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臺灣某航運公司年輕雇員郭臺銘遇到了一個創(chuàng)業(yè)機會:一個朋友告訴他,自己認識的外商公司有一筆塑料零件訂單,想找公司承接生產(chǎn)。家境貧寒的郭臺銘想,有現(xiàn)成的訂單,順勢辦一個這樣的廠肯定賺錢。
此刻,郭臺銘手里有20萬元臺幣,這是母親給他結(jié)婚的錢。幾個朋友湊足資本30萬元,雄心勃勃地在臺北縣登記成立了“鴻海塑料企業(yè)有限公司”,招聘15名員工,擠在租來的70平方米廠房里工作。
不料公司剛一成立,就遭遇了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機,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揚。經(jīng)濟隨之蕭條,30萬元資金很快虧得精光。1975年,合伙的朋友決定撤退,但郭臺銘不服氣“用結(jié)婚錢辦起來的公司”就此倒閉,又向岳父借了一筆錢,獨自把工廠頂了下來。
早年創(chuàng)業(yè),郭臺銘每天早上6點多出門,夜里一兩點才回家,因為怕打擾家人,于是和妻兒分房睡。
有一天,郭臺銘不解地問太太,為什么小孩子每天晚上啼哭得這么厲害?郭太太終于忍不住地說:“因為你已經(jīng)三個月沒拿錢回來了!”為了節(jié)省奶粉錢,太太只好給孩子喂米湯,結(jié)果孩子一到晚上就哇哇大哭,因為米湯吃不飽。
內(nèi)有家計煎熬,外有創(chuàng)業(yè)的風險及壓力,工廠一開門,就有小混混來收保護費,不然就是生產(chǎn)線上的員工打架?!白羁蓯旱氖?,早上有人來推銷消防器材,如果不付錢購買,下午就會有官員來做消防檢查?!?br/> 這也是鴻海最艱苦的一段時間。郭臺銘回憶,當時許多長途電話還得到父母家去打,以節(jié)省電話費。郭臺銘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過年,發(fā)完員工年終獎金之后,口袋里只剩2000元。于是全家回父母家過年,1000元買年夜飯菜,1000元留到初二回岳父母家發(fā)紅包。
此后郭臺銘將盈利累積,逐漸積累了大量資本,并開始在臺灣之外尋找機會。
1993年,郭臺銘在深圳龍華做投資考察,將深圳廠房擴大到1400畝,員工增加至4萬名,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組裝基地。同時在江蘇昆山投資建廠,員工4萬人。
郭臺銘愛喝酒,或者說愛喝汾酒,自己和集團“喝酒必汾”。在深圳,每進一個酒店都先問有沒有老白汾,一聲“沒有”扭頭就走?!耙驗槲?,深圳各大酒店都擺上了老白汾?!边@成為郭臺銘十分開心的一件事。
有趣的是,郭臺銘雖然對自己及鴻海不事張揚,卻總愛張揚“山西”二字,“總裁我是山西人,未來世界是3C(山西的諧音)(3C就是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消費性數(shù)碼電子Consumer-electronics)?!?br/> 2004年1月15日,北緯15o、離赤道只有120公里的墨西哥赤瓦瓦州,原摩托羅拉的一間工廠升起了鴻海的廠旗。
來自中國臺灣的鴻海集團,以1800萬美元正式買下這個萬里之遙的500人工廠,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親自出席了交接儀式。作為臺灣第一家完成歐、美、亞三大洲并購布局的公司掌門人,2005年3月12日,美國《福布斯》雜志的最新全球富豪排名,55歲的郭臺銘以32億美元身家,名列第183名,躍升為臺灣首富。
同時,郭臺銘在對內(nèi)部500名干部的例行訓話中,卻依然嚴辭峻語,如履薄冰:“我們眼前的新世紀,將是一個危機與轉(zhuǎn)機明顯并存、‘成功崛起’與‘失敗滅亡’更加高速轉(zhuǎn)換的年代,我們沒有喘息的機會?!?br/> ?。ㄕ浴稉P子晚報》200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