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 周二
早晨,趨車從北京出發(fā),沿著高速公路,以每小時120公里的速度,中午便到了洛陽。找到一個賓館住下,吃過午飯,馬上去看牡丹。先看“王城”牡丹園,再看“神洲”牡丹園。導游小姐介紹說,洛陽的牡丹有一千多個品種。并指著各色牡丹,一一說明。我不懂,也不想記。只是看著這些牡丹花。她們?nèi)汲尸F(xiàn)出嬌艷,富貴,美麗的姿態(tài),向著人們微笑。“王城園”品種繁多,而“神洲”園則廣大如海,片片牡丹展向遠方。我只是跟著導游小姐“散步看花”而已。
洛陽的牡丹花怎么這么繁茂呢?有一個民間傳說:
據(jù)說在元宵節(jié)那天,唐朝的則天女皇帝,降旨“百花齊放”。各司其花的仙子們,都奉旨開了花。唯獨牡丹花不開。則天女皇帝大怒:朕是金口玉言,牡丹花不開,違旨有罪。隨下旨將牡丹焚燒,并發(fā)配到洛陽。被放逐到洛陽的牡丹代代相傳,格外繁盛。原來牡丹仙子,因為那天下大雪,和朋友下圍棋去了。沒有接到圣旨,所以沒有開花。
過了一些日子,玉皇大帝聞知下界元宵節(jié)“百花齊放”。元宵節(jié)乃三九嚴寒,花開各有時令,怎么可以違時亂放呢?玉皇大帝是天人間的最高統(tǒng)帥,遂下旨將違時開花的百花仙子們,降下界為人。各個投胎到懷胎女人的肚子里,轉(zhuǎn)生為美麗的姑娘,在人世間演繹出她們悲歡離合的戲劇。后來成了《鏡花緣》一部長篇小說題材。
由此我又想起1956年。那時號召“百花齊放”,放了一陣子后,有些文藝界的“左派”人物,便憂心忡忡,說革命題材的作品被冷落了,只寫“家務事,兒女情”,文藝的革命性淡漠了。并且寫了文章發(fā)表在人民日報上。誰知這時的新聞導向,正鼓勵“百花齊放”,這些“左派”文藝兵們,受到了嚴厲批評。
又過了一些日子,“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出現(xiàn)了一些雜花和雜音,“放”過頭了,是“右派進攻”,便開始了反右派斗爭。亂放的人們,大多被劃為“右派”,被批判之后,也被發(fā)配到鄉(xiāng)下勞動改造去了。
所以,反對“放”的和響應“放”的都沒有吃到好果子。
后來人們把反對“放”的定為“老左”,說他們掉到“左”的坑里去了;而對努力“放”的,說他們掉到“右”的坑里了。
不過,“左”是要革命的,“右”是反對革命的。雖然當時也反過“左”,但有幾句“干諺”(相對民諺而言)云:
左面是棉花坑
右面是大糞坑
掉在棉花坑里暄騰騰
掉在大糞坑里嗅哄哄
“左”比“右”好,這就是人們爭當“左派”的原因。
看了牡丹園,引起我超時空的聯(lián)想。不亦樂乎!
