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精神病學教授德博拉·海登,一頭鉆進了故紙堆。著手寫作的《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謎》無意于對梅毒做任何道德評價,只關(guān)注病毒人的世界觀、人格以及藝術(shù)產(chǎn)生的影響。
像一個訓練有素的私家偵探,海登從早已被人遺忘的檔案、信件和新聞報道中,查找任何有用的蛛絲馬跡,從語焉不詳?shù)闹谎云Z中獲得線索,大膽而無可辯駁地得出結(jié)論: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尼采、波德爾、莫泊桑、王爾德、喬伊斯、林肯、希特勒等天才和狂人,都是梅毒患者。病毒侵入人體神經(jīng)所帶來的狂喜、痛苦和興奮,成就了那些不朽的作品、驚人的藝術(shù)和不可改變的史實。
沒有人能躲得過疾病的侵襲。當我們研讀那些與病痛有關(guān)的作家、書籍,還有那些關(guān)于疾病的種種隱喻,會發(fā)現(xiàn)疾病的存在,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生理層面的具體意義,成為心理、文化乃至歷史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僅就結(jié)果而言,病痛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作家。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伍爾芙是其中之一。從十幾歲開始,伍爾芙就飽受精神疾病折磨,我甚至懷疑她的家人有意無意向她的丈夫倫納德隱瞞她的病情,并且在她終于答應他的求婚時,長長舒了一口氣。在她那些靈光閃現(xiàn)、跳躍生輝的文字面前你只能自愧不如,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還好,她不是平常人。
晚她一些的美國作家卡森·麥卡勒斯,倒病床數(shù)十年。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心是孤獨的獵手》就出手不凡,很難想象那是一個20來歲女子的處女作。弗吉尼亞·潘塞·卡爾,在厚厚的傳記《孤獨的獵手:卡森·麥卡勒斯傳》里,詳細記錄了麥卡勒斯的健康狀況:體弱多病,幼年中風,31歲癱瘓,嗜酒如命……
坦白地說,讀傳記,多少有些窺人隱私的成分,尤其是想探究在名人大家耀眼的光環(huán)背后,涌動怎樣不為人知的暗流。這就使得某些人所寫的傳記,比另外一些人的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和吸引力。比如,同樣是霍金的傳記(霍金也是病痛纏身,早在22歲,就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運動神經(jīng)細胞疾病,隨癱瘓,唯有天才的大腦超速運轉(zhuǎn)),簡·霍金的《音樂移動群星——霍金傳》,便更能激起人們的閱讀興趣。
作為霍金的前妻,簡了解那些旁人看不到的細枝末節(jié),掩藏于華美外衣之下的生活的本來面目——搖擺不定的兩個極端:一端是明亮的、愉快的公開面孔——獎章、名譽和贊美;另一端是黑暗的、絕望的私下形象——癱瘓、焦慮和緊張。反差如此之大,而病痛就是那個揮舞魔棒、翻云覆雨的魔法師,在欣喜若狂的歡呼和撕心裂肺的哭泣之間,進進出出。
人總會生病,凡人也好,名人也罷,可如果病魔纏上了國家元首呢?
兩位皮埃爾仁兄——法國記者皮埃爾·阿考和瑞士醫(yī)學博士皮埃爾·朗契尼克,替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恫》蜮鶉泛汀斗浅2∪恕纷屛覀円娮R了疾病的魔法之手,如何攪動政壇風云。
我們看到,二戰(zhàn)期間的羅斯福不僅下肢癱瘓,而且不時遭遇心臟病、腦動脈硬化的侵襲。但是,不光是總統(tǒng)本人,包括他身邊的醫(yī)生、助手甚至新聞記者,都不約而同地刻意遮掩他病重的事實。所有見諸報端的照片,都只展示他似健康無損的上半身。至于簽署雅爾塔協(xié)議的三巨頭: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無一例外都重病纏身。
還有列寧、尼克松、戴高樂、墨索里尼、張伯倫、蓬皮杜、密特朗……他們都受到疾病,甚至是不治之癥的控制,而他們又控制著世界。我們?nèi)滩蛔∫獑枺喝绻麄儾皇遣∪?,歷史會是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