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人民幣上攜帶的細菌高達900萬個,如果不進行消毒,其潛在威脅不可小覷。為使民眾用上“干凈錢”,人民銀行在全國許多城市都設置了鈔票處理中心,專門負責人民幣的清理和殘損鈔票的銷毀工作。對于這個神秘的“洗”錢中心,人們好奇不已:他們是如何給人民幣“洗澡”的?
曾是神秘印鈔工
陳邁是安徽安慶人,今年27歲。2002年中專畢業(yè)后,他來到成都,成了一名神秘的洗鈔工人。
2005年6月,陳邁被調到人民銀行成都市鈔票處理中心。該單位除了負責銷毀銀行系統(tǒng)收回的殘幣、假幣外,主要任務是“洗”錢。
流通錢幣上的病菌極多,而且種類繁雜,最常見的有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肝炎病毒等等,平均每張紙幣上的細菌有20余種。數(shù)量達900萬個。5角、2角、1角面額的紙幣,每張附帶的菌數(shù)更是高達1800萬個!為讓民眾用上“干凈”錢,央行在全國許多城市都設置了鈔票處理中心,專門給銀行回籠的鈔票“洗澡”,預防錢幣成為疾病傳播工具。
處理中心位于一個戒備森嚴的小院內,陳邁簽到后穿上編有自己工號的白大褂,戴上口罩,進入人民幣的“洗浴中心”。每天少則幾千萬,多則數(shù)億元的人民幣,都要在這里“洗”干凈。
透過“鈔票洗澡機器”上覆蓋的玻璃罩可以看到,紙幣從機器一側的入口飛快地被吸進去,經過數(shù)次內部轉動,最后從機器的出口“吐”出來。每臺洗澡機前坐著一位工作人員。手法熟練地將吐出的紙幣碼齊、打捆。陳邁就是這其中的一員。
時間一長,他才知道干這一行并不好玩。因為處理中心的鈔票永遠也洗不完,傳輸帶上總是源源不斷地送入和輸出錢幣,他們每天一坐就是一整天。由于經手的產品特殊,工作時必須小心翼翼,如果不慎損壞了鈔票,會被扣分;誰若在工作中弄丟了錢幣,不僅要為此“埋單”,還會被記過。
“出浴”并打好捆的紙幣,會被放到平板車上的黑色塑料袋里。袋上掛著一張手掌大小的銘牌,上面寫著:券別——五套,類別——100元,捆數(shù)——50捆,金額——500萬元,以及封簽員、審核員的簽字。
除了“洗”錢,銷毀殘鈔和假鈔也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人民銀行為了保證貨幣流通,每年都會將四分之一的殘鈔清理出來銷毀??傤~達6000億至7000億元,另外,需要銷毀的還有銀行收回的假鈔。這些鈔票在銷毀前,都要經人民銀行的專職人員進行復點。對10元(含10元)以上大面額殘損人民幣打洞、復點時,必須有3人以上在場才能進行。
對巨款視若無睹
在外人想來,洗鈔工應該是“最富有的工人”,因為他們每天經手的鈔票有幾百上千萬!每月找機會從小山似的錢堆里隨便抽一些,就能徹底脫貧致富?!皩嶋H上我是個標準的窮人,月薪只有1000多元。”陳邁不好意思地說。
在處理中心工作,雖然滿眼看見的都是鈔票,但絕不能動半點私心。事實上,陳邁和同事們每天洗多少錢,甚至多少張,面額是多大的,都一一登記在冊,他們沒有一丁點額外收入,完全是靠工資吃飯。
如果在“洗”錢過程中出了差錯,對不上賬,整個部門的人都要接受調查。直到事情查清楚,大家才能離開工作崗位。此外,鈔票處理中心攝像頭密布,24小時不停歇地記錄著這個神秘小院的一切,任何時間、任何部門發(fā)生的事,都可以隨時從電腦記錄中調出來查閱。
每天面對著花花綠綠的鈔票,是否也會有怦然心動的時刻?陳邁嚴肅地說:“這些成捆成堆的人民幣在我的眼里不是錢,它們就像其他行業(yè)工人手中的產品一樣,比如像制鞋廠工人看到他們生產的皮鞋,甚至像農民看到自己地里的大白菜一樣熟視無睹。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干好活,不出錯?!扁n票處理中心是一個具有獨特企業(yè)文化的行業(yè),管理者會反復向工人們灌輸這樣一種思想:“你面對的只是一種普通產品,而不是錢?!?br/> (摘自《龍門陣》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