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日本學校體育課程中的“身體養(yǎng)護運動”,本人在《體育教學》雜志上發(fā)表過相關文章,主要對身體養(yǎng)護運動的產生背景及其內容分類進行了介紹,讀者可以參照該文章對身體養(yǎng)護運動進行初步了解。但有很多讀者想進一步了解該課程內容的教學設計等環(huán)節(jié)的情況,因此本文主要從身體養(yǎng)護運動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展開的角度進行介紹,如身體養(yǎng)護運動的單元設計、課時設計等內容。
一、身體養(yǎng)護運動的特性
身體養(yǎng)護運動的產生是日本新體育學習指導要領提出的“身心合一”的課程目標的具體化過程,是針對當今社會中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對學生身心產生的不良影響,為學生提供體驗運動樂趣與放松心理而產生的。在1999年的體育學習指導要領中這樣描述:“身體養(yǎng)護運動是指為留意自己的身體、調整身體的狀態(tài)、與同伴交流等進行的各種簡便易行的運動?!彼^的(留意、調整、交流)這些目標相互聯(lián)系,支持它們的不是零散的身體觀,而是身心合一的統(tǒng)合的身體觀,不被競賽、目標達成等束縛的身體觀。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所謂的身體養(yǎng)護運動已經擺脫了傳統(tǒng)體育概念的束縛,已經不單純是運動技術的學習,它是通過解決與人、事、物相關聯(lián)的課題,期待著人性的恢復以及體育基本方法的轉換。實際上,身體養(yǎng)護運動沒有現成的內容,只是根據它的目標對應的內容選擇適宜的運動教材。如休閑游戲、身體基本運動、挑戰(zhàn)活動、準備活動等。身體養(yǎng)護運動主要包括以下四類活動:
利用各種器材進行舒暢動作的運動;
伴隨著韻律進行的使自己心情舒暢的體操等各種運動;
與同伴相互進行的各種身體伸展活動;
伴隨著各種動作的走、跑活動。
二、身體養(yǎng)護運動單元教學計劃的構成
身體養(yǎng)護運動單元計劃的制定緊緊圍繞“留意自己的身體、調整身體的狀態(tài)、與同伴交流”三個基本教學目標展開,從輕松愉快的各種身體活動開始,逐漸過渡到學生的生活領域。同時也可以與增強學生體質的各種身體練習結合在一起進行設計。(表1)
三、身體養(yǎng)護運動課時教學計劃的構成
在了解了身體養(yǎng)護運動單元計劃的設計方法后,我們自然要知道教學設計的最后一個層次——課堂教學設計,由于篇幅的限制,無法把表1中所有內容的課堂教學設計展現給廣大讀者,因此,本文以“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這個目標為例,在該目標下每個階段各選取一次課的設計展示給讀者,以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
與“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相關聯(lián)的教學設計
第一階段:輕松的練習活動——閉上眼睛后感知的世界
(一)準備活動:形形色色的“怪物”在游戲中體味身體感覺,約15分鐘。
目標:體會感覺的敏銳與遲鈍、性格的大膽與懦弱
1.注意自己的后背
方法:如圖1所示,在3分鐘內拍到別人的后背得1分,自己被拍到減1分,看誰是最后的勝利者。要求學生們誠實反饋最后的得分。
2.躲避“電流怪物”
方法:如圖1所示,將全班分成5人一組的小組,間隔一定距離,每個小組中,1人充當“電流怪物”,1人充當“躲避者”,其余3人手臂相互攙扶組成“電線桿”并排站立,活動開始后,“躲避者”如果接觸到“電線桿”一側,那么他就安全了,相應地對側的“電線桿”成員變?yōu)槎惚苷摺?br/> 3.躲避“閉眼怪物”
方法:3~5人伸開雙手組成一個大圓圈形狀,“怪物”與“躲避者”進入圓圈,“怪物”閉上眼睛通過腳步聲等因素判斷,追逐“躲避者”,二者都不能跑出圓圈,在追逐困難的情況下,“躲避者”可以通過擊掌聲或發(fā)出喊聲等引導“怪物”。
4.重復進行1~3的活動,然后讓學生們談感受。
?。ǘ┗净顒樱嚎焖倥?。體會閉眼快跑、模仿動作的快樂,約30分鐘
目標:體會不安、恐怖、快樂及感覺的錯位,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某事物特征的把握與模仿。
1.閉眼取物
方法:如圖4所示,5~6人組成1個小組,在距離10米處放置一物品。然后每人輪流閉眼快速跑動、爭取拿到該物品。為安全起見,該物品后1米處安排一名學生阻止閉眼者。跑動的速度快慢、是否成功拿到物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動進行中,同伴們相互討論,跑動的步點、取物的方法等。
2.模仿練習
方法:1人做上述“閉眼取物”練習,其他人模仿其跑步、取物的方式。全體學生進行完練習后,討論感受。
第二階段:人、事、物關聯(lián)活動——人體活動的世界
?。ㄒ唬蕚浠顒樱耗7禄顒?。在游戲中體味身體感覺,約15分鐘
目標:敏銳地體會身體,自由創(chuàng)意身體活動
1.人與影
方法:如圖5所示,前面的1名學生是“人”,可以自由發(fā)揮做出各種姿態(tài),后面的一名學生是“影子”,人與影盡量保持一致,模仿前面的學生的動作、表情等。
2.變化的影子
方法:如圖6所示,與上述方法一樣,兩人一組,前面的學生作為“人”進行各種動作,但后面的學生要根據前面的學生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意(如拉長的、縮短的影子)。
3.圓形反射鏡
方法:如圖7所示,1人進入圓圈形狀的學生中,其他學生要準確模仿出該人的聲音、表情、動作等,誰沒模仿出來相應地與圓圈中的人交換任務。
4.重復進行1~3的活動,然后讓學生們談感受。
?。ǘ┗净顒樱阂积R行動。感覺到微妙的動作、一齊進行,約30分鐘
目標:在不講話的情況下,體會傳達心情、動作的困難與樂趣。此外,體會一齊行動的感覺。
方法:如圖8所示,兩人閉眼雙手相對安靜站立,開始時慢慢地、小幅度地同時活動,如雙手慢慢地向上移動,分開等。大約3分鐘后,兩人同時睜開眼睛,觀察自己的動作,與閉眼想象的身體姿態(tài)有何區(qū)別,兩人分別談各自的感受,然后在找其它的同伴重復此練習。
第三階段:貼近生活的活動——與大自然相關的世界
?。ɑ净顒樱禾剿鞔笞匀唬┰诖笞匀恢卸冗^自己的時間,約60分鐘
目標:體會到大自然的偉大、生命的神奇。此外,野外生存、交通安全與環(huán)境教育成為衍生目標。
方法:獨自一人一言不發(fā)自由自在地在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大自然中度過60分鐘。盡量使自己身心輕松,手機、書本等物品最好都不要攜帶。地點不僅僅局限于校園的周邊,公園、自己喜歡的場所等都可以。毫無雜念地漫步,用心欣賞花草昆蟲等,思考人生、生活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想說話時可以在心理默念。1小時后,返回學校,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感想描述出來,然后全班同學集合起來分別談出個人的感受。
注意事項:在學生漫步時教師要提醒注意交通安全、保護環(huán)境等。
從上述關于身體養(yǎng)護運動的教學實施過程分析,有些類似于我國體育教學中的游戲等內容,但由于其涉及到諸多心理層面的知識與內容,因此說又與游戲存在一定的區(qū)別。至于該項運動在我國開展是否合適等問題,還期待更多的專家、教師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