19日)大貪官李真也曾是一個熱血男兒,青年時代常常和朋友、親人們在一起說理想、談未來,憂國憂民,對社會上官僚腐化現(xiàn)象無比憤慨,萬分怒視。(《中國監(jiān)察》2003年24期)他們前是后非地以權謀私,其實,與鳥籠使人養(yǎng)鳥的道理如出一轍。
首先是濃厚的腐化氛圍使然。不妨設想一下,權力猶如那鳥籠,你的權力始終會被一撥撥客人盯著,并拿著鳥兒、鳥食、鳥書來,要你養(yǎng)鳥??纯锤拭C省隴南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任登宏是怎么描述這些腐化氛圍的:“一到春節(jié),我家里就有難以擋駕的拜年者,少的500元,多的2000元,再多的5000元至1萬元。就這樣年復一年,我家的現(xiàn)金收入逐年增多,我也在不知不覺中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檢察日報》2008年2月19日)廣東省揭陽市原市委常委兼普寧市委書記丁偉斌的描述則更為形象:“是我自己走著,干部隊伍一些人把我推著,親人們把我護著,社會上親近的人把我哄著,使我朝這腐化墮落之路一直走著,而且越走越快,越走越遠,最終滑入了不可挽回的萬丈深淵。”(《法制日報》2003年9月23日)
其次,是內(nèi)心堅守理想、目標的力量太弱。法國大思想家孟德斯鳩在其經(jīng)典名著《論法的精神》中是這樣寫人性弱點的:“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jīng)驗。有權力的人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辈火B(yǎng)鳥的堅守很容易被“我就養(yǎng)一只鳥吧”的退守所俘虜。
最后,是權力沒被管住所致。黑龍江省綏棱縣委原書記李剛在被判處無期徒刑后埋怨說:“如果我沒有那么大的權力,或者對我實行點約束,我也不會有那么大的膽子,也不會犯這么大的罪?!?《檢察日報》2004年11月23日)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
無論是鳥籠使人養(yǎng)鳥,抑或是權力使人腐化,都佐證了一個無情的事實:“三人成虎”,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是容易被社會和環(huán)境所改變的,堅守理想和目標的努力屢屢功虧一簣。所以,我們要從中得到啟示,反腐倡廉建設要著重在制度上下工夫,將鳥籠安上鎖,再裝上電子探頭,讓鳥籠關不進鳥兒,讓權力成不了謀私的工具。
當然,我們在強調(diào)鳥籠、權力這些外因時,也不能忽視:外因始終是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的,如果沒有人之內(nèi)因,鳥籠即使掛得屋里再久,它還是空的;權力即使握在手里再大,它還是干凈的。
圖:季平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