4月16日 周三
早晨從洛陽出發(fā),參觀了小浪底水庫,即驅(qū)車到附近焦作市的云臺風景區(qū)。這里旅游人如織。云臺山屬于太行山脈。層層疊疊的峰巒,如斧琢,如劍劈,座座峰尖,直刺藍天。我不禁想起抗日戰(zhàn)爭年代的歌曲《在太行山上》,輕輕哼起來:“千山萬壑,銅壁鐵墻,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氣焰千萬丈……”
導游小姐帶領參觀了幾個景點。我感覺:風景區(qū)如果把風景和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結(jié)合在一起,使景點“人性化”,風景就“活”了。
我問導游小姐:“這些山都叫什么名字?”她答:“沒有名字?!蔽矣謫枺骸斑@里有沒有民間傳說故事?”她答:“沒有聽說過。”
我想了想說:“怎么沒有呢?我就聽說一個?!?/p>
她說:“你講講?!?/p>
我說:“相傳玉皇大帝有九個女兒,就是‘九天仙女’。其中的三女兒,因為找不到‘門當戶對’的夫婿,老也結(jié)不了婚。你想誰家能和玉皇大帝‘門當戶對’呀。于是三仙女思凡了。她想,就是找一個像牛郎那樣的農(nóng)夫,也比自己守空房強得多。于是她瞞著玉皇大帝老爹,私自下凡來到云臺山。一看這里的風景太美,躺在這里享受著美景,就睡著了?!蔽抑钢車鷰鬃椒謇^續(xù)說:“你看這幾座山峰的曲線,像不像一個沉睡的美女?”她看了一會說:“好像……有點像。”
我說:“以后你再導游時,和旅客講講這個故事吧?!?/p>
她笑了笑說:“好,好的……”
4月17日 周四
我這次來河南,主要目的是訪問長垣縣。長垣是個小縣,原來不為人所知。可是最近在全國卻大大有名了。因為長垣縣發(fā)展了工業(yè),已經(jīng)進入“小康”??谷諔?zhàn)爭年代,我在這里打過“游擊”戰(zhàn),想看看長垣這個窮縣的偉大變化。
我是滑縣人,長垣是我們的鄰縣。到了這里,我把時間的鐘表,撥回到58年前。
1950年新中國剛剛建立。我回家探親時,從新鄉(xiāng)出發(fā),路過長垣縣?,F(xiàn)在人們都不知道這種現(xiàn)象:那時長途汽車沒有汽油,曾經(jīng)以劈柴拌子為能源。汽車后面安裝一個大鐵筒,點燃劈柴拌子,用“搖把子”搖半天,等到燃燒出煤汽,才慢慢開動。走一段,停一陣。有時滅了火,開不動了,還要乘客下去推。當時有民諺云:
一去二三里
停了四五回
搖了六七遍
八九十人推
此次從焦作到長垣縣,也就是吃一頓飯的功夫。
一進長垣縣城,讓我感到驚訝:這哪里是一個縣城呀,分明是一個大城市。高樓林立,寬闊的柏油馬路縱橫,許多高懸的起重機,還在建筑新的高樓大廈。50年前我路過這里時,還是一片土屋,斷墻殘壁,和如今的長垣縣景色怎么也聯(lián)系不起來。
接待我這個客人的是“河南省長垣縣宏力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羅永生。羅總身材魁武,你感覺他好像運動場上的拳擊手或劍擊手。因為今天他的公司要簽約承包一段數(shù)十公里的高速公路,投資數(shù)億元之巨。天也晚了,他要我早些休息,明天再接受我的訪問。
4月18日周五
聽羅永生先生介紹說,長垣原來是個很窮很窮的縣。民諺有云:
春天喝不上糊涂(“糊涂”是我們這一帶方言,即苞米面稀粥)
冬天穿不上棉褲
十里八村見不到瓦屋(瓦屋指磚建房子,當時的房子都是土草房)
光棍娶不上媳婦
羅先生說,長垣縣鹽鹼地多,人民窮得無以為生,便出現(xiàn)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即鋦大缸的工匠。他的話也把我?guī)У轿迨嗄昵啊D菚r工匠們挑著一副擔子,沿街喊著:“鋦瓷碗咧……鋦大缸!”那時的人窮得買不起新碗,一只碗即使碎成八瓣,也要鋦起來。繼續(xù)使用?,F(xiàn)在的人們是不可想象的。
“正是這些鋦大缸的工匠們,走的地方多,見多識廣,改革開放之后,又有眾多人出外打工,外面的新事物,使他們萌發(fā)了新思想、新觀念。又積累了些資金,開始創(chuàng)辦自己的企業(yè),他們成了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這才創(chuàng)造了長垣的新面貌……”
羅先生簡要介紹后,帶我參觀了他們的辦公大樓、學校、醫(yī)院,葡萄園區(qū)。就他們學校、醫(yī)院的建筑標準和設備水平,我實在感覺不到和其他大城市有什么區(qū)別。
解放思想的神奇力量啊!我暗自贊嘆……
4月19日 周六
寬闊的柏油馬路,三十多層的高樓大廈,設備現(xiàn)代化的醫(yī)院,巨大的購物商場、學校、賓館和科技園區(qū)……我在這個疑似大城市的縣城住了兩天,早晨離開了長垣縣。
我又把時間拉回到五十多年以前。
長垣縣北部有一個大鎮(zhèn)子叫“樊相”。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敵人在這里安了一個據(jù)點,住著一個營的偽軍。這天我奉命去送一封密信。一個“親戚”帶著我這個身材還沒有成人的小孩兒,去給一個鄉(xiāng)紳拜壽。這里的農(nóng)村政權和著名鄉(xiāng)紳,都是“兩面人”。因為長垣還是敵占區(qū),為了生存,他們不敢得罪日本人。但骨子里是愛國的,所以和我軍也有秘密聯(lián)系。
那天進了樊相,“親戚”把我安排在一個小照相館,讓我在這里等待一會兒。照相館“掌柜的”,給我照了平生的第一張一寸像片。我一直保存到今天,后來作為插圖,附在我的自傳式散文集《歲月留痕》中。
我記得那天帶著我的“親戚”,還讓我出席了這位鄉(xiāng)紳五十大壽的盛宴。鄉(xiāng)紳那個大院落,擺了十幾桌筵席。和我坐一個桌子的有一個偽軍(可能是鄉(xiāng)紳的一個親威),閑談中,我看出他是一個死心塌地的漢奸。這時日本鬼子對我們沙區(qū)的抗日根據(jù)地,正在進行“三光”(殺光、燒光、搶光)大掃蕩。
飲宴中這個偽軍說:“這次八路軍可完蛋了,全被攆到大山里去了。”
我暗笑,心中罵了一句粗話:“你他媽有眼無珠,你對面就坐著一個!”
