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30年前6月的一天,鄧小平關于留學生“要成千上萬地派”這句話,將出國留學的大門再次開啟。
30年,彈指一揮間
一位老人,在30年前的這一天說了一句話,“我贊成留學生的數(shù)量增大……要成千上萬地派”,將出國留學的大門再次開啟;
一架飛機,在30年前的這一天沖上藍天,搭載50位赴美讀書的年輕人去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從此揭開了中國留學史上新的一章。
邵巍,留學日本的博士,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在我們請他按照自然年狀態(tài),以十年為一個臺階來盤點留學的發(fā)展時,他不無感慨:
30年,彈指一揮間。
10歲時,我們蹣跚著邁出第一步留學生
“國家發(fā)生大變革時,首先需要的是人才。”邵巍說。30年前百廢待興,在文革中受沖擊最大的教育界、科技界,面臨著教育資源匱乏、與國外科技差距懸殊的現(xiàn)狀。隨著改革開放的提出,人才培養(yǎng)立即被提上日程。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在談到清華大學派遣留學生問題說,“我贊成留學生的數(shù)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要成千上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留學管理制度也要改變一下……教育部要有一個專管留學生的班子……”
一個國家面臨重大社會轉型期時,派人出去到當時先進的國家學習,并不鮮見。日本明治維新后,立即派人到國外深造。美國立國之后派了大量的人去德國學習。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勵精圖治,派人到國外去留學,1907年派了5400人去美國,僅湖北一省就有1360多人。新中國成立,毛澤東主席也是派人到前蘇聯(lián)、東歐去學習。邵巍說:“這個套路是一樣的,每次大的社會變革后,都會有派人出國學習的現(xiàn)象,導向都是向當時的發(fā)達國家去,回來推動自己國家的發(fā)展。因為,靠本國的力量達不到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在1978年后的十年間,政府的導向無疑是強勢的,以公派生為主流的留學生被派向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美、英、日、德、法,還有北歐、加拿大、比利時等國家,每年派出的數(shù)量為3000人。于是,讓我們在后來的年代里看到了這批以“精英”為標記的“海歸”們。
林毅夫,我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個“海歸”經濟學博士。林毅夫是臺灣人,1979年5月16日由金門泅水橫渡到大陸,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后來,林毅夫負笈美國,進入芝加哥大學研究農業(yè)經濟學,成為諾獎得主舒爾茨的關門弟子。1987年,他辭去耶魯大學的工作回國,先在國務院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所屬機構從事研究。1994年進入北京大學,創(chuàng)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發(fā)展經濟學、農業(yè)經濟學、制度經濟學。2008年2月4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正式任命林毅夫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王輝耀,被稱為中國留學生的代表。作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王輝耀外語系畢業(yè)到外經貿部工作,第一批出國留學而且是第一批MBA、DBA。從進入跨國公司做到高管層,到出任加拿大駐港首席商務參贊,創(chuàng)下加拿大的史無先例;獨立創(chuàng)業(yè),做兩家公司的董事長,至今身兼14個商會組織的聯(lián)絡人……王輝耀實在是獨其一份。2002年,在王輝耀的極力倡導和推動之下,歐美同學會商會成立,他擔任首任會長。如今,歐美同學會商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海歸商業(yè)精英團體。談到對30年留學的感言,他說:“中國經濟在全球化浪潮中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而且知識經濟的時代要求給海歸創(chuàng)業(y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雖然1981年自費出國留學的政策已經放開,托??荚囈灿谶@一年進入中國,但由于信息不對稱和手續(xù)辦理的盲區(qū),真正能夠自費出去的人是鳳毛麟角。直到1985年,國家徹底取消了“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從這一刻開始,中國向外留學的大門才算完全打開,很多人的命運也從此發(fā)生了改變。
大事記:第一個十年(1978~1987)
1978年
鄧小平聽取關于清華大學工作匯報時,指示擴大派遣出國留學人員規(guī)模。
教育部根據中央指示通知增選學習理、工科(包括農、醫(yī))有關專業(yè)出國留學預備人員3000人以上。
教育部增設留學生管理司。在國外的使領館設立教育處(組),主要管理公派留學生,兼管自費生。
中國教育代表團訪美,明確了在1978~1979學年美方接受中方500~700名留學生、研究生和訪問學者,中方接受美方60名留學生、訪問學者。
改革開放后第一批留美人員50人赴美。臨行前方毅副總理會見。
1979年
教育部、國家科委、外交部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試行《出國留學人員管理教育工作的暫行規(guī)定》和《出國留學人員守則》。
由李政道等倡導的中美合作培養(yǎng)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開始招生。
1980年
