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洲澈
說到浪漫主義,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浪漫主義。在雅虎知識堂里,我找到了一段有關它的解釋,大致如下:
它起源于Romantic這個形容詞,1654年英國人才第一次使用“Romantic”這一詞語,直譯是“傳奇般的”“幻想的”“不真實的”,其中明顯包含著貶意。到了18世紀,這個詞語才逐漸轉變?yōu)榭隙ㄐ缘陌x詞,它被用來評價作品,并獲得“宜人的憂郁”這樣一種附加的含義。
看來,說我們是“浪漫主義”的其實一點也不為過,包括我自己。居住在城市里的“90后”獨生子女們作為家中的掌上明珠,備受家人的呵護,沒有經(jīng)歷過多少狂風暴雨的洗禮,我們顯得那么幼稚,加之電影電視小說的影響,我們?nèi)菀装咽裁词虑槎枷氲眠^于浪漫。在作文中,我們最能找到這樣的影子。以下是兩段文章的節(jié)選:
最近,我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乘公車。喜歡投幣時的叮當聲,喜歡坐在舒適的坐椅上聽著自己喜歡的歌,喜歡看著窗外的景物和行人,感受他們的歡喜與憂愁,閑適或繁忙,喜歡讓公車載著我慢悠悠地穿梭。
啤酒、搖滾、網(wǎng)絡和CD不是我的,我所要的,只是一些樹、草、花、蟲、鳥,一方水塘,一抹光,一點思索的空間。
前一段是我的好友徐丹荑寫的,后一段是我寫的,都是從各自平時的習作中摘錄出來的。這樣的文字不一定是華麗的,但都是浪漫的,相比于出生在上世紀50、60年代的上一輩,這簡直不可思議,他們甚至驚詫于我們的悠然。我爸看完以上兩段文字就說我們“不務正業(yè)”,價值又不會在公交車上或者在冥想之中創(chuàng)造。其實老爸說的不無道理,社會需要生產(chǎn)力而不是浪漫主義。不過仔細看看我們高中生寫的很多文章,特別是那些高考滿分作文,又有多少是“實力派”而非“偶像派”呢?華麗的辭藻,精妙的排比,洋洋灑灑的旁征博引似乎已經(jīng)成了高分作文的一種模式,然而文字唯美且博大精深的好作品卻甚少出現(xiàn),畢竟兩者的完美結合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而閱讀量太少、對生活缺少體驗但又想博得閱卷老師的認可,自然而然地造就了大量故作深沉、傷春悲秋的文章。以下是從網(wǎng)絡上摘錄的一段高三學生習作:
當希望照進現(xiàn)實,幾米沉默了,七月七日長生殿,緣起緣盡一念間,時間向左走,寂寞向右走,生命的每一刻都大演著錯過。
乍看,哇,好優(yōu)美的文字,但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卻還是似懂非懂,然后你反復念了十來遍,還是沒得其要領,徐靜蕾的《當希望照進現(xiàn)實》、漫畫家?guī)酌?、唐明皇的“長生殿”和《向左走,向右走》都能扯到一塊兒,實在是強人哪!如果當作歌詞再譜上曲,說不準更有看頭!有位網(wǎng)友評論說:“這篇文章除了孤芳自賞外,幾乎毫無用處,是一堆不折不扣的文字垃圾!”話雖然說得難聽,但的確說到了點子上,那就是“浪漫”過頭了。
許多老師平日推薦的同學佳作中,渴望孤獨,追求淡泊的主題不在少數(shù),說來夠浪漫了,我想這些文字的背后,其實體現(xiàn)了我們的自由天性對現(xiàn)實束縛的抗爭。特別是對于淡泊,我感觸頗深,因為在初中階段對梭羅的《瓦爾登湖》有了一點皮毛上的了解,就想學他的淡泊名利、隱居山林,結果被老爸狠批一頓,但還是“執(zhí)迷不悟”。不過現(xiàn)在我的看法變了。淡泊確實是某些人一生的操守,卻無須是任何人的道德準則。對于青春年少的我們,更不要去“淡泊”什么,而應該不斷地嘗試、熱切地追求,不害怕“貪婪”,不擔心失敗,這才是我們應具有的浪漫。
說到浪漫,不得不提的一點就是青春期的萌動。再過上一年半載,我們就是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了,也到了面對愛情這個永恒話題的時候了。其實對于這一切,我是最沒有發(fā)言權的,我這樣一個沒有戀愛史的毛頭小鬼,假若一本正經(jīng)地談論起愛情來,只怕要被那些“情侶”們笑話。但是身邊的聽多了,看多了,也就有幾句話想說:在多方面的影響下,特別是受影視劇的濡染,我們想象中的這種情感其本身就是“浪漫”的,燭光晚餐下的脈脈對視,或是櫻花樹下的牽手共行,或是碧海黃沙的嬉戲游樂……然而在我看來,愛情不是“一見鐘情”的浪漫,這和電影電視小說里的故事還是有相當大的出入,編劇導演小說家可以瞎掰出一些煽情的東西來增加收視率、票房和點擊率,但生活中卻少有這種“浪漫”的戀愛史。愛情是一種涉及家庭背景、經(jīng)濟狀況、父母意愿、價值取向等復雜因素的情感,沒有這種復雜性它就不叫愛情。人們一般會在工作之后結婚而不是在高中或是大學,其目的就是為了從多方面確認他(她)是自己要找的另一半,愛情需要的是謹慎,魯莽的愛最終只會傷害雙方。對于現(xiàn)在還很不成熟的我們,愛情更像是一場夢,一個虛幻而浪漫的夢。其實我不太反對高中談戀愛,但是投入過多的精力卻是相當劃不來的,浪漫主義的我們千萬不要在這上面過于“浪漫”了 。
浪漫一代的我們到底能走多遠?一切都是未知數(shù)。但我想總有一天,我們中大多數(shù)會成為現(xiàn)實主義者,不得不為謀生而奔波。那么,這到底是一場喜劇還是悲劇抑或是正劇呢?
我不知道。
溫州中學籀園文學社簡介
溫州中學籀園文學社創(chuàng)建于1988年10月,社團一直堅持“培養(yǎng)語文學習興趣,提高文學創(chuàng)作水平”的宗旨,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社刊《籀園春草》是溫州中學文學刊物,每學期刊出2-4期,發(fā)表在校學生的作品,至今已經(jīng)刊出80期。籀園文學社2003年被評為“全國九十九佳文學社”之一,2005年被評為“創(chuàng)新作文核心文學社”,2006年榮獲“全國校園文學社50佳”組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