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是家里的獨生女,是威斯康辛州農(nóng)村的一個非常普通的女孩。那時我特別想要的就是妹妹。我7歲那年,父母做出了一個讓我喜出望外的決定:他們要領(lǐng)養(yǎng)了。
那是圣誕節(jié)期間,我的兩個新妹妹,一個6歲,一個3歲,從哥倫比亞來到了我家。她們的到來帶來了喜慶,親朋好友帶著禮物來我家歡迎她們。那天晚上客人們走后,剩下了我們自己,我和妹妹們走進我們共用的臥室;當我們爬上床時,父母進來了,為我們一一掖好被角并且道了晚安,“Te amo”,他們用西班牙語向我的新妹妹耳語道,“我愛你”。
從一開始,新來的妹妹就像是我的親妹妹;我們一起玩,一起斗嘴,一起學習,仿佛我們一直就是姐妹;父母對我們指教、訓斥或鼓勵時,我們都是父母的女兒,誰都不受偏祖。
生活看上去非常好,然而,在表象之下,父母卻在為他們之間的婚姻問題而苦苦掙扎,當我們姐妹十幾歲時,父母說出了那句致命的話:“我們要離婚了?!?/p>
妹妹們以前就受到過傷害,當她們遭生母遺棄時蒙受過巨大的傷痛,無人能夠理解她們內(nèi)心的煩亂有多深,而這一痛苦如今又重新浮現(xiàn)出來,早年被遺棄時的情感使她們不知所措。
上大學期間,我的人生觀向著積極方向發(fā)生了重大改變,這一切轉(zhuǎn)變導致我的父母和妹妹們重新評價他們的生活并且也做出改變,這些改變最終把我們帶到一起,真正成為一家人,父母再次成為鼓勵我們?nèi)忝玫木薮笤慈麄兂晒Φ貫槲覀兲峁┝艘苑€(wěn)定的愛為基礎(chǔ)的生活。我的一個妹妹最近已經(jīng)結(jié)婚,如今家庭團聚是獲得幸福與煥發(fā)精神的所在。
中國朋友有時問我為什么愿意拿著比在美國要低的工資在中國工作。那是源于我個人成長過程中走過的經(jīng)歷,這些經(jīng)歷造就了今天的我。我現(xiàn)在在CBN(世博恩)——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慈善組織內(nèi)工作。在我們所開展的工作中常常與孤兒打交道。
我和我的同事把很多孤兒送到了美國和加拿大免費做手術(shù),其中有一個女孩叫肖楚(音譯),有先天性心臟病,嬰兒時就被遺棄了,兩歲時就呼吸困難,沒有了食欲,她的前景看來很危險。今年1月,我們把她和另外兩個有心臟病的孤兒送到了加拿大做手術(shù),手術(shù)非常成功,3個孩子都已經(jīng)回來了。
我們的慈善機構(gòu)還為家境貧困的兔唇、腭裂兒童出資做手術(shù)。比如,甘肅的一個姑娘因為兔唇始終躲在房子里面看外面的世界,不敢走出去。如今她可以走出家門,成為生活的參與者,不再是旁觀者了。
你看,我就是這樣選擇了自己的生活。
今年6月我來到北京的一家孤兒院,與一個3歲和一個6歲的女孩面對面,她們的棕色眼睛謹慎地看著我,我覺得自己又一次看到了15年前我的兩個妹妹的眼睛。我意識到領(lǐng)養(yǎng)對我們家庭的每一個成員的意義是多么重大。15年前,我的妹妹也坐在孤兒院里,沒有人能稱做父母,沒有地方能稱做家。如今,她倆生活在我們家中的毫無保留的愛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