美國58所大學物理系聯(lián)合在我國招考研究生。
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外交部等七個部門《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請示》和《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guī)定》,指出:自費出國留學是我國留學工作的組成部分,自費留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一條渠道。對自費留學人員和公費留學人員在政治上應一視同仁。
1982年
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公安部、外交部、勞動人事部《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規(guī)定》。
1985年
新年前夕,國務院慰問留學人員代表團分四路前往21個國家,慰問在外留學人員。
國家教育委員會設立,留學工作具體由國家教委外事局分管。
1986年
國家教委召開留學生工作會議,制定和調整出國留學人員工作的方針和政策。會議指出:出國留學工作要做到按需派遣,保證質量,學用一致,學成及時回國,為祖國建設做貢獻。
獲得“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的留學回國人員馬頌德等人,在北戴河受到鄧小平同志的親切接見。
1987年
中央確定由國家教委統(tǒng)一管理全國出國留學人員工作。
以海外留學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的雜志《神州學人》雜志創(chuàng)刊。小平同志為該刊題寫了刊名。
20歲時,我們帶著未豐的羽翼振翅留學生,自費留學生,海歸
今年5月4日,隨著北京奧運會火炬在三亞展開中國境內傳遞,搜狐CEO張朝陽代表中國互聯(lián)網領跑了“互聯(lián)網第一棒”。
張朝陽,198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同一年考取李政道主持的CUSPEA獎學金,得以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 學習。1993年,他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不過隨后他逐漸認為,自己并不適合理論研究,具體操作型的工作才是方向。接下來,他獲得了MIT亞太區(qū)中國聯(lián)絡官這一職務,這使他有機會可以頻繁回國。
他很快為當時逐漸熱門的互聯(lián)網所吸引,并希望自己可以有機會獨立創(chuàng)業(yè)。在獲得了資金支持后,1998年2月25日,搜狐公司正式成立。隨后,張朝陽開始充分利用社會對自己的關注度,出席在各種活動現(xiàn)場,目的是為了推廣搜狐,在這個過程中,他成了一位時尚人物。對此他解釋:80%是為樹立公司品牌,因為這被證明是最有效的宣傳手段;20%是自己的一點點虛榮心,在國外孤獨地呆了十年,回來后倍受關注很興奮。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個人通過托??荚嚿暾垏獯髮W獎學金的出國留學方式在一批學有所成、基礎扎實的人中“盛行”。他們靠個人的能力,贏取國外獎學金留學,并大都學有所成。當他們回國時,多數(shù)選擇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不少人在高科技領域取得了成就。他們的代表除了創(chuàng)造了中國網絡神話的張朝陽,還有李彥宏、鄧中翰、唐越等等很多人。
到這個十年的最后一年,1998年統(tǒng)計的出國人員數(shù)字為1.8萬人。
邵巍說,國家在第二個十年里最重要的政策是1993年提出的“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這12個字,形成了國家的留學工作方針。
在這十年里還發(fā)生了一些事情,除了國內在出國留學問題上始終存在爭論外,一些中國學生在日本和澳洲上當受騙的現(xiàn)象在國內引起震動?!氨M管這樣,并沒有影響中央的政策,12個字成為以后留學工作的總方針。”
在這十年里,有一部分學成的人回來了,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特別重視,多次出面接見回國留學生。1989年3月成立了中國留學服務中心,旨在為“海歸”們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及生活諸方面的問題。教育部、人事部、科技部等職能部委開始表彰優(yōu)秀的留學回國人員,設立各種項目吸引留學生回來,如科學院的“百人計劃”、人事部“百千萬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等都在這段時間里相繼出臺。地方的留學人員創(chuàng)業(yè)園應運而生,1997年廣州市率先召開了留學回國人員科技創(chuàng)新會。
至此,從出國留學到回國發(fā)展,開始實現(xiàn)有效地鏈接。
大事記:第二個十年(1988~1997)
1988年
十年來,我國共有6萬多人出國學習,到這年已有2萬多人回國。
應國家教委邀請,首批49名留學生代表回國參觀匯報團到14個省市參觀、訪問。
1989年
國家教委設立留學生司。中國留學服務中心成立。
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南海懷仁堂接見留學歸國人員代表,并舉行座談。
1990年
《人民日報》等報刊發(fā)表留美學生聞迪的長篇文章《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后,在社會各界和海外學人中產生強烈反響。
1991年
國家教委、人事部聯(lián)合表彰馬頌德等30名做出突出成績的回國留學人員。
國家教委與中科院、上海、陜西、大連等組成招聘組,赴日本招聘留學生回國工作。
留美回國博士、北京大學教授陳章良榮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fā)的“國際杰出青年科學家”獎。
1992年
鄧小平在珠??疾旃ぷ鲿r說,所有出國學習的人,希望他們都回來。不管他們過去政治態(tài)度如何,回來就妥善安排工作。告訴他們,要做出貢獻,還是回國好。
