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在初一剛剛入學不久的一節(jié)立定跳遠摸底測試課上,由于天氣炎熱,在測試完后沒有安排其他內容,學生圍著我或看成績、或問這問那,有一些男生還互不服氣,在一旁搞起了立定跳遠比賽??粗鴮W生認真的樣子,我靈機一動,何不趁此機會給學生示范立定跳遠正確的技術動作?于是我就參與到了他們當中,并與其中最“厲害”的姚洪龍比了幾次,我跳遠的動作技術與跳的遠度,著實征服了大部分學生,看得出,學生對我的跳遠動作非常的羨慕,一些學生還模仿我的動作練了起來。
我正“陶醉”在學生的贊嘆與自己的教學“機智”中……
“老師,立定跳遠是你的強項嗎?”姚洪龍有些不服氣地問我。
“一般般?!蔽矣行┰尞?。
“那你敢跟我比做俯臥撐嗎?”姚洪龍小心翼翼地問。
原來是這樣,我一下明白了,于是我反問道:“那俯臥撐是你的強項嗎?”
“一般啦!”姚洪龍有些得意。
我答應了他的挑戰(zhàn)。結果,姚洪龍一口氣做了80個俯臥撐,我雖有能力戰(zhàn)勝他,但我沒有那么做,我只做了60個就停止了,當我站起來時,看著學生的眼神,我當著學生們的面向他“認輸”了。之后,我又大聲地說:“這次我輸了,但我不服氣,一個月之后,我還要向姚洪龍?zhí)魬?zhàn)做俯臥撐。姚洪龍,你敢應戰(zhàn)嗎?”
姚洪龍揉著胳膊說:“敢,不過我也向你挑戰(zhàn)立定跳遠,老師你還敢嗎?”
我看著他堅定地說:“敢?!?br/> “老師,我向你挑戰(zhàn)引體向上”、“老師,我向你挑戰(zhàn)仰臥起坐”、“老師,我向你挑戰(zhàn)跳繩”……學生們紛紛向我挑戰(zhàn),我一時招架不過來了。
“好!好!好!同學們,你們敢于向老師挑戰(zhàn),說明你們非常有勇氣,非常有上進心,但全班這么多人如果都向我挑戰(zhàn),每人一項,你們想累死老師呀?這樣好不好,我們全班每人向我們班中的一個人或幾個人挑戰(zhàn),可以挑戰(zhàn)不同的項目。如果你要在某一運動項目上挑戰(zhàn)某一個人,那你就到老師那里領取一張?zhí)魬?zhàn)書,被挑戰(zhàn)的人,如果你接受挑戰(zhàn),那你也到老師那里領取一張應戰(zhàn)書,這樣好不好?”
“好!”學生歡呼雀躍。
當然,我回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設計挑戰(zhàn)書與應戰(zhàn)書、學生挑戰(zhàn)比賽記錄表,學生也常常三五成群地到我這里領取挑戰(zhàn)書與應戰(zhàn)書。接下來就是按照挑戰(zhàn)書與應戰(zhàn)書上的時間進行比賽。學生隨時都能向我索取挑戰(zhàn)書與應戰(zhàn)書,如學習排球雙手正面墊球技術、學習跳遠、快速跑等,學生們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挑戰(zhàn)對象。同時,為了能給學生的挑戰(zhàn)比賽一個公正的裁決,隨著教學的進行,我們還成立了動作技術評審委員會、測量小組、記錄小組等。還要求挑戰(zhàn)雙方在比賽結束后寫出訓練、比賽的體會或反思。一個學年下來,學生的體育能力、體育成績進步提高非常大。
案例反思:
有句話說得好: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正是因為有老師那一次“挑釁性”的立定跳遠與姚洪龍有針對性的回擊性比賽,才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練習的積極性。
現在細細想來,挑戰(zhàn)一鍛煉一應戰(zhàn)一比賽一反思這種程序的體育PK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這種PK符合學生的爭強好勝、具有強烈表現欲的年齡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把教師的教學變成了隨機性、被動性,把學生的學習變成了需要性、主動性。教師的教學是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最能引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時候,這時他的學習、鍛煉最刻苦,他的觀察最仔細,他的學習、鍛煉效果最明顯。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與輔導,是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進行的,它不但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還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運動興趣。
第二,學生的自主挑戰(zhàn)與教師的挑戰(zhàn)比賽記錄,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與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老師的一紙?zhí)魬?zhàn)書與應戰(zhàn)書,不但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同時也充分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更是突出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能力得以展示。
第三,動作技術評判委員會、測量小組、記錄小組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公平競爭的平臺,為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及小組評價提供了機會,符合新課程標準中多元評價的理念。讓學生寫訓練、比賽體會或反思,有助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善于反思、勤于動腦的良好習慣。同時,在學生的挑戰(zhàn)、應戰(zhàn)、比賽、評比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尊重對手、尊重他人、勇于拼搏的精神,更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奠定了良好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