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愿意將托斯卡尼尼、富爾特文格勒和瓦爾特等上個世紀末出生的老一輩指揮大師之后的偉大指揮家一一列出的話,那么肯定會得到這樣一張具有強烈吸引力的名單,卡拉揚、索爾蒂、伯恩斯坦、姆拉文斯基、庫貝利克……這些有著突出魔力的人物,是20世紀指揮藝術(shù)中的中堅人物。
在這批人物中,有一位出生于歐洲,在歐洲國家和美國的交響樂團及歌劇院中都擔任過常任指揮的人物,他就是左爾格·索爾蒂(Georg Solti)。作為一位學養(yǎng)深厚的指揮,索爾蒂的指揮風格嚴整而精密,他可以將整個樂隊的各個聲部盡情發(fā)揮,同時又能完美體現(xiàn)作品的內(nèi)涵和意境,非常富于結(jié)構(gòu)美。他訓練樂隊十分認真而嚴厲,但人緣卻很好。每到一國一地,他工作的地方都視他為自己人。在德奧兩地工作期間,德國政府力邀他加入了德國籍。70年代中,他又被英國政府封為爵士,并邀他做了英國公民。而美國人也多次誠邀他入籍。“我的祖國只有一個,護照卻有好幾本。其實,我真正的國籍是音樂?!彼鳡柕偃缡钦f。索爾蒂于1912年出生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他在很小的時候,便已表現(xiàn)出了出眾的音樂才能,尤其是他那雙靈敏的耳朵。索爾蒂的父母為了培養(yǎng)索爾蒂在音樂方面的天才,便給他買了一架鋼琴,從此,小索爾蒂便和這架鋼琴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他每天刻苦地彈琴,進步速度之快,使每個熟悉他的人都感到了驚訝,到了12歲時,他就已經(jīng)公開登臺演奏了。索爾蒂在13歲時,進入了匈牙利最著名的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學院中學習,在這里,他跟隨著20世紀最偉大的匈牙利作曲家多納伊、柯達伊和巴托克學習鋼琴和作曲。在他14歲那年,有幸觀看了一場由埃里?!た巳R伯指揮的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上,他被埃里?!た巳R伯那神奇般的指揮藝術(shù)所深深迷住了,從此便產(chǎn)生了要成為一名指揮家的念頭。當他于1930年從音樂學院畢業(yè)后,就更加堅定了要當指揮家的決心,為此,他曾跑到瑞士專程向老指揮大師魏恩加特納系統(tǒng)地學習指揮法。
1933年,只有21歲的索爾蒂擔任了布達佩斯歌劇院的助理指揮;1937年,他又在薩爾茨堡音樂節(jié)上擔當了著名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的助手,協(xié)助排練了一系列的演出曲目;1938年3月11日,索爾蒂終于獲得了首次指揮公演的機會。這一天,他指揮布達佩斯歌劇院演出了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索爾蒂這次指揮演出雖然很成功,但由于當時的希特勒法西斯正在占領維也納,與其臨近的布達佩斯也陷入到了一種恐惶的氣氛中,索爾蒂本人是猶太血統(tǒng)的音樂家,而猶太人是要遭到希特勒的殘酷迫害的,所以在歌劇演出之后,索爾蒂便準備收拾行裝逃亡到了瑞士。
1942年,索爾蒂參加了在日內(nèi)瓦舉行的國際音樂比賽,他以極其出色的能力獲得了鋼琴比賽的一等獎。但在這以后,索爾蒂并沒有選擇職業(yè)鋼琴家的道路,而是在指揮藝術(shù)領域中得到了繼續(xù)的發(fā)展。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的1946年,索爾蒂受聘擔任了慕尼黑國立歌劇院的藝術(shù)指導,他在上任的這一年里,成功地指揮上演了貝多芬的歌劇《菲德里奧》,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索爾蒂在慕尼黑歌劇院整整工作了六年,以其杰出的天才,將這個戰(zhàn)后幾乎變成廢墟的劇院迅速恢復了元氣,并且一舉成為歐洲的一個重要的音樂中心。索爾蒂在擔任慕尼黑歌劇院指揮期間,還同時擔任諸如薩爾茨堡音樂節(jié)以及歐洲一些其它樂團的客席指揮,并且在1947年到1951年之間,兼任了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的職務。
1952年,索爾蒂辭去了慕尼黑國立歌劇院指揮的職務,擔任了法蘭克福歌劇院的音樂指導;1961年到1971年,他又在著名的英國皇家科文特花園歌劇院擔任了十年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1969年,索爾蒂正式接任了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職務,而這時的他還沒有和科文特花園歌劇院解除合同,他只好坐著飛機來往于歐美兩地,然而他好像并不感到繁忙;1973年他又兼任了法國巴黎管弦樂團及巴黎歌劇院的音樂指導職務;1979年,他又將倫敦愛樂樂團首席指揮的席位拿到了手中,這種全球性的活動能力簡直是幻想中的超人才能夠具備的。
索爾蒂的指揮藝術(shù)生涯中最輝煌的階段,就是他后期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常任指揮的時期。當時的芝加哥交響樂團,正值與法國指揮家馬蒂農(nóng)的一段不太和諧的合作之后,樂團的狀況略有下降的趨勢。正是在這種關鍵的時刻,索爾蒂走馬上任,挑起了重振芝加哥交響樂團雄風的重擔,他上任以后,狠抓了樂團的訓練和改革,增大了樂團演奏曲目的范圍,并且首創(chuàng)了巡回演出的制度,他確信藝術(shù)的進步離不開交流,因此他屢次率團出訪歐洲等地,把一個嶄新的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形象樹立在了世人的面前。除此之外,他還以其過人的天才和高超的技藝,將芝加哥交響樂團訓練成了舉世公認的超級樂團。
