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是路易十四的世紀,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可以說伏爾泰以自己的思想、行為和著述詮釋著其中的真諦。作為啟蒙運動的領(lǐng)袖和理性主義的旗手,伏爾泰是通才,也是雜家。因《哲學通信》孕育的深邃思想享有哲學家的美譽;因《老實人》、《亨利亞德》等不朽名篇而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學家;因《路易十四時代》、《歷史哲學》和《風俗論》等歷史名著而成為歷史學家。三重身份的一體化,可以讓我們深深體會文學、歷史和哲學的有機聯(lián)系,正是這種天才的智慧賦予了他作為18世紀代言人的角色。通常來說,世人一般較為熟悉他作為哲學家和文學家的面孔——“思想之王”和“法蘭西最優(yōu)秀的詩人”。而對其歷史學家的肖像——“近代史學的先驅(qū)”和“文化史之父”,則相對陌生。
伏爾泰思維敏捷、才華過人、著作等身,但生活在法國封建專制急劇強化的時期,崇尚自由的他自然生不逢時,注定了命運的多災(zāi)多難。事實證明他確實走過了復雜而曲折的一生:顛沛流離、悲歡離合,兩次被驅(qū)逐,兩度入獄,寄寓海外,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痛苦、與情人同居時的浪漫和失去情人時的陣痛……個中滋味,他都曾品嘗。這些決定了他在用歷史撰述闡釋自己哲學理念的同時,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歷史撰述的風格、原則與形式,以致在對歷史學本體論和方法論的探討方面作出了特有的貢獻。
伏爾泰1694年出生于巴黎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父親是法律公證人,希望他成為法官以繼承自己的事業(yè)。然而天生的叛逆性格使其對文學發(fā)生了強烈興趣,他7歲時對母親的去世了然無知,不過他忠誠于自己的精神導師——自由主義者和享樂主義的推崇者夏多納。這位教父后來把他托付給曾經(jīng)的高級妓女朗克羅斯,根據(jù)其遺囑,伏爾泰獲得了1000里弗爾的遺產(chǎn)。
1715年路易十四死后,腓力二世攝政時期,國內(nèi)的政治氣氛略有緩和,伏爾泰成為了當時知識界的杰出代表,他極盡自己的諷刺之能事,結(jié)果被官方第一次逐出巴黎。期滿回到巴黎后,又因自己的諷刺詩被關(guān)入巴士底獄。1718年出獄后,相繼創(chuàng)造了《俄狄浦斯王》和《亨利亞德》等文學佳作而名聲大噪,甚至受到了國王的禮遇。但好景不長,很快因為詩作和羅昂騎士的爭論,再次鋃鐺入獄,期間其父離開了人世。接二連三的打擊,伏爾泰的境遇猶如從天堂墜入地獄。
第二次出獄后,伏爾泰深感自己在專制的法國無容身之地,懷著對已經(jīng)發(fā)生革命的英國的向往,他負笈英倫三島。在這里,他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接觸到了大量啟蒙思想的先驅(qū),認識了蒲柏、貝克萊和牛頓等偉大的文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在漂泊英倫的三年中,伏爾泰頗有斬獲。1728年回到巴黎,他決心把英國先進的政治制度和哲學理念傳達給法國的國民,于是撰成《哲學通信》,并于1734年秘密出版。此書被譽為“投向舊制度的第一顆炸彈”,出版后此書被公開焚毀,他本人亦遭到官方的通緝。為了逃避殺身之禍,他只身來到了法國東北的西雷,夏特萊侯爵夫人收留了他,從此開始了兩人長達15年的同居生活。在優(yōu)越和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下,他開始撰寫其歷史著作《路易十四時代》和《風俗論》。
即使他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后,也因無法受寵于普魯士國王,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而郁郁不得志。1749年夏特萊夫人死于分娩,伏爾泰不僅失去了生活的庇護,而且承擔了極大的精神痛苦。長期的居無定所使其精疲力竭,最終他定居于法國和瑞士邊境的費爾奈莊園。在此,他與歐洲同仁保持聯(lián)系,創(chuàng)作能量得到極大的釋放,他大力鞭笞和揭露舊制度的黑暗,收容宗教難民,伸張社會正義,宣揚天賦人權(quán),倡導宗教寬容,啟蒙的哲學理念日趨系統(tǒng)化。上面已經(jīng)提及的兩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于此期間殺青,而付梓出版。這一切使得費爾奈莊園成為當時歐洲思想和輿論的中心,伏爾泰也被人尊稱為“費爾奈教長”。
1778年2月他回到闊別已久的巴黎,受到巴黎市民的熱情接待,婦女們將他皮衣上的毛作為圣物加以保存,甚至女王也出席了他的劇本《伊雷娜》的演出。如此這般的禮遇,伏爾泰恍惚來到了另一個世界,令他萬分激動。這加劇了他的尿毒癥,三個月之后,他在榮譽和光環(huán)之中笑著離開了人世。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后他的遺骸被葬入名人公墓,他的著作和思想更是譽滿全球,成為諸多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研究的對象,為后世提供了無窮的精神資源。這也算是對他坎坷一生的補償,是對其在天之靈的告慰。
這便是作為歷史學家的伏爾泰傳奇般的一生,其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足以讓人回味,不過更值得后世景仰的是他的歷史著述,是它們蘊含的豐富歷史思想和彰顯的歷史編纂的新法則。他的歷史著作甚多,如《查理十二》、《路易十四時代》、《彼得大帝傳》、《歷史哲學》和《風俗論》等,不過以《路易十四時代》和《風俗論》最見功力,不僅寫人敘事,而且體現(xiàn)了時代的氣息,蘊藏了無數(shù)近代史學的因子??v觀這些著作,我們可以窺探伏爾泰的史學精髓。
第一,伏爾泰理性的哲學觀念深深塑造了他的歷史觀,倘若哲學領(lǐng)域他是理性的旗手,那么在歷史領(lǐng)域無疑充當了同樣的角色。他開創(chuàng)了理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