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劍法是青城派武術中頗為高深的一種劍法。其握劍手形如龍爪、虎舌,握劍手前三指松后三指必緊、前三指緊后三指必須松,腳踩七星步,動作無重復,充分體現(xiàn)出此劍的變化。素有青城派鎮(zhèn)派之寶的美譽。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鮮為人知的上乘技藝要么流落民間傳承零散,要么因那些前輩高人的去世而就此失傳,成為永遠的遺憾。青城派的這套七星劍法便屬于前者,但在不久前,隱匿民間多年的七星劍法重歸了青城派,說起此事便要提到青城派掌門劉綏濱和青城武術傳人張健開。
劉綏濱自幼習得青城派的七星拳,長大后,隨著眼界的開闊便覺得它不是最好的,也就慢慢淡忘了。后來劉綏濱到重慶讀大學,得知流傳于重慶的岷山派有七星劍、七星拳,也看過其七星拳,但青城、岷山二支的七星劍卻都未曾見過。為了見識七星劍的廬山真面目,劉綏濱四處留意七星劍的傳承情況,渴望找到他的傳人。直到1999年,劉綏濱在郫縣一位叫陳用和老師的弟子岳強那里首次看到了青城七星劍,這種柔中帶剛,拇、食、中三指握劍,與國家競賽套路五指握劍、食指扣劍盤風格迥異的青城南劍風格的劍法讓劉綏濱感到其味道很正,可惜岳強當時久未習練,只記得一半左右。岳強說,此劍乃郫縣劉花臉(劉月西)老師所傳,劉乃陳之師弟,其時陳的身體已不太好,也不能完整打出此劍。
在1998年前后,劉綏濱先后與郫縣一些老拳師(包括劉月西)結識,一說起陳用和,他們都說陳是師兄,是郫縣的驕傲。陳老師十九歲到成都青羊?qū)m打過金章,在這一全國性武林盛會上,陳老師一路過關斬將,最后擊敗稱雄巴蜀武壇的朱摜捶(朱仲康,峨嵋岳門、化門高手),被時任國民黨行政院長的張群譽為“川西武林第一好漢”,后載入《郫縣志》。這些老先生與陳老師已是十余年不見,他們不久后就一起到都江堰來看陳老師,可惜那時陳老師耳朵不好,只能靠寫字交流。不久后,他們到青城山,在劉綏濱的武術館做了一次交流。劉月西的兩個弟子各演練了一段七星劍法,打得不是很一致,與岳強的風格也有差異。
2003年,劉綏濱叫一學生去郫縣跟一位名叫李賢清的老拳師學武術及傷科,其間李叫來劉月西一弟子來教這位學生七星劍法,但可惜的是這個學生的基礎太差,學回來的劍法慘不忍睹,劉綏濱便也沒再繼續(xù)讓這套劍法傳下去。
2007年劉綏濱到郫縣主持民間散打擂臺賽(與現(xiàn)代散打不同體系,不分體重、年齡、不戴護具)引起轟動。成都各大報刊雜志及電視臺均爭相報道了此事。但郫縣高劉綏濱一輩的老拳師,包括劉月西、張月清等都已去世,再想看劉月西老師親演七星劍法已成為夢幻。現(xiàn)場有個老拳師演練七星劍,雖然不錯,但離劉想象的七星劍差得很遠,所以也就沒有學。
多次與七星劍失之交臂,不得不讓劉綏濱揪起了心,難道這青城之寶就當真無緣得窺全貌?然而,一名叫張健開的青城派武術傳人的出現(xiàn)為此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張健開,習武已有三十多年。年少時因常受人欺負而立志學武,后經(jīng)同學推薦拜在當?shù)赜忻娜瓗熍舜笙殚T下,系統(tǒng)學習了頭步拳、六通、單鞭、纏絲、虎豹等拳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后張健開又師從劉育明、張仲謙等名拳師,得到了劉秉謙老師的指點。其中,張健開在劉育明處便習得了這青城武術瑰寶——七星劍法。習武多年,張健開在劉育明的傳授和劉秉謙的指點下系統(tǒng)地掌握了七星劍法。后來張在兩次正式的散手比賽中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
光陰如梭,許多前輩駕鶴西去,也帶走了許多珍貴的武術技藝。張健開也感到傳統(tǒng)武術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在他看來,傳統(tǒng)武術的部分內(nèi)容可用圖片、文字等資料保存下來,但真正的上乘功夫則需要言傳身教才能得其精髓,七星劍法便是如此。
張健開和劉綏濱其實在2000年就有了一次短暫的接觸,但由于當時交流的時間短,沒有更深入地探討武學,但也彼此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并保持著聯(lián)系。這二人對七星劍法是一個無人可傳,一個無處可尋。因緣際會,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健開看到了劉綏濱尚未發(fā)表的一篇關于七星劍法的文章,從字里行間張健開看到了劉綏濱作為一個掌門人卻對青城上乘劍法苦苦尋覓不得的心酸與遺憾。經(jīng)過慎重考慮和求得師門同意,張健開決定將此七星劍法傳給劉綏濱,讓這青城上乘劍法重歸青城派。
2008年春節(jié)的大年初一至初七,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人日”游活動在杜甫草堂舉行,各地文化界代表齊聚一堂。青城派也受邀在杜甫草堂的大雅堂進行了為期七天的“草堂論劍”活動,掌門劉綏濱帶領18位來自不同地區(qū)和分支的青城武術傳人參加,張健開便在其中。在七天“論劍”活動中,張健開多次完整演練了七星劍法,并展示了七星劍的實戰(zhàn)用法,在與對手接觸時均能輕松地化解對方的進攻并給予巧妙的還擊,其古樸的劍術實戰(zhàn)方式與道家文化內(nèi)涵相結合讓此劍成為在“草堂論劍”活動中一個奪目的亮點,觀眾中不乏行家,也對此劍的演練風格與技擊特點嘆為觀止。
如今,張健開已將七星劍法向劉綏濱演習一半。但由于張健開武功總體水平不算很高,劍術雖能系統(tǒng)繼承但也不是特別精湛,劉綏濱即便感到這是真正根紅苗正的青城七星劍法,但也覺得還是有需要繼續(xù)完善的地方?,F(xiàn)在,劉綏濱和張健開都希望民間有習得此劍的傳人能前來指點完善此劍,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武術技藝得以完整地保存和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