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課程改革已實施多年,不論是課改前,還是課改后,課程中的學習評價都是至關重要的,整個教學過程既是起源于評價,也是終于評價。學生的學習評價不僅要有科學性、反饋性與激勵性,還要有操作性。其中操作性的難與易、簡與繁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一套評價方案生命力的持久與否?,F(xiàn)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在學期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按照學習評價信息的收集、匯總、反饋的順序,設計了《學生體育與健康課堂學習行為記錄表》(表1),《學生體育學習成績評價表》(表2),《班級體育與健康學習成績總表》(表3)。具體如下:
一、《班級體育課學習行為評價表》與使用說明(表1)
使用說明:
1.本評價表主要是由學生操作的過程性評價表。本評價表適用于在每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和合作意識、健康行為的記錄與評價,由各小組長給本組同學予以每堂課的評價,體育委員則對組長進行評價,體育教師或在每組中隨機抽取兩位同學(組長除外)評價體育委員的課堂表現(xiàn)。最后匯總給體育教師,為體育教師學期末填寫“表2”的相關內(nèi)容以及給每位學生寫評語時提供詳實的數(shù)據(jù)和參考依據(jù)。
2.評價方法:各項內(nèi)容評價總分=每節(jié)課的分值之和/總課時數(shù)。
3.基準分是對學生在體育課中出勤狀況的評價,準時參加體育課學習70分,病假或事假60分,遲到早退40分,曠課為0分。
4.每項內(nèi)容的評價標準:
1)學習態(tài)度的評分標準
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并認真接受教師的指導,加30分;
②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并較認真接受教師的指導,加20分;
?、勰軌騾⑴c課堂學習活動,加10分。
?、懿粎⑴c課堂學習活動,加0分。
2)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的評分標準:
①樂于助人、敢于展示和挑戰(zhàn)自我,克服困難、堅持不懈,能為團隊的勝利積極配合同伴,加30分;
?、谀軌蜉^好的表現(xiàn)出幫助他人,愿意展示和挑戰(zhàn)自我,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為團隊的勝利配合同伴,加20分。
?、塾兄鲃訋椭恕⒄故竞吞魬?zhàn)自我、克服困難、團結合作的表現(xiàn),加10分。
④沒有幫助他人、展示和挑戰(zhàn)自我、克服困難、團結合作的表現(xiàn),或有消極的學習行為,為0分。
3)健康行為的評分標準:
?、俅┻m合運動的服裝、鞋子,積極參與準備活動、放松活動,加30分。
②穿適合運動的服裝、鞋子,且較積極參與準備活動、放松活動,加20分。
?、鄞┻m合運動的服裝、鞋子,能夠參與準備活動、放松活動,加10分。
?、軟]有穿適合運動的服裝、鞋子,且不積極參與準備活動、放松活動,加0分。
5.上述評分標準在“標記”一欄中給予圖例表示,以便于學期結束時體育教師除了獲得總分值以外,還可以了解學生每堂課的具體情況:
(1)基本分標記:√為70分,■為60分,⊙為40分,×為0分。
?。?)各項評價內(nèi)容的加分值標記:★為加30分,▲為加20分,◆為加10分,○為加0分。
注明:由于本評價表主要由學生完成,則并不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
二、《學生體育學習成績評價表》與使用說明(表2)
使用說明:
1.本評價表由體育教師填寫,主要用于期末發(fā)給學生,為學生提供一份比較詳實的評價反饋信息。
2.評價方法:
1)體能評價
?、袤w能測試成績主要來源于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測試成績,并根據(jù)《國家體質(zhì)健康測試標準》予以評分。
②每個學期期末的體能測試成績即為下學期的期初測試成績,不需要另外測試。
?、垠w能進步幅度分數(shù)計算方法見圖1。
?、芨黜楏w能成績分值=期末測試分數(shù)+進步幅度分數(shù)×20%。
?、蒹w能進步幅度成績是以附加分的形式加入綜合評分的,其附加權重可由體育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其目的在于給予學生更多的獲取成功體驗的機會。
⑥體能成績綜合評分=各單項分值之和/測試項目總數(shù)。
⑦具體每學期體能測試多少項目由各個學校體育教師確定。
2)運動知識與技能的評價
?、儆捎诟鞯?、各校測試的運動技能項目可能不同,且全國不可能統(tǒng)一運動技能項目的評價標準,因此運動技能的基礎水平分數(shù)、測試分數(shù)以及進步幅度分數(shù)則主要由體育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予以打分,其進步幅度分數(shù)的計算可以參考體能進步幅度分數(shù)的計算公式。
?、诟黜椷\動知識與技能成績分值=期末測試分數(shù)+進步幅度分數(shù)×20%。
?、圻\動知識與技能成績綜合評分=各項分值之和/測試項目總數(shù)。
?、苓\動知識與技能中關于“運動知識”的評價,體育教師可以采用單獨進行運動知識理論考試的形式,也可以穿插在對每項運動技能的測試之中。如果單獨進行理論考試,則考試成績也作為一項運動知識與技能成績,與其它運動技能項目成績并列放入相關表格中。
?、菥唧w每學期運動知識與技能測試多少項目由各個學校體育教師確定。