國務委員兼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在與長春高校師生座談時首次提出了我國留學工作的總方針是:“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
1993年
國家主席江澤民接受《神州學人》雜志記者采訪,他說,祖國山河壯,故鄉(xiāng)月更明。祖國和人民熱忱歡迎更多的留學生學成歸國,殷切期望大家事業(yè)有成。
國家教委印發(fā)了《關于自費出國留學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國家教委《關于具有大學和大學以上學歷人員自費留學的補充規(guī)定》作了修改。
“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出國留學方針被寫進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文件。
1994年
國務院頒發(fā)《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使來華與出國留學生的招生、選拔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軌道”。
1995年
中國第一家面向在外留學人員的網上中文電子刊物《神州學人·電子版》誕生,她被在外留學人員稱之為“來自北京的聲音”。
年底,據統(tǒng)計,國家教委于1990年設立的留學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金額已達1.19億元,共資助3638名留學回國人員。
1996年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成立。國家教委決定全面試行國家公費出國留學選拔辦法,即“個人申請,專家評審,平等競爭,擇優(yōu)錄取,簽約派出,違約賠償”。
1997年
國家教委和人事部聯(lián)合召開了“全國留學回國工作會議”,表彰了318名優(yōu)秀留學回國人員。
國家教委啟動“春暉計劃”,支持和鼓勵在外留學人員短期回國服務。
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適當方式為祖國服務。
而立之年,我們得到去與來的雙重收獲出國留學生,來華留學生
出國留學進入到第三個十年的顯著現(xiàn)象,是出國留學人數(shù)以從來沒有過的速度急劇增長。到第三個十年末,出國留學總人數(shù)為121.17萬人,回國人數(shù)為31.97萬人。按照教育部剛剛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計算,2000年以后到2007年每年出去的人相加為87.62萬人,占全部出國留學人數(shù)的72.3%,其中每年自費出國的人都占到了當年出國留學人數(shù)的90%以上。從2002年開始,這個數(shù)字就再沒有低過10萬。同樣,在回國的31.97萬人中,2002年后回來的人數(shù)占到總量的60%,與出國留學人數(shù)同比增長。
何以在出國留學持續(xù)20年后,有這樣一個人數(shù)的爆發(fā)性增長?邵巍給出的分析是,一是改革開放經歷了20年后,中國進入到一個健康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階段,國民經濟生產總值連年以超過10%高速增長,這是不得了的事。
二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推動,中國高等教育逐漸進入了大眾化階段,2007年高校在學人數(shù)達到2700萬,毛入學率為23%。由于擴招和院校調整,大量高校在校生也參加到出國留學的行列中去,他們有這個素質和能力設計自己出國留學的道路。每年的畢業(yè)生從200多萬、300多萬、400多萬,現(xiàn)在達到500多萬,它必然關聯(lián)到出國人數(shù)的增長。邵巍說,我們大致可以推測出,一個本科周期之后與出國人數(shù)是有關系的,因為讀碩士研究生的人數(shù)明顯增多,這是一個佐證。在中國留學服務中心認證的人數(shù)中,68%的人是讀碩士回來的,可以說是一種傾向。
政府在第三個十年里,加強了對自費留學的監(jiān)管,首先在1999年出臺了對留學中介機構的管理政策,合法的留學中介的服務對出國留學人員產生了很大的作用,這是自費出國留學占到90%以上的重要條件。2003年以后,成立了政府的職能部門——教育涉外監(jiān)管處,開通了教育涉外監(jiān)管網,公布國外院校名單,使得政府層面所做的工作更加規(guī)范。
外國政府在第三個十年里即進入21世紀后,也在不斷調整政策,包括重視吸引中國學生,連年在大型展會上推廣宣傳本國院校,同時加強資格審查、延長在國外的逗留時間,便于國際學生去實習或者找工作,為他們將來的就業(yè)提供一些方便,這是人才爭奪的一個側影。
在國際上都在強調跨國境教育的重要性,鼓勵學生流動的大背景下,經濟全球化對國際人才的需求也在增長。隨著資本的流動、技術的流動和生產企業(yè)的流動都需要本土化,留學人才就成為這樣一些流動中的一支力量。留學人才在國內的需求體現(xiàn)在外資企業(yè)和國內科研單位的需求上。
邵巍說,盤點留學30年會發(fā)現(xiàn):留學不是一個孤立的事情和行為,它是和整個世界經濟發(fā)展相關聯(lián),和一個國家的社會發(fā)展相關聯(lián),也和人的素質相關聯(lián)。
在這個30年的過程中,中國的發(fā)展逐漸融入到國際運行的軌道上。特別是在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之后。30年中的變化里,有一個近乎本質的變化,就是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不僅繼續(xù)擴大出國留學,來華留學的人數(shù)也在不斷增長。這當中的含義是,說明中國的學歷教育、中國的教育資源和綜合國力也使得全世界都在關注著中國的發(fā)展。目前,有中國學生的留學國家達到109個,同樣也有100多個國家的學生來到中國學習。目前我們和世界上30多個國家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xié)議,使得外國的學生愿意到中國來學習,開始形成出國留學與來華留學互動的局面。這在前十年、前二十年都是不可能的。
