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我想拍張考試時候的照片,教授在空無一人的教室里笑了。
聽說今天考試,我早早地來到考場,把筆、尺、草稿紙等準備妥當,只等教授來發(fā)考卷。教授準時來到,卻出乎我意料地說:“考試之前,我先介紹一些與這次考試有關的知識,大家可以記下來等會用?!庇谑谴蠹叶奸_始認真聽并逐字逐句記錄下知識點,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教授講完所有知識點之后,笑著告訴大家:“考試結束了,大家可以回家了,別忘了把今天學的東西好好溫習一下?!边@樣的“考試”發(fā)生在美國。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中國的學生們總是對無數的考試、測驗耿耿于懷,很多年輕的學子習慣了泡在題海當中以適應“持久戰(zhàn)”。在美國,學生們可就幸運多了。他們的考試形式多樣,設計新穎且富有創(chuàng)造力。絕大多數學生根本不會畏懼考試,甚至會覺得考試是件十分愉快的事情。
我在美國經歷的一次高中物理考試給我印象特深。我們的課程是關于生活當中的物理與應用,而考試則是一場比賽。學生們被分成幾組,每個小組都分到了等量的材料(包括線、布、羽毛以及其他零碎的小玩意兒)??荚嚨哪繕耸亲屝〗M成員配合,制作出一個降落傘。當把降落傘從同一高度放下的時候,它必須落在指定范圍內,下降速度最緩慢的獲勝。同學們在這場熱鬧的“考試”中互相啟發(fā),有說有笑,還不時有人爬上桌子放下降落傘做試驗。最終的成績是由小組成員相互評比產生的,而老師做的僅僅是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同時按照小組名次乘上一定的系數。這樣,如果一位同學有好點子并且很活躍,哪怕是在一個名次靠后的小組,也會有很高的分數。不僅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了實踐當中,而且激發(fā)了大家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
這種用個體之間的合作取代個體之間的競爭的考試模式在美國十分常見。我曾經修過一門叫Leadership Studies(領導學)的課,這門課的宗旨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理所當然,考試需要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學生被分成兩組,要求在一個大教室里設計出最高且最有創(chuàng)意的多米諾骨牌。記分的方式包括骨牌中斷的次數、高度還有其他諸如美觀度和創(chuàng)新度。不僅僅是小組的成員相互打分,連對手所打的分數都會被計算在內。每個小組總會由各種各樣不同性格、能力的人組成。任務被小組接受之后,每個人的特點很快就展現出來:有些人小心翼翼但搭牌的速度太慢,而另外一些人速度很快卻容易不小心碰倒一大片骨牌從而前功盡棄;有些人點子很多創(chuàng)意新穎但不太會表達溝通,而另外一些人雖然沒什么思想卻很有組織能力,讓所有的人各盡其職。這樣的考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微型社會。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考試都是用這樣的方式進行的。很多學科的考試,學生還得坐在考場里回答問題。不過,即使是回答問題式的考試,也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美國考試注重的并不是學生的記憶能力,所以很少有中國式的填空之類的題型。而工具的運用則是美國考試的一大特色。曾經有一門課是關于恐怖主義的,考試時老師給大家10個題目,讓我們選其中一題寫篇文章。我們幾個帶筆記本電腦的同學被允許直接用電腦作答,而另一些同學甚至被允許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后作答。我想這樣的安排也有它的道理,現實社會并不會像中國式考場那樣信息完全封閉,要求大家進行所謂的“公平競爭”,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源也是一種能力。一個21世紀的人絕對不可能回避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和資源。中國的考試還沒有將這種能力納入考察范圍,而在美國考試中它被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
既然允許查找資料,美國考試所給的時間也就相對寬松。在中國,學生也許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因為他們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交卷。很多美國的考試,老師幾乎都不加以時間限制。上面說的恐怖主義課程的考試,老師會一個下午坐在教室里,直到所有的學生都完成答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次早上8點開始的數學考試。當我下午1點再次經過那個教室的時候,還有一位同學在答題。你也許不相信,但她確實已經去食堂吃過午飯了。
如此寬松的考試環(huán)境可能會令你感到不解:美國人如何做到考試監(jiān)督和防止作弊呢?首先,美國社會注重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很多主持考試的老師只是到場發(fā)下考卷,然后就回自己辦公室了。學生答完題之后自己去老師那里交卷,而考場秩序照樣井然有序。其次,這也和美國人對考試的重視程度有關。在美國,考試僅僅是一個考察學生學習程度的工具,像中國一次考試也許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比如高考)。美國的升學考試也有全國統(tǒng)一的,但絕大多數都可以考很多次,而且除了考試成績之外,美國人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能力。如果你的社會實踐能力突出,完全可以使相對較低的考試成績變得無足輕重。既然考試成績并非如此重要,作弊的誘惑也就變得很小了。
美國學生經常會受到老師的“偷襲”。他們經常手捧一疊考卷走進教室:“今天考試,想考的同學留下,不想考的可以回家休息?!痹瓉?,這種偷襲考試是選擇性的,每個學期學生有兩到三次機會可以不參加考試或者不計成績。因此沒有人會為了一場考試戰(zhàn)戰(zhàn)兢兢,挑燈夜戰(zhàn)。事實上很多同學也許前一天晚上狂歡到凌晨,第二天照樣來考試。正如一位同學說的:“考得不好我就不算這次成績嘛!”
考試的最高境界大概是“不考而勝”。期末考前一天,物理老師告訴大家:“根據我的統(tǒng)計,全班同學本學期都在A-以上,因此我準備不進行大考了?!边@對我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有一門微積分課,我在考試前來到教授辦公室商討:“根據最終成績的計算公式,我只需要在大考中獲得51分就可以獲得A了,而我在本學期所有考試都在90分以上,我能否免考直接得A呢?”教授看了我的平時成績,思考片刻后欣然同意了。既然整個學期都表現優(yōu)異,一次大考又能改變多少呢?當然教授對我也有要求,比如考試的時間和本該用來復習的時間都要用來學習一些有用的知識。
美國的考試方式讓考試真正地起到了衡量一個人能力的作用,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因為大家通常是在沒有壓力甚至是歡快的氛圍中進行考試的。如果中國也能嘗試上面提到的一些考試方法,我們也許不僅能夠“減負”,而且能學到更多更實際的東西。
作者簡介:孫太一,高一時作為浙江省第一個AFS(美國戰(zhàn)地服務團)交流學生赴美學習,僅用一年時間就拿到了美國的高中畢業(yè)證書,被瑞普大學以全額獎學金免考錄取,現為該校大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