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屬于自己的房間”,是作家弗吉尼婭#8226;伍爾芙說的。她說的是一個從事創(chuàng)作的女人需要一個固定的、不受外界干擾的、屬于自己的私密空間。否則,難有成就。這個命題似乎太唯物主義了,缺乏詩意。我寧愿撇開“從事寫作的女人”這個對象,將觸須伸到自己的靈魂深處撩撥,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房間”實在太重要了。那一處房間,可以毫無顧忌地開懷大笑,可以失聲痛哭,可以傻傻地呆坐,讓靈魂漫無目的地在房間里游蕩,撞擊四壁……
最初的自己房間,是祖?zhèn)鞯哪且惶幚险0讐?,黑瓦。外墻因年代久遠而斑斑駁駁;歲月的己青苔印在磚縫;風會給屋瓦帶來一些種籽,雨讓種籽長出叫不出名兒的青草。房間的地板在走動時會吱吱作響,夜間天花板里會傳出耗子操練的腳步聲。這一處房間讓我留戀的是一個雅致的書櫥。祖輩的藏書都在家的搬遷中流失了,那年父親將空書櫥搬進我的房間。漸漸地,托爾斯泰、巴爾扎克、梅里美、魯迅、艾青等住了進來。纏綿于唐詩宋詞的韻轍,領略《古文觀止》的精美,體會大師們的睿智。父親栽種的白玉蘭樹,粗壯、茂盛地長在窗外,樹葉婆娑,經常撕一片月色扯一縷清風拋進窗來。那一個房間,和家鄉(xiāng)的青石板街一起,永遠留在了我單薄而溫暖的兒時回憶里。
后來有了一個“家”,有了一個寬大的書房。在滿滿一壁書的清朗朗的目光注視下,所有在“朝八晚五”帶來的疲憊和煩惱,都撂在了門外。手摩挲著書們或光潔或憨糙的肌膚,皺巴巴的心緒即被燙得平慰如展。我盡可以讀想讀的,思欲思的,寫愛寫的,盡可以肆無忌憚地想愛人的笑靨和讀初戀時稚拙而干凈的詩歌。青燈黃卷,雖然寂寥清苦,卻也散淡從容。
究竟是什么使我輕易地放棄了那份散淡從容呢?是經不起那封充滿外面“精彩”的誘惑?多年以后,我仍納悶:面對誘惑,我竟不堪一擊!那年夏天,我停薪留職并一頭扎進了敲著樹葉能叮鐺作響的陽光里。我懷揣著印得很精致的報社名片,忙忙碌碌地奔忙采訪,在觥籌交錯之間打轉。生活,滑入了另類軌道。這樣的生活是容不下一間自己的房間的?!巴档酶∩肴臻e”時,從書店抱回一摞摞書,置于寫字間,置于床頭。待要離開那個地方時,面對這些孤寂可憐的精靈,怔忡了半晌。同事們幫忙,把它們扎了十幾包。十幾包的數(shù)量,粉碎了我?guī)鼈冏叩钠髨D。況且,下一處驛站,尚未知有否接納它們的空間。臨走時,我竟然不敢回頭看它們一眼,任憑惆悵在心頭莫名地彌漫。
好久沒有做過有詩的夢了。前幾天,居然在夢中得到幾句詩:漫將山海作詩書,醒酒醉歌識江湖;清秋未盡冬已至,魂魄無痕夢亦孤。幾年來,我就像一只鳥。一只怎么也飛不高的鳥兒,在不同的城市間穿梭來往。所有的城市都像正在發(fā)育的孩子,夜以繼日地膨脹。人們的心隨之騷動不安。歲月之痕變動不居。清淡的書香,好像是前世嗅過,離人心愈來愈遙遠。買書的習氣依然未改,讀書的時間卻愈來愈少。買回來的書常常沉寂無言,眼睛分明噙滿凄怨。我們欽慕伍爾芙的幸福。她與丈夫情深至篤。她寫作不輟,擁有一大批深愛她的讀者。她擁有一處自己的房間,那是她的私密花園。在那兒,云譎波詭的意識深處暴露無遺,精神之旅沉重而輕松。輕松時她會聲嘶力竭地大笑,沉重時她承受與現(xiàn)實相背的痛苦。在她的小說中,被稱為“意識流”的東西寫出了她在“自己的房間”里才會有的思想。最終,她自殺了。她將美麗的生命托付給了“自己的房間”。
我們都是在世間尋覓探訪的旅人。旅途中,對“自己的房間”的渴求,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們需要有一個歇息的處所?!皠e再獨行了吧,難道你就不累嗎?!迸笥堰@樣跟我說。是的,真想不再漫游了,只想將心托付給一個讓精神自由散步的空間,一個“自己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