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宏望
有這么一本書,在1963年首次面市時,就立刻成為超級暢銷書。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堅信該書是所能讀到的最好的商業(yè)著作,《商業(yè)周刊》把它放在“絕對必讀書架”的第一名。而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記不清曾經向多少人推薦過此書了。這本書的名字叫《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它的作者是艾爾弗雷德·斯隆。
斯隆被西方管理學界譽為“現(xiàn)代化組織的天才”。斯隆1918年擔任通用汽車公司的副總經理,1923年成為該公司的總裁和首席執(zhí)行官,直到1946年。在他的領導下,通用汽車公司從一個面臨垮臺的企業(yè)成長為汽車工業(yè)的巨人和全球最大的公司,而且是美國經濟的標志之一。斯隆的管理創(chuàng)新被公認是企業(yè)管理的典范。斯隆同時是一個用人大師。
對人的管理最為重要
據(jù)德魯克考察,斯隆本人幾乎把大半的時間用于人事問題。在斯隆的記事本上,有某一年份143個人事決策的備忘錄,沒有其他任何事情在他的時間表里占到這么大的分量。斯隆雖然在高管會議上積極參與策略討論,卻總把主導權交給專家們,但是一談到人事的問題,主導的一定是他本人。通用汽車的高管會議多半時間也是花在人事問題的討論上,而不是公司政策的研究。有一次,眾主管針對基層員工工作和職務分派的問題討論了好幾個小時。而且,是一個零件小部門里的技工師傅之職。德魯克對此大為不解。走出會議室時,德魯克問斯?。骸澳趺丛敢饣ㄋ膫€小時來討論這么一個微不足道的職務呢?”對此,斯隆的解釋是:“公司給我這么優(yōu)厚的待遇,就是要我作重大決策,而且不失誤。請你告訴我,哪些決策比人的管理更為重要?落實決策的,正是這些基層員工?!?/p>
斯隆認為世上沒有最好的用人裁判或伯樂,“世上只有能作好人事決策的人,和不能作好人事決策的人;前者是長時間換來的,后者則是事發(fā)后再來慢慢后悔。我們在這方面犯的錯誤確實較少,不是因為我們會判斷人的好壞,而是因為我們慎重其事?!?/p>
通用汽車公司的主管會議在人事決策上,經常爭得面紅耳赤。有一回,他們全體終于達成共識,贊同某一個候選人:這人處理危機的手腕令人稱道,把問題解決得盡善盡美。突然間,斯隆插嘴道:“你們說的這位史密斯先生的紀錄可真是輝煌燦爛。但是,請解釋一下為什么他會碰上這么多的危機,爾后又處理得這么天衣無縫?”大家語塞。
接著,斯隆又針對另一個人選的討論說道:“你們都認為喬治先生有很多不行的地方,那么,他是怎么達到今天成就的?”大家于是又說了一通,聽了大家的話之后,斯隆說:“好吧,這人不夠聰明、不夠敏捷,看起來乏善可陳。但是,他不是一直都在努力表現(xiàn)嗎?”后來,這位喬治先生在通用公司最艱難的時候,走馬上任成為一個大部門的總經理,果然是公司有史以來表現(xiàn)最杰出者。
斯隆值得稱道的就是杜絕管理者在“人事”方面的浮躁甚至草率。在他看來,評價一個人,一定要全面、綜合地看。比如看到危機處理的出色,更要考察為何有危機出現(xiàn)。沒有天然的人選,重要的是如何把人安插在最適當?shù)奈恢?,然后自然會有不俗表現(xiàn)。這是斯隆“人事”藝術的重點。
鼓勵員工及時提出異議
在斯隆管理時代到來之前,通用汽車的組織結構存在一個基本問題:缺乏一套正式有效的反饋模式,公司管理層無法聽取來自雇員的不同意見。公司高層并不重視已經出現(xiàn)的意見分歧,更不相信這種分歧有利于事業(yè)發(fā)展,所以在工作時也并不提倡開誠布公。這種做法的結果是,公司成為老板的“一言堂”。
所以當杜蘭特卸任后,斯隆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將“鼓勵員工及時提出異議”的做法系統(tǒng)化,并進行推廣。斯隆不僅允許員工提出異議,并且鼓勵來自各個方面的異議,認為這是管理過程中必要的一環(huán)。他的目標在于使通用的氣氛更加民主,以便聽取意見,而絕不是培植出一群對自己唯唯諾諾的奴才。
斯隆反復指出,公司管理層是否能夠聽取不同意見十分重要。無論提出異議的人脾氣如何暴躁、態(tài)度如何強硬和不肯妥協(xié),都要允許他提出意見。有一次,一位同事與斯隆發(fā)生矛盾,很多人都認為,斯隆完全可以對此置之不理,當時通用的一位律師問道:“既然這位員工如此煩人,您為什么不把他解雇?”斯隆反問道:“解雇他?多荒謬的主意,他只是在完成他的任務?!?/p>
1944年底,有個年輕的新人、行銷部門的主管膽敢對工作計劃提出質疑。在當時,這個言論對通用高管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幾個高級主管臉都紫了,其中以斯隆的怒火最旺。他們從此不把這個年輕的行銷主管當做是“人”。資深主管們一致同意:“給他一筆錢,叫他滾?!钡@時,斯隆卻反對這么做,他說:“不行,我們不能以言廢人,我們希望公司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庇谑?,斯隆讓這個年輕人高升為芝加哥電機部總經理。那時這個電機部門即將邁入爆炸性的成長階段。斯隆說:“這么一來,他就可以賺更多的錢,和在通用總部當高級主管差不多,或許更多呢,重要的是,他已經不在底特律了;他在這兒樹立了這么多的敵人,連我都看他不順眼,這樣他是無法發(fā)揮才干的?!?/p>
