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躍前滾翻是中學技巧滾翻動作中的一個典型教材,其技術結構是由“魚躍騰空”動作和“前滾翻”兩部分組成。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了強化基礎動作、體會過渡動作、學習完整動作的分解三面法進行嘗試,收到了可喜效果?,F(xiàn)介紹如下:
一、在斜面上強化基本動作
在學習魚躍前滾翻完整動作之前,首先采用斜面法分解強化前滾翻技術動作,具體做法:將體操墊子一端墊高,使之成為一個斜面,讓學生從墊子斜面上由高到低練習前滾翻,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學生可以借助斜面下滑的力量,使?jié)L翻的速度加快,滾翻動作更加圓滑,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滾翻時的肌肉感覺,改進前滾翻技術動作,為學習魚躍前滾翻打下良好基礎。
二、在高面上體會遠撐手動作
當學生較熟練掌握前滾翻動作以后,開始練習遠撐前滾翻,這也是學習魚躍前滾翻的過渡動作。具體做法:把體操墊子重疊擺放,墊子高度60~80cm。學生站在墊子上做蹬地躍起雙手遠撐墊子接前滾翻,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躍起后遠撐手與前滾翻的緊密銜接。學生通過從高墊面上練習遠撐前滾翻,能消除恐懼害怕心理,進一步增強練習的勇氣和信心,同時還提高了學習興趣,加強了安全措施。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逐漸降低墊子高度,增加躍起點與墊子近端的距離,不斷提高練習難度和要求,使學生逐漸完成向魚躍前滾翻動作的過渡。
三、在平面上學習完整技術動作
在以上兩個教學步驟基礎上,學生開始在平面上學習魚躍前滾翻技術。將墊子放在地上,學生在保護幫助下做魚躍前滾翻練習,然后逐漸向后移起跳點,加大動作幅度。為了糾正學生練習中出現(xiàn)的躍起動作幅度小的錯誤,教師在學生與墊子之間拉一條橡皮筋或擺放一個跳箱蓋,讓學生做動作時躍過不同高度的障礙物,這樣既糾正了學生的錯誤動作,加大了魚躍幅度,又增強了學生練習趣味性,同時還體現(xiàn)了教學中的區(qū)別對待,可一舉多得,當多數(shù)學生掌握了魚躍動作以后,再撤掉障礙物繼續(xù)練習。
總之,通過以上分解三面法的教學嘗試,調(diào)動了學生練習積極性,激發(fā)了鍛煉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使80%以上學生都學會了魚躍前滾翻動作,很受學生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