在索爾蒂任職期間,芝加哥交響樂團在幾次全美的民意測驗中均排在第一位,這的確不能不說是索爾蒂所立下的汗馬功勞,而人們后來每當議論起芝加哥交響樂團那無比輝煌的音響時,都將它稱為充滿觸力的“索爾蒂音色”,芝加哥交響樂團正是帶著這種“索爾蒂音色”而演遍全世界的,因此可以說,索爾蒂是為芝加哥交響樂團贏來第二個“黃金時期”的重要功臣。
索爾蒂是一位技藝十分全面的雙料指揮大師,在他漫長而又輝煌的指揮生涯中,無論是對于歌劇還是交響樂,他都有著極為精湛的演釋能力,而且作品的范圍涉及‘得非常廣泛。他在指揮歌劇方面的貢獻,完全可以同卡拉揚相比,而對于德國歌劇作品,他的解釋可以說是更加得心應手、錦上添花的。幾十年來,他在歐洲和美國擔任各大歌劇院的常任指揮時,曾經(jīng)指揮上演了大量的歌劇作品,這其中不僅包括歐洲的古典歌劇,也包括像勛伯格那樣的現(xiàn)代派作曲家的作品,他還指揮首演過許多英國作曲家的作品。為此,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還因他為英國音樂藝術(shù)所做出的貢獻而在1972年加封他為爵士,這種極高的榮譽對于一位藝術(shù)家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
索爾蒂在指揮交響音樂方面的貢獻同樣是十分巨大的,首先他與卡拉揚一樣,是一位作品涉及范圍十分廣泛的指揮家??梢哉f,任何時代、任何國家和任何風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他幾乎都曾涉獵過。在指揮交響音樂時,他能夠很好地發(fā)揮管弦樂隊的氣勢和效果,那種千姿萬態(tài)的細微變化,在他的手中顯得是那樣的易如反掌。他的指揮風格直率、鮮明和全面,在處理音樂時,既有著熱情豪放的宏大規(guī)模和精密嚴整的結(jié)構(gòu),又有著激動的抒情性和豐富的色彩性。他在指揮時十分注重于作品的整體結(jié)構(gòu)感,對于音樂的旋律線條、節(jié)奏特點、和聲框架和對位手法等諸方面的織體因素,都安排處理得異常合理巧妙,能夠使人產(chǎn)生出一種十分舒適而和諧的立體感。他對于音樂色彩上的變化及戲劇性般的矛盾性,有著一種天生的特殊駕馭能力,而在對于音樂情感的控制方面,他又有著極為恰當?shù)目刂颇芰?。這也正如勛伯格當年在紐約的《時代周刊》上發(fā)表的評論中所說的那樣:“他對音樂有著一種非常直接的概念,特別是那種有血有肉的音樂,這是他的藝術(shù)傾向的所在。他從不追求過分的精細,也不以故弄玄虛的效果來嘩眾取寵,他指揮的音樂具有一種直接而又清晰的線條?!?/p>
談到涉獵作品的廣泛,索爾蒂的確是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人物,他一生中指揮過無數(shù)的作曲家的作品,這一點僅從他指揮錄制的唱片的類別和數(shù)量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然而索爾蒂指揮的最為拿手的作品,還是要數(shù)瓦格納的歌劇作品。在這方面,他的獨特造詣是相當深厚的。在20世紀的指揮藝術(shù)史上,索爾蒂是最著名的瓦格納專家之一,他指揮的瓦格納的作品,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美感。他能夠通過指揮瓦格納的歌劇,將瓦格納內(nèi)心豐富的思想性極其完美地傳達給聽眾。他在指揮瓦格納的作品時,從不拘泥于表面化的處理,對于作品中各種技術(shù)上的因素他都能夠以十分恰當?shù)姆椒ㄟM行很有說服力的表現(xiàn)。
瓦格納著名的四聯(lián)劇《尼伯龍根指環(huán)》,是索爾蒂指揮得最精彩的作品。這部巨著他曾在50年代末期就將其錄制成了唱片,并且經(jīng)過長時間的考驗之后,已經(jīng)成為帶有經(jīng)典性的、被其它指揮家尊為楷模的版本了。除此之外,索爾蒂指揮的其它瓦格納的作品,如《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等等,也都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演釋。除了瓦格納的歌劇以外,索爾蒂對其它德奧歌劇的演釋,都有著異常精彩和耀眼的業(yè)績,早在他擔任英國科文特花園歌劇院的音樂指導時,就曾指揮上演過全部莫扎特歌劇和貝多芬的《菲德里奧》等歌劇。另外,他還曾指揮上演過一度被人們遺忘了的格魯克的許多歌劇。
索爾蒂在交響音樂作品的指揮上和他在歌劇指揮方面的情況很相似,同樣具有既深刻又廣泛的特點。他除了對于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古典作曲家的作品極為精通以外,還是一位著名的馬勒作品指揮專家,他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錄制的馬勒交響曲的唱片,在世界上是享有很高的地位的。
索爾蒂是一位謙虛和藹的人,面對自己藝術(shù)上的巨大成功和人們對他的敬仰,他總是十分客觀他冷靜對待。當人們贊嘆他給芝加哥交響樂團帶來的輝煌音響和高巧的藝術(shù)技能時,他也總是強調(diào)樂隊集體的作用而很少提及自己。然而,他所做出的偉大業(yè)績是誰也抹殺不掉的,這種偉大的業(yè)績,必將作為時代的杰出典范而永載在世界指揮藝術(shù)史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