3.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意識、健康行為的“綜合評分”來源于表1中的“總分”一欄。相應的“評價范圍”一欄則根據(jù)學生在表1中獲得的“★”個數(shù),給予定星級,以給予學生視覺激勵,獲得更多的課堂學習反饋信息,了解自己更多的學習情況。其標準是(以一個學期60節(jié)體育與健康課計算):
?。?)表1中獲得50—60個“★”——表2中給予6個“★”;
?。?)表1中獲得40—50個“★”——表2中給予5個“★”;
?。?)表1中獲得30—40個“★”——表2中給予4個“★”;
(4)表1中獲得20—30個“★”——表2中給予3個“★”;
?。?)表1中獲得10—20個“★”——表2中給予2個“★”;
?。?)表1中獲得 0—10個“★”——表2中給予1個“★”。
4.“評語”一欄則由教師根據(jù)表一中記錄的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以及教師自己平時在“課后反思”中所做的每堂課表現(xiàn)突出(包括突出的好或突出的不好)的學生的記錄,以簡練的語言對每位學生進行總結性評價,并提出新的目標。要求給每位學生的評語要有一定的針對性。
5.總分=(體能×30%)+(運動知識與技能×40%)+(學習態(tài)度×10%)+(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10%)+(健康行為×10%)。各項評價內(nèi)容的成績都是以百分制計算。
6.等級根據(jù)總分成績給出,其標準是:86~100分(優(yōu)),76~85分(良),61~75分(合格),60以下(需努力)。
7.本評價表給出的各項內(nèi)容權重均為建議權重,體育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予以調(diào)整,其目的主要是要能有效激勵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班級體育與健康學習成績總表》與使用說明(表3)
使用說明:
1)本評價表是一張由體育教師填寫的終結性評價標準,主要用來最終上交評價結果給班主任或?qū)W校教務處。
2)評價方法:總分=(體能×30%)+(運動知識與技能×40%)+(學習態(tài)度×10%)+(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10%)+(健康行為×10%),各項評價內(nèi)容的成績都是以百分制計算。
3)本評價表中的體能成績、運動知識與技能成績主要由體育教師通過測試給出,學習態(tài)度成績、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成績、健康行為成績可以通過學生平時的課堂行為表現(xiàn)來評價(詳見表1的記錄,主要由學生進行評價)。
4)本評價表給出的各項內(nèi)容權重均為建議權重,體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予以調(diào)整,其目的主要是要能有效激勵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5)本評價表各項評價內(nèi)容的所有分支均可以從表2的“綜合評分”一欄直接獲得,只要計算總分值即可,因此不會額外過多增加體育教師的工作量。
四、本設計的特點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在本份設計中,評價主體由單純的體育教師擴展為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組長評價本組同學,體育委員評價組長,體育教師或者在每組中抽取兩位同學對體育委員進行評價,提高了評價過程中的民主性(圖1)。避免了體育教師因授課班級過多,無法全面客觀評估每位同學,在某些指標上導致評價結果的失準。對于同學群體中產(chǎn)生的評價主體,要進行一定的培訓,以期提高評價的統(tǒng)一性和客觀性。
2.評價標準的發(fā)展化
作為評價對象的個體,都是鮮明且充滿活力的學生。他們來自于不同的成長背景,每個個體都表現(xiàn)出獨特的生命表現(xiàn)形式,因此在評價過程中對所有同學都采用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會產(chǎn)生評價標準先天的系統(tǒng)誤差。在《學生體育與健康課堂學習行為記錄表》(表1)中,就可以針對某位同學的具體狀況進行個體化評價標準的設計,例如李小強同學在學習態(tài)度指標上已連續(xù)五節(jié)課獲得滿分,說明這個評價指標可能對李小強而言已經(jīng)滯后,教師應該對李小強重新設置評價指標,這樣,就實現(xiàn)了評價對象在評價過程中因評價指標的階梯形調(diào)整使自己的某些行為不斷得到正向強化。而這正是評價活動本身所具有而一直未能體現(xiàn)的功能。
3.評價結果的激勵性
在本文中,注重了對學習評價結果表現(xiàn)形式的設計,對學生在體育課中的不同表現(xiàn)分別予以評價。在評價中同時關注學生的進步幅度,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對進步幅度的關注并非強調(diào)是純粹體育課的教學引起了學生的進步,只是通過一種對進步幅度的呈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教師在《學生體育學習成績評價表》(表2)中對學生的評語,更是為師生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這種交流更具有導向性和激勵性。
4.評價過程的簡單化
本文所設計的評價過程既對學生作出了全面地評價,又因為評價主體的多元參與沒有增加體育教師的工作量,為本評價設計的現(xiàn)實使用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