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發(fā)生大地震而正被大家關注的汶川,是個古老的城鎮(zhèn)。我曾游歷過,記憶猶新。
揮別了千載歷史的都江堰,沿213國道駛往汶川。由于公路很窄,只有兩條車道,而且道路一邊是陡峭的山崖,一邊是滾滾的岷江,故這兒有“死亡之谷”之稱。該路段是進阿壩州的必經之路,車流量大,且大卡車、大貨車居多,體積龐大的貨車在公路上急駛,每次超車都覺得緊張而危險。漸漸黯淡的山色隱去了一天的喧囂,奔波的疲憊卻不知不覺襲來……
汶川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居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对涂たh志》載:汶川縣“因縣西汶水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作汶江。
身處汶川,才發(fā)現(xiàn)它是一片紅色的土地。當年汶川羌族群眾曾經冒著敵人的炮火,在桑坪河壩日夜趕織竹繩,前后兩次幫助紅軍把敵人破壞的威州索橋修復,才使得紅四方面軍主力全部順利渡過岷江。而今,昔日的索橋已被命名為紅軍橋,以此紀念紅軍長征經過汶川。
汶川也是一個古城。縣城背依的岷江東岸山梁上,有一段形如長龍盤旋的古城墻。相傳三國時期蜀國名將姜維曾經到汶川平定叛亂并在此駐防,故汶川又名姜維古城。
遙望由泥土夯筑的古城墻,盡管經過兩千多年歲月的打磨,垛口卻依然清晰,似在無聲地敘述著世事的滄桑與歲月的無常。只要對這段城墻靜靜地看上幾眼,也會讓人感覺到歷史的悠久深厚和生命的源遠流長。從那起伏的山脊、斷續(xù)的殘墻,依稀可見這座古城的風骨與氣節(jié)、靈魂與精髓。它需要人們用心靈去感受,用精神去領悟,用生命去詮釋。
走進羌族聚居的桃坪寨,發(fā)現(xiàn)羌寨碉樓是其最有特色的一個表征?!逗鬂h書·西羌傳》記載:“眾皆依山居止,壘石為室,高者至十余丈,為‘邛籠’”?!摆龌\”就是羌語“碉樓”的意思。由此可見,羌人建碉樓有很長的歷史。無論哪個羌寨,都有一座甚至多座碉樓。桃坪寨就曾有7座碉樓。寨中的民居和碉樓相連,明路、暗道錯雜,猶如迷宮,并有多條明溝暗渠和藏糧之所,這一套完備的防御體系,使得全寨成為一座易守難攻、安全完善的城堡。564ed0b6b67339dd25ae9764ab7dd60b706b4d79a43898daeb6a885b903f9654
正在羌寨轉悠時,天空開始變得湛藍起來,朵朵白云將整個村寨襯托得更加美麗而蒼遠。轉過幾道彎,一座巍峨的不知名的雪峰忽地映入眼簾。
山腳下,一所寄宿制的希望小學,許是由于年末放假,整齊寬敞的校舍空蕩蕩的。操場上幾個孩子在打籃球,笑容浮現(xiàn)在他們的臉上,看得出那笑容中包含著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寨子的一頭,隨風飄揚著的經幡格外引人注目。一條尋常的街巷,墻上滿是壁畫,使得整個巷子平添了幾分生氣。隨處可見的人們,穿著艷麗的民族盛裝,正在迎接著新的一年的到來……
當眼里滿是風景,當心里滿是感慨之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這么多風景沒有見過,還有這么多的事沒有經歷過。那山、那水、那羌寨以及寨子里的人們,無不散發(fā)著質樸無華的氣息。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經意間,我已經迷失了自己……
回到眼前現(xiàn)實,我多么企盼汶川及所有地震災區(qū)的人們,能夠盡快脫離危險,重建家園?!?br/> (李艷珊薦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