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BBC搞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最偉大的英國人”選舉節(jié)目,開始的時候觀眾提出的名單有一百多,包括幾個活著的“偉人”,如國腳小貝(第38名)、首相布萊爾(第87名)等。復(fù)選時只剩10人,都是先賢了。
原本這種“民族英雄”選舉,很容易弄成一場愛國主義宣傳。有趣的是,組織者還安排了“揭短大比拼”,即用揭別的“英雄”之短的方式,支持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讓人大開眼界:
對丘吉爾:“容易憂郁,不好合作。臭脾氣,發(fā)怒時不像個領(lǐng)袖”;“喜歡在家里赤膊。甚至,有一次羅斯福推開門,丘吉爾正在洗澡,竟然從澡盤里站起來說:英國首相對美國總統(tǒng)無所隱瞞?!?;“醉鬼,給希特勒的宣傳機(jī)器一個把柄。”
對黛安娜王妃:“自我推銷本事第一。操縱傳媒,利用傳媒,惡習(xí)始作俑者!”;“每當(dāng)她名聲低了一些,就讓一批記者跟著,去訪問艾滋醫(yī)院?!?;“每個說英語者都會引用莎劇名句,除黛安娜一人?!?/p>
對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沉悶得讓人難以忍受。每次看莎劇,何人不想趕快落幕?”;“這個人一輩子只留下五個簽名,每次還簽得不一樣,真有此人嗎?”;“浪蕩一生,幾乎從來不加看妻兒家小!真是具有了不起的德行。”……
可是,揭短大賽似乎對投票的最終結(jié)果沒有多少影響,進(jìn)入前十的偉人依然是他們。為什么呢?因為,人們比的畢竟是優(yōu)點(diǎn)。人無完人,哪怕偉人,也不能太完美。人品過于完美,英雄就變得可疑。
(摘自《今晚報》文/趙毅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