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 蘇
前些日子,只要休息,鄰居家的一位日本大學生土屋便來拜訪。來了很客氣,一番謙恭之后就是請教問題。這些問題五花八門,比如:宋江是不是劉備的結義兄弟?“韋編三絕”是什么意思?八旗是哪個時代的等等,大體都涉及中國歷史和文化。等到問題發(fā)展到“秦始皇有沒有搞過租庸調(diào)制”、“董仲舒和漢武帝是什么關系”時,我終于覺得有些不對勁兒了。這個土屋根本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之輩,最大的愛好就是開著摩托滿街跑,怎么可能去研究董仲舒呢?
反常即妖,事出有因。于是我問土屋:“你問這些問題不是出于愛好吧?”
土屋不好意思地搔搔腦袋:“這個,的確不是,我問這些,是因為想當警察。開著警察的大白摩托在街上跑,威風啊?!?
在日本當警察還需要知道董仲舒、秦始皇嗎?我感到頗為困惑。
“是啊,當警察要通過考試,這些,秦始皇和董仲舒,都是考試范圍以內(nèi)的……”
這倒是很新鮮的事兒,看我不大相信的樣子,土屋遞過來一本《警察官錄取考試習題集---日本公務員考試2008年版》,翻開一看,先是嚇了一跳。警察在日本屬于公務員,要當警察需要通過公務員考試,其考試內(nèi)容從數(shù)理化到經(jīng)濟哲學竟然包羅萬象,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在考試內(nèi)容中占了相當高的比例。在日本警察考試的十四個大科中,世界史、日本史、文學、藝術、思想、哲學中都有這方面的內(nèi)容。
其中,日本史與中國有關的考題,主要集中在歷史上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如“引進大陸高度文明制度,建立真正的國家”、“全面吸收盛唐文化,建立與佛教關系密切的天平文化”等。思想、哲學中則偏重儒家、道家思想的介紹,像“朝聞道夕死可矣”、“人之初性本善”都是可能會考的要點。但是,關于中國的考題,主要集中在世界史和文學、藝術方面。
世界史中,中國歷史的內(nèi)容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而且細。從張騫出西域到紅巾軍起義,從班固的漢書到義和團都標明是考試的出題范圍。比如看看下面這道習題就可以看出其內(nèi)容的細致。
請選擇下面選項中屬于漢武帝所為的內(nèi)容:
1.任命王安石變法改革國政;2.繼承宋和金的制度,廢除科舉;3.重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4.討伐臺灣鄭氏統(tǒng)一中國;5.尊崇南印度來的僧人達摩,保護禪宗。
僅僅這一道題,就包含了中國5個朝代的歷史內(nèi)容。
我后來才發(fā)現(xiàn),世界史中重視中國史,不僅是考警察官的時候如此,在所有日本公務員考試中,中國史都一樣重要。在網(wǎng)絡上的日本公務員考試輔導中關于世界史有專門說明;“從經(jīng)常出題的近現(xiàn)代史、中國史開始下手,可以高效地完成學習?!庇纱丝梢娭袊吩谌毡竟珓諉T考試中遠超其他國家的地位。
文學藝術方面,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不但豐富,而且深度很令人吃驚,比如該書中的中國古文閱讀理解,例題竟然是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這樣的文字,就是中國的學生來解,只怕也難做到人人高分。日本的公務員考試五六月份和九十月份各有一次,復習準備的時間已經(jīng)很緊,難怪這幾天土屋三天兩頭跑來“請教”。
為了輔導這個編外學生,老薩也只好悄悄翻字典。
因為工作關系,和日本政府的公務員一起出差,就忍不住把這件事和對方提一提,并且有些好奇地問:“在日本當警察,考這么多中國的歷史文化有必要嗎?這些考試內(nèi)容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加進來的?”
那位公務員是日本某市國際課的課長,對本國文化頗有造詣,沉吟一下說:“日本公務員的考試,歷來‘漢學(原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在日本的名字是‘漢學)要占很大比例?!爆F(xiàn)在我看到的已經(jīng)是比以前縮水的結果了。
之所以這樣重視“漢學”,是因為日本古代的文化與中國形影相連,受到重大的影響,其結果就是“漢學”在日本公務員招考中從一開始就占有重要地位。按照這位課長的說法,其具體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日本傳統(tǒng)認為“漢學”是衡量一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指標。至今如果在日本訪問,會發(fā)現(xiàn)日本人的致辭中,無論是來自四書五經(jīng)還是來自唐詩,總會帶上一兩句中國古文,以此表示自己也屬于文化人。盡管明治維新以后從政治、文化上日本全面倒向西方,但在修養(yǎng)方面,依然保留了傳統(tǒng)的看法,所以,多少要懂“漢學”,是日本政府保證招上來的警察有一定素質(zhì)而不是社會流氓的一個重要手段。
第二,日本傳統(tǒng)認為“漢學”包含著重要實用的管理方法,自古以來,就將其視為“治世之術”,因此,認為警察等公務員懂得較多漢學,有利于更好地實施管理和完成自身職責。
想不到,中國文化至今在日本還有如此強大的影響,下次開車超速被日本警察扣,是否也可以考他秦始皇和董仲舒?如果答不上來就不交罰款……
這是玩笑了,超速駕駛秦始皇也幫不了你的,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
(摘自《大學生》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