這個場面到如今記憶猶新。
我到滑縣老家,正好路過這個樊相鎮(zhèn)。
汽車在這里停下,我在大街上走了一段路,沿街觀看,怎么都和當年街道的形象對不上號……六十多年的歷史潮流,把什么留痕都沖沒了!
從樊相到我家還要路過一個著名的大鎮(zhèn)子,就是“瓦崗寨”。這是瓦崗軍叱咤風云的大本營。評書里把“瓦崗寨”說成是一個山險林密的地方。實際上“瓦崗寨”是我們滑縣南部的一片黃土平原。
1944年,我曾經(jīng)到“瓦崗寨”來過,除了一個土丘似的“點將臺”,什么遺跡也沒有留下。
當時我連縣城也沒有去過。大城市是什么樣子?只知道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至于我們奪得大城市,掌握了政權之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更是當時想不到的。
瓦崗軍興盛十余年,雄踞中原,結(jié)果因為內(nèi)部腐敗和互相爭權奪位,失敗了,讓李淵摘了“造反”的桃子,建立了大唐王朝。
從歷史上看,一代一代王朝的興衰,從造反,奪得權力,而或早或晚,又從腐敗開始,以倒臺告終……歷史怎么總是這樣無情地重復呢?
現(xiàn)在“瓦崗寨”建立了一個旅游景點,是在原來“點將臺”的土堆上建了一座塔,周圍雕刻有翟讓、秦瓊,單雄信,徐茂公等英雄人物。但這些建筑都是當代作品。又下小雨,游人寥寥。據(jù)說投資千萬元之巨,不知道何時能夠收回投資。
瓦崗寨在長垣縣和我的家鄉(xiāng)滑縣交界處,我急于回家。從這里驅(qū)車也就是一頓飯功夫,就到了滑縣的留固鎮(zhèn)了。
我又把時間拉回到三十多年前。
1973年,我從“走資派”、“三反分子”的“敵人”行列中,被“解放”出來。在“大革文化命”年代,造反派們對我們這些“敵人”全是“怒目金剛”式,感覺不到半點人情和溫暖。這時我已經(jīng)被流放到鄉(xiāng)下為農(nóng),想體驗一下人間還應該有的親情,曾請假回家探親。
又隔三十多年的這次回鄉(xiāng)探親,親人早在大王莊我三姐家里等著。因為我沒有弟兄,我的三兩個姐姐也已歸西,同輩大多過世,迎接我的晚輩都是外甥們。他們早已聽說我要回鄉(xiāng),全集聚在大王莊我三姐家里等著了。
三十多年沒見,我的晚輩也成了老年人,經(jīng)過一一介紹,我才回憶起當年的面貌,認出了誰是誰。
親人相見,說不盡人間的溫暖。由于農(nóng)村一系列的優(yōu)惠政策,他們雖然說不上達到小康,但都富裕了。就是我在大王莊為農(nóng)的外甥王自穩(wěn)家里也有大彩電,客廳也擺著一套沙發(fā)。一個外甥女也來了。十多個親人,有說不盡的親情話。說起吃的,過去他們難以吃點細糧(大米白面),現(xiàn)在常常想吃粗糧了。
中午,一個叫新忠的外甥,開著他的汽車,大家一起到留固鎮(zhèn)一個飯店吃團圓飯,飯后,就由一個堂侄陪同到生我養(yǎng)我的莊子營去了。
莊子這位春秋戰(zhàn)國年代的大文學家、哲學家的墳塋,原來是埋在我們村東頭的,所以我村才叫“莊子塋”。我還記得村東有一座大冢,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jīng)成為平地了。早先因為怕冒犯在天之靈的莊子,我們這里是禁演《莊周化蝶》這個傳統(tǒng)戲劇劇目的。
