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青
(本卷總分120分 考試時間120分鐘)
第一部分 積累與運用(1~6題 20分)
1.給下列加著重號的字注音。(4分)
勻稱() 洨()河
軒榭() 傖()俗
丘壑() 帷()幕
御()道 嶙峋()
2.把下列成語補充完整。(3分)
惟妙惟() 因地()宜
別具()心 心巧妙絕()
重巒疊() 別出()裁
3.依次填入下文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分)
建筑是藝術(shù),是______的音樂,又是簡潔的____詩。從寺廟可以讀出佛教的_____,從道觀可以_____老子的聲音。銀行大樓的堅固、厚重正透出它的隱憂,茅草屋的_____卻映襯著主人的高潔志趣。任何建筑,不管設(shè)計者是否______ ,其實都在表達一種思想。
A.凝聚 抒情 教條 傾聽 質(zhì)樸 自愿
B.凝固 哲理 信條 聆聽 簡樸 自覺
C.凝重 散文 信念 細聽 純樸 意愿
D.凝練 山水 信仰 諦聽 簡陋 愿意
4.仿照例句,寫出你對“青春”的感悟。(3分)
例句:青春是一棵茂密的樹,它用綠色的光芒照射著所有的生靈,使春天的景象長留在人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一份對200名初中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請根據(jù)統(tǒng)計情況,完成下列各題。(4分每小題2分)
(1)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怎樣的結(jié)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這一統(tǒng)計表,你對同學(xué)的建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你平時的積累,寫出有關(guān)“送別”和“愛國”的古詩詞各一句。(4分)
送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愛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閱讀理解(7~23題 5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題。(16分)
鳥類的天堂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鳥類,并沒有確切的數(shù)字,估計大約有九千種,分為二十七個目,一百六十多個科。
據(jù)統(tǒng)計,北極的鳥類共有一百二十多種,其中多為候鳥,常駐的鳥類有12種,不到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南極的鳥類只有43種,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鵝和賊鷗而已。而企鵝到底算不算鳥類,至今仍然大有爭議。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鳥類,大約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極繁衍后代。據(jù)一位在北極草原觀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鳥類專家說,光在阿拉斯加北極地區(qū),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鳥在這里安家落戶。
北極是全世界幾乎所有候鳥的樂園和故土。這是因為,北極不僅有遼闊的草原、豐富的食物,而且還有安靜而干凈的環(huán)境,很少人類干擾。南極則沒有這個條件,南極的候鳥只能在附近作短距離的南北遷移,飛得最遠的是信天翁,可以繞南極作長距離的遷移,但并不往北飛行。南半球的許多候鳥寧可遙遙數(shù)萬千米飛到北極來越冬,卻不愿意到南極去送死。
7.這三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什么?(用文中的語句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加著重號的“據(jù)統(tǒng)計”不能刪去的理由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段通過數(shù)字列出了北極和南極鳥類的種數(shù),說明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為什么大多數(shù)鳥類愿意到北極繁衍后代和越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結(jié)尾畫線的句子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引發(fā)了我們怎樣的思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2~17題。(17分)
①自古以來,人類就渴望有一雙能透視黑夜的眼睛。微光夜視儀的出現(xiàn),使人類這一渴望成為現(xiàn)實。充分利用夜晚微弱的光線,使我們能像白天一樣地觀察,這就是微光技術(shù)的突出特點。
②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新聞報道中,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幅幅黃綠色的反映夜間戰(zhàn)場情況的影像,這些精彩的報道就得益于微光技術(shù)。事實上,不僅在新聞領(lǐng)域,而且在軍事、海洋勘探、水下救援、天文觀測、公安監(jiān)控、野生動物研究等領(lǐng)域,微光技術(shù)也大顯身手。機場、車站的行李檢查設(shè)備,銀行、醫(yī)院和家庭等地方所有的晝夜保安、監(jiān)視或監(jiān)護系統(tǒng)中,也常常使用微光專業(yè)產(chǎn)品;大家所熟悉的電視類型的醫(yī)用X射線透視檢查系統(tǒng),也是應(yīng)用微光技術(shù)。
③在夜暗環(huán)境中存在著少量的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氣輝光等,統(tǒng)統(tǒng)稱為夜天光。因為它們和太陽光比起來十分微弱,所以又叫夜微光。人眼視網(wǎng)膜的感光靈敏度不高,在微光條件下不能充分“曝光”。這就是造成人們在夜暗環(huán)境中不能正常觀察的一個原因。那么微光夜視技術(shù)是如何達到“化夜為晝”的呢?
④夜視技術(shù)是應(yīng)用光電探測和成像器材,將肉眼不可視的目標轉(zhuǎn)換(或增強)成可視影像的信息采集、處理和顯示技術(shù)。微光夜視器材依靠夜間的微光照明,首先把來自目標的、人眼看不見的光信號轉(zhuǎn)換成電信號,然后再把電信號放大,并把電信號轉(zhuǎn)換成人眼可看見的光信號,這就是一切夜視器材實現(xiàn)夜間觀察的共同途徑。
⑤在微光夜視器材中,圖像增強器是核心器件,利用圖像增強器將夜空中微弱的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氣輝光增強幾百倍甚至數(shù)萬倍,達到使人眼睛能夠進行遠距離觀察的程度。黃綠光是人眼最敏感的光。因此,這種顏色的熒光屏常常被用到增像器上,這也是新聞報道中黃綠色圖像的由來。
⑥微光技術(shù)大大拓展了我們?nèi)祟惖囊曈X領(lǐng)域。它能彌補人眼在空間、時間、能量和光譜方面分辨能力的不足,而且能以人眼的自然觀察習(xí)慣來顯示圖像,適合部隊夜間行動和作戰(zhàn)。所以它一出現(xiàn),便引起各國軍事界的關(guān)注,成為夜視技術(shù)領(lǐng)域發(fā)展的重點。
⑦引領(lǐng)人們沖破黑暗的微光技術(shù),在被預(yù)言為“光電世紀”的21世紀里,還將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選文有刪節(jié))
12.選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微光技術(shù)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②段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微光夜視器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微光技術(shù)出現(xiàn)的重大意義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話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的主要內(nèi)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8~23題。(17分)
春 之 懷 古
張曉風(fēng)
①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從綠意內(nèi)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一聲,將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云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云,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fēng)起,每一棵柳都會吟出一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的。
③春天必然會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fēng)欺雪壓猶如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④而關(guān)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jīng)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jīng)》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放風(fēng)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fēng)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舒適,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紗時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dāng)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音來為這季節(jié)命名——“春”。
⑤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zé)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zé)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zé)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shù)學(xué)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于還是不敢宣布統(tǒng)計數(shù)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點數(shù)。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鞭策。所有的樹,交給風(fēng)去縱寵。而風(fēng),交給檐前的老風(fēng)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⑦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18.第①段中“一首澌澌然的歌”比喻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③段寫枯梗抵死苦守老根、屋梁抱著空虛的燕巢的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③段中畫線的句子有什么表達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④段中畫線的句子從哪些側(cè)面交代了春的到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⑤段中鳥為什么“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于還是不敢宣布統(tǒng)計數(shù)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⑥段中“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點數(shù)。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句中的“蝴蝶”與“蜜蜂”能否互換位置?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作文(50分)
24.題目:美,在_________
你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在迷人的清晨,在寧靜的黃昏,在溫暖的校園里,在和睦的家庭中……到處都可以尋到美的足跡。
請將上面的文題補充完整,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在本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