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名參,字子輿,是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從小就很孝敬父母,以其孝行而著稱鄉(xiāng)里。
一天,曾參與父親曾 一同在瓜地里勞作,曾參稍不留神,斬斷了瓜苗的根,曾 看到孩子不知愛惜物力,做事不謹慎,舉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參的背部打去。
曾參見父親因自己做錯事而生氣,心里很慚愧,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罰,可身體承受不住,便暈倒在地,不省人事,過了很久才慢慢蘇醒過來。
曾參剛睜開眼睛,就想到了父親。為讓父親安心,他歡歡喜喜地爬了起來,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走到父親面前行禮,向父親問道:“父親大人,剛才孩兒犯了大錯,使得父親費了很大的力氣來教育我,您的身體沒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吧?”
問候完父親,父親見曾參似乎沒有什么大礙,稍放了心,曾參于是退回了房間,拿出琴開始高聲彈唱起來,他希望歡快的音樂與歌聲能傳到父親的耳中,讓父親更加確認自己的身體無恙,可以安心。
聽到的人都很敬佩曾參對父親的孝順,可當孔子聽說了此事后,反而不高興,對門下的弟子們說:“曾參來了,不要讓他進來?!?br/> 弟子們有些奇怪。曾參知道后,內心很是惶恐不安,老師如此生氣,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仔細檢點反省,卻又不認為自己有什么過錯。于是,就請了其他同學去向老師請教。
孔夫子此時便向前來請教的弟子說道:“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從前,有一位瞽瞍,他有一個孩子名叫舜。舜在侍奉他父親的時候非常盡心,每當瞽瞍需要舜時,舜都能及時地侍奉在側;但當瞽瞍要殺他的時候,卻沒有一次能找到他。當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