這天下著小雨,村中看不見人。我的一個堂侄陪著我,來到我出生的院落。原來我住的兩間土屋,現(xiàn)在已經(jīng)蕩然無存。就是后來我另一個堂侄在這里蓋的一座瓦房,也只剩下半面墻壁。院內(nèi)荒草叢生,只有一棵大椿樹,才喚起我一點點模糊的記憶。我是在饑餓、母愛中長成一個少年的。
我十四歲那年,父母送我參加八路軍。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送一個獨生子當兵,是很不容易的。記得父母親送我出村時,我背著一個只有一雙鞋和一件襯衣的包袱,母親強顏歡笑,告別后,當走了一段路,我回頭看他們時,母親正在哭泣。她不知道還能不能見到自己的兒子。
我在沈陽或北京時,一直想著那個生我養(yǎng)我的院子,到底有多大呢?我在小雨中步量了一下,長十五米,寬十三米,也就是二百來米的面積。居住,廁所,漚肥料的垃圾堆,做飯的廚房,柴火垛,雞窩都在這二百米之內(nèi)。我向堂侄建議:把那半間屋的墻壁拆掉,種幾棵樹。他同意了。
離開莊子營,驅(qū)車直奔滑縣北部的井店。這是我們原來和日本鬼子打游擊戰(zhàn)的抗日根據(jù)地。
這個根據(jù)地,長不過五十里,寬不過六十里,也就是相當于現(xiàn)在一個鄉(xiāng)區(qū)那么大的面積??墒怯捎凇败娒耵~水情”,日本鬼子多次“掃蕩”,就是消滅不了這個小小的根據(jù)地。
1941年4月12日,日本鬼子又開始對我們這個小區(qū)進行瘋狂的“大掃蕩”,史稱“4.12大掃蕩”。日本鬼子對華北抗日根據(jù)地的“三光政策”,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掃蕩”開始時,敵人采取的是“鐵壁合圍”戰(zhàn)術。因為部隊要突圍,怕我們幾個孩子兵掉隊,領導把我安排到一個張姓的老百姓家里。這家的張大娘告訴我:“鬼子來的時候,你和我閨女,都藏在房后的菜窖里。我坐在洞口,我就告訴鬼子說,里面是我的孩子,你不要嚇著他們!”
那天傍晚,鬼子的“鐵壁合圍”圈漸漸縮小,我們已經(jīng)可以聽到臨村敵人坦克車的喳喳聲了。這時,領導告訴我,看來這次敵人的“掃蕩”連老百姓也要殺了,你不能掩護在老百姓家里了。你和三個女孩子和腿有殘疾的劉科長到敵占區(qū)去吧,你一個小孩子,可以在敵占區(qū)做點“地下工作”。這樣,我們借了一頭小毛驢,由一個老鄉(xiāng)當向?qū)?,通過棗樹林突圍??墒莿傋吡瞬贿h,一個女孩子忽然想起,她借張大娘的一個牛角梳子沒有還,借東西不還,是違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劉科長要她馬上送回去。她一路小跑,把牛角梳送回給張大娘,這才繼續(xù)前行。連夜穿過密密的棗樹林,就到了敵占區(qū)。這才有前面說的,在樊相和偽軍在一個桌子上吃飯的那一幕。
我三十多年前那次回家,曾經(jīng)回到張桑村,找過張大爺。他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雙目失明,坐在里屋。因為沒有錢買糊窗戶紙,是用草簾擋風雨的。經(jīng)過交談,他想起了我。并說,你大娘和你妹妹已經(jīng)被鬼子用刺刀捅死在菜窖中了(我如果不走,也活不到今天)……他馬上要找人為我做飯吃。我一看,外間屋地下放著一筐青棗。這里產(chǎn)的還沒有成熟的青棗,是在小麥收割前度春荒的食品。老區(qū)人民為革命付出了生命和鮮血,可是他們現(xiàn)在還過著這么困難的生活,我感到心酸,我們對不起老區(qū)人民呀!