來華留學生的增加,從一個角度證明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成就。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文化不斷發(fā)展變化,各種力量的格局不斷變化,中國的實力不斷增強,國際人才的流動開始轉向中國。
大事記:第三個十年(1998~現(xiàn)在)
1998年
教育部舉辦“鄧小平同志關于擴大派遣留學生計劃20周年紀念活動”。
1999年
教育部、公安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lián)合制定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管理規(guī)定》正式頒布。
首屆深圳高交會舉行,特設留學生展區(qū),交易額逾21億元。
2000年
第一次全國教育外事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了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留學工作的成績并確定了今后5年留學工作的方向。
第三屆北京高新技術產業(yè)國際周開辟“留學生展區(qū)”和“留學生論壇”。
2001年
在由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和國家外專局共同開展的國家留學人員創(chuàng)業(yè)園示范建設試點的活動中,首批11家創(chuàng)業(yè)園入選“國家隊”。
2002年
為保障出國留學生的合法權益,中國留學服務中心為出國留學人士進行留學學歷認證達3000余人。
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對現(xiàn)行的中國學生留學簽證制度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一些專門對中國設置的政策障礙也逐步取消。
全國出國留學工作研究會召開2002年年會。主要議題是討論中國加入WTO后人才市場的變化和發(fā)展趨勢及留學工作在新形勢下的定位和應對策略。
這一年,中國已經成立60多家留學人員創(chuàng)業(yè)園,14萬留學人員已經回國創(chuàng)業(yè)服務,創(chuàng)辦企業(yè)近4000多家。
2003年
2003年公派留學做出兩項重要調整:一是確定國家留學基金效益重點支持的七大領域;二是對留學人員類別進行了調整。
教育部設立教育涉外監(jiān)管處。中外合作辦學、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以及中外合作舉辦教育考試、舉辦國際教育展覽等,都由教育涉外監(jiān)管處負責監(jiān)管。
教育部簡化審批手續(xù),對申請自費出國留學的高等學校在校生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但尚未完成服務期年限的各類人員,不再進行“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工作,不再收取“高等教育培養(yǎng)費”。
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求學海外建功中華——百年留學歷史文物展》。
2004年
公安部、外交部正式發(fā)布實施“綠卡”制度, 以吸納外籍人才。
中華全國青聯(lián)留學人員聯(lián)誼會在北京成立。
2006年
北歐各國家已經陸續(xù)開始向學生收取學費。
2007年
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引進海外優(yōu)秀留學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見》,在吸引高層次留學人才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話題:再過20年
有專家預測,到2010年時,出國留學的人數(shù)會達到20萬。這一點,邵巍給出的分析是,從中國目前的教育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發(fā)展的情況看,現(xiàn)在出國留學的人數(shù)不是多而是少。按照現(xiàn)在2700萬在學的高等教育人數(shù),每年14萬人出國的比例只有0.5%。如果是1%的比例至少也要27萬人出國,或者哪怕每年是20萬人出國。在學人口的1%有出國經歷,那對于中國與其他國家相互間的了解、文化上的認同與溝通,顯然會起非常大的作用。
邵巍說,現(xiàn)在的情形是,從人才流動的角度講,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還是處于一個發(fā)展期。再過20年會怎么樣呢?現(xiàn)在世界上有240所孔子學院,那些學院的學生不想來中國看看嗎?這等于是為他們的來華留學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利的條件和環(huán)境。
問題在于人才的爭奪可能會更加激烈,會有一些人留在國外,但同時也會有一些外國學生留在中國,這是未來人才流動的一個特點。在來華留學生中,很多韓國孩子來了以后就不愿意走了。所以,人才流動的這種現(xiàn)象,在未來20年中會非常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形成人才流動的互動局面,并和就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這肯定是一個趨勢。
邵巍最后建議說,留學生同時是民間的大使,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出去,接受更多的來華留學生,需要政府有更好的政策。比如:應該設立留學生回來創(chuàng)業(yè)的風險投資基金,使更多留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專利盡快地轉化為生產力,使他們的知識產品變成物質產品。還應加大對在國外的優(yōu)秀自費留學生的獎勵。國家每年拿出一點兒錢來,獎勵的面應該擴大一些。既然出國留學的主體是自費留學生,就要改變一些做法,加大這方面工作的力度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