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兄
一個人到底怎樣才能擺脫自身的心理困擾,重返健康的人生?電影《充氣娃娃之戀》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不過,卻沒有圓滿解決。
27歲的青年拉爾斯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癥,他不敢跟女人交往,尤其不敢跟喜歡他(他也喜歡)的女孩相處。他的這種狀況引起了哥嫂的關注,也引起了小鎮(zhèn)居民的關注。在辦公室里,拉爾斯的同事給他介紹了充氣娃娃。每一個充氣娃娃都有一個名字,甚至有血統(tǒng),可以根據(jù)用戶的需求訂制,比如三圍。更重要的是,充氣娃娃跟真的女人一樣,有性器官。拉爾斯給自己訂了一個,然后把她當真人一樣對待,帶著她走進社交圈。這個充氣娃娃叫安妮卡。拉爾斯的行為引起了居民的猜測,大家都認為他瘋了。最后,醫(yī)生認為拉爾斯患上了妄想癥。小鎮(zhèn)居民由先前的猜測嘲笑逐漸改變態(tài)度,幫拉爾斯實現(xiàn)自我救贖。他們也把安妮卡當成真人,讓她參加社區(qū)的活動。
醫(yī)生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拉爾斯的病癥根源是難產(chǎn)——母親在生拉爾斯時難產(chǎn)死去,結果父親有了自閉傾向,這疾病傳染給了拉爾斯,拉爾斯一直以為,只要跟女孩在一起,他就會死于難產(chǎn)。這也是他關心嫂嫂的原因,他認為嫂嫂沒有安全感。跟女孩有皮膚的接觸,會造成他身體灼燒一般的痛感。因此,拉爾斯一個人孤獨地生活著,躲避女孩們的追求,把自己封閉在車庫里(那是他的家)。
醫(yī)生治療過程是在拉爾斯不自覺的狀況下緩慢進行的。拉爾斯認為安妮卡有病,需要醫(yī)生的治療。他終于說出了自己恐懼的原因,能夠接受女醫(yī)生的撫摩了。后來拉爾斯認為安妮卡病重,將不久于人世。在帶著她到湖邊散步時,拉爾斯想象安妮卡死了。小鎮(zhèn)的居民為安妮卡舉行了葬禮,把她像一個基督徒一樣埋葬。在葬禮結束后,拉爾斯正式向瑪戈(愛他的女孩)發(fā)出邀請。
電影講述了小鎮(zhèn)居民的善良和寬容,充滿著互相關懷的溫情。這也是拉爾斯心理疾病很快好轉的原因。但是,這是導演的意圖,而不是真正的治療。其實充氣娃娃安妮卡是拉爾斯的阿尼瑪形象的外化。拉爾斯通過跟她的交往和對話,克服了自己對女性的恐懼——其實是對性的恐懼。隨著年齡增長,拉爾斯的性能量也逐漸增大,性渴望和擔心難產(chǎn)之間的沖突造成了他的心理障礙,使他越來越恐懼性,也就越來越不能走近女孩,越來越封閉自己。這是他心理問題的真正根源。而投射到充氣娃娃身上的巨大的性能量——電影里人們說到安妮卡時總是把她跟性能力聯(lián)系起來,也許這正是生產(chǎn)充氣娃娃的目的吧——使拉爾斯的性能量得到緩解。當然他沒有跟充氣娃娃做愛(雖然他那些同事和朋友有這樣的推測),而是在與安妮卡的交往中逐漸了解女性,使自己敢于走近女性。
在導演的意圖中,只要充氣娃娃死了,拉爾斯的病情就會好轉。于是在拉爾斯的“配合”下,安妮卡終于重病不治,一命嗚呼——醫(yī)生特別強調(diào)這是拉爾斯自己的選擇。而拉爾斯自己,也按照導演的部署,開始了與真正有血有肉有溫度有思想的女孩交往,實現(xiàn)了自我的成長。
是啊,這是多么美好的設想!可是,真正的心理問題卻是不能這樣解決的。拉爾斯的心目中,安妮卡死了,這就意味著阿尼瑪?shù)乃劳觯@就是異常心理狀況的出現(xiàn),意味著更深的心理問題,也意味著拉爾斯的心理問題加深了。按照榮格的理論,阿尼瑪是男人的補償性人格面具,拉爾斯處死了自己的阿尼瑪,意味著他對自己女性氣質(zhì)的徹底厭棄,也意味著他將不再需要女伴。一般情況下,拉爾斯將變成女人,成為一個男同性戀者。
可惜的是,導演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導演在營造一種美好的社區(qū)生活,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愛護,對于一個有心理疾病的人,人們都能夠給予寬容和幫助,使他擺脫困擾——
這是對美國式的社會理想最生硬的解讀。
也是對拉爾斯的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