沙區(qū)是盛產(chǎn)棗子的地方。原來我們突圍時,樹林是交錯生長的。這次進了沙區(qū),棗樹林已經(jīng)經(jīng)過改造,橫豎平直一條線,好像一個個部隊的方陣,綿延數(shù)十里。我想再到張桑村看看。由外甥當向?qū)?,可是沒有找到我原來住過的地方。按推算,張大爺已經(jīng)過百歲了,就是找到了,也見不上面,只好放棄。驅(qū)車直奔安陽。
在汽車上,我談起“送回牛角梳”的故事。外甥告訴我,現(xiàn)在可不同了,哪位領導,如果自己生病住院了,孩子上大學或結(jié)婚了,生孫子了,都要給親友、同事發(fā)通知。我問:“為什么?”
“要人家送紅包嘛!”
“這不是公然向人家要錢嗎!”
“可不是!”
我暗暗罵了一句:“無恥!”
又是不到一頓飯的功夫,安陽到了。天色已晚,這是一個中等城市,也是高樓林立,萬家燈火。
我的外甥女和她的丈夫李進榜,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七十開外了。外甥女沒有讀過書,而外甥女婿卻是大學畢業(yè),以后又參軍。在軍隊中提干,又參加過抗美援越,立過功。轉(zhuǎn)業(yè)后,在安陽當了十年師范學院的黨委書記。但本色樸實,還像一個農(nóng)民。一個沒有讀過書的農(nóng)村姑娘,和他能夠夫妻白頭偕老,就說明外甥女婿的品格了。
外甥女夫婦生有一兒一女,兒女也都結(jié)婚生子,他們?nèi)液团阃襾戆碴柕奶弥?,開著他們的私家車,來到一家大飯店。席間從我算起,到外甥、外甥女的孫女、孫子,應該是“四世同堂”了。
席間的談話,除了家長理短,外甥女婿還談了一些他抗美援越的故事。故事中有血有火,很生動。我勸他寫一本回憶錄。他說,我不會寫。外甥女也說,他怎么會寫呢?
我說:“你寫就是,我開始寫作的時候,還沒有你這樣的文化水平呢。你經(jīng)歷的這個題材,還沒有人寫過……”
外甥女婿說,回憶錄該寫到哪里結(jié)束呢?
我說:“蘇聯(lián)解體以后,兩國不是又友好了嗎?越南的總書記杜梅訪問中國的時候,兩國發(fā)表了聯(lián) 合公報,說是兩國有一段‘不愉快’的時期……”
談話中說到子女的教育問題。我的三個兒子,有兩個“高工”,一個博士,為此,他們問我:你是怎么培養(yǎng)的呢?
我說:“作為一個父親,在教育子女方面是不及格的。我從來沒有催過、看過他們的作業(yè),也沒有出席過一次家長會。”
他們又追問我的教育方法。我就發(fā)起議論:“教育子女的結(jié)果,無非是四個層次:
一是成龍,
二是成材,
三是成人,
四是成蟲。
‘成龍’的概率很低,如果量化一下,當了大科學家,大藝術家,大政治家算是‘成龍’的話,大約只有千萬分之一。況且成龍不成龍,一靠本人的天賦和努力,二靠他在社會上的機遇,父母在‘教子成龍’中能力是有限的。
‘成材’,大多也是在他進入社會之后。父母的作用也很小。
‘成人’。父母的主要責任和能夠起的作用,是教育子女‘成人’,即成為一個有健康身體和健康人格的‘人’。如果連‘人’也成不了,還能設想成龍和成材嗎?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整天泡在麻將桌上和經(jīng)常看書,對孩子的影響,顯然是不同的。
再就是‘成蟲’了。如果孩子成了社會上的一個蟲子,那么一個家庭就不會有幸福了?!?/p>
席間有一個七八歲的男孩子,我還認不清是誰的后代。孩子有點頑皮,媽媽不斷訓導他。聽說學鋼琴,學繪畫,還學別的什么。我知道,當然是為了孩子將來能過幸福生活。其實孩子現(xiàn)在就感到很大的壓力,很不幸福了,將來能夠幸福嗎?
就這一點,我也發(fā)表了點關于“尊重孩子、順其自然”,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的議論。父母教育孩子可以嚴格,但不可嚴厲。父母和孩子關系緊張,大多在望子成龍心切,方法太嚴厲了。應該“嚴而不厲”。
這天晚上我住在外甥女家里,又說了不少親情話。次日一早,我就回北京了。
這次旅行,既看到了現(xiàn)在,又回顧了過去,空前的順利。
快哉!
責任編輯 李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