保護“有責任感和想象力的人”
斯隆對人才的態(tài)度,首先是愛護,特別是積極保護勇敢承擔責任的人才。
1932年,通用汽車公司的董事會準備讓凱迪拉克公司停產。凱迪拉克這個品牌很可能會由此永遠留在美國汽車產業(yè)的歷史里。凱迪拉克公司里一位名叫尼古拉斯·德雷斯塔特的年輕工程師闖進通用執(zhí)行委員會的會議中,請求大家給他10分鐘時間,讓他提出一個可以在一年半內讓凱迪拉克起死回生的方案。由于斯隆對坦誠的歡迎和鼓勵,他得到了這個演說的機會。有一個與會的董事說:“德雷斯塔特先生,你了解吧?要是失敗,你在通用的職業(yè)就不保了?”德雷斯塔特說:“是的,這點我很清楚。”這時,斯隆突然大聲說道:“我不同意。德雷斯塔特先生,你要是不能成功,你在凱迪拉克的工作當然就泡湯了,因為凱迪拉克已經完蛋了。但是,只要通用還在,只要我當家,一定會保留工作給一個有責任感、主動、有勇氣和想象力的人?!钡吕姿顾乩^續(xù)說:“您關心凱迪拉克的前途,我關心您在通用汽車公司的前途?!?/p>
斯隆的邏輯是,凱迪拉克固然重要,公司內部“有責任感、主動、有勇氣和想象力的”人才更加重要。事實上后來德雷斯塔特不僅拯救了凱迪拉克部門,而且讓這個部門成為通用的搖錢樹。1962年,這一高利潤車型的銷售量接近160000輛,并且成為美國豪華車型的經典。
不在工作場合建立私交
在說到自己的管理風格時,斯隆說:“總裁的職責就是要做到公正客觀,不偏不倚。他必須寬宏大量,不應計較下屬采用何種工作方式,更不能把自己對下屬的好惡之情帶入管理之中。唯一的評價標準應該是績效和性格?!?/p>
斯隆先生在擔任通用總裁的50多年時間里,沒在通用公司結交一個朋友。要想和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也可以,那前提就是---你先離開通用,之后才能建立真正的情誼。而且,他從不在公開場合談論自己的喜好、家庭。所以,在常人眼中,斯隆先生是一個刻板、固執(zhí)、嚴厲、專注工作、不講感情的人。
然而事實上,斯隆是一個愛好廣泛、熱衷交際、愛憎分明的人,更是個有情趣的人。斯隆年輕時愛好交友、游玩,有許多好友。但是他擔任通用總裁后,卻把自己孤立起來,不與同級主管親近,對他們都以禮相待,保持同樣距離。他也有很多好友、死黨,但是這些人都不在通用。比方說,小他20歲的雷蒙是一家醫(yī)院的主管;還有每次都和斯隆一起度假的好友沃爾特·克萊斯勒則是克萊斯勒的創(chuàng)辦人。克萊斯勒曾是別克的總經理,他和斯隆的情誼是在他離開通用之后才建立起來的,也是聽了斯隆的話才從通用出走。斯隆的解釋是:“我也喜歡交友,喜歡身邊有個說心里話的人,可是董事會信任我,讓我坐在這個位置上,并給我比常人都要高的薪水,不是讓我來交朋友拉關系的,我的工作是評估企業(yè)里的人表現(xiàn)如何,從而做出正確的人事決策,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極深的交情,自然就會有好惡之分,這樣就會影響我決策的正確性與客觀性。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孤寂,也不可能有,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責任在身,我不得不放棄在工作場合建立私交?!?/p>
斯隆還認為,“專業(yè)人才”不應該透露自己的興趣、信念和私人生活,這是他的私事,和“專業(yè)”無關。所以,斯隆從不在公開場合談自己的愛好、家人。在介紹他的書中,他堅持不讓編輯加入兩頁介紹他的家庭、童年和早期生涯的文章。
他手下的35位高級主管,風格迥異,各有特色。斯隆曾在私下里說,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與別人不同,他們不知道我喜歡什么,就不會因為我的喜而喜,也不會因為我的惡而惡,而是隨時表達他們最真實的自己。
的確,管理者一定要善待下屬,但又要與員工保持距離。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管理者,必須做出必要的犧牲。正如斯隆所說的,“孤獨、疏遠和嚴肅有可能和總裁的性格不相容——這和我的性格也是格格不入的。但是,這樣做是我的責任?!?/p>
此外,管理者要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員工的工作績效和性格上,評判工作時要就事論事,不能摻雜個人恩怨、喜惡。斯隆說:“我的工作是評估公司里的人表現(xiàn)如何,至于贊不贊同他們做事的方式就不是我的管轄范圍了?!彼麖牟粚δ骋粋€“人”表示意見,只評斷他的表現(xiàn)。
也正因為如此,斯隆領導下的通用,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而斯隆說:“這就是通用真正的力量所在?!?/p>
(摘自《海峽通訊》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