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大半個世紀以前有一對夫婦,男的是科學家,女的是文學家。有天晚上倆人一同散步。正值秋高氣爽,一輪明月冉冉升起。女的說:“今夜的月亮真圓?!蹦械恼f:“沒有圓規(guī)畫的圓?!币粋€是詩文頭腦,文學眼光;一個是數(shù)學頭腦,科學眼光。各有各的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照舊散步,照舊談話,照舊相敬如賓,直到白頭偕老??茖W和文學并存。你看你的月亮,我看我的月亮。你喜歡你的,我喜歡我的。誰也不霸占月亮,獨吞下來。月亮是在天上,由人怎么看。
又有個傳說,也是在大半個世紀以前,印度大詩人泰戈爾和“偉大人物”(通行漢譯“圣雄”)甘地見面了。據(jù)說對話中有這樣兩句:
詩人:我們不要毀壞藝術。
偉人:藝術不要毀壞我們。
這又是兩個月亮。兩人也是各行其是,各人在自己建立的“道院”中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詩人辦國際大學;偉人搖動手紡車,進行民族獨立運動。
科學和文學兩個月亮,藝術和政治兩個月亮,丈夫和妻子兩個月亮,難道都是像天上月亮一樣,只可有一,不能有二,天無二月嗎?
自從有人登上月球抓下一把“月土”來以后,地上高樓大廈越來越多,“舉頭望明月”的人越來越少了。廣寒宮變成了環(huán)形山。月里嫦娥在許多人眼中和心中消失了,變成了“明星”。月不如星明。
注:曾任北京大學教授的金克木是個奇才。他精通梵語、巴利語、印地語、烏爾都語、世界語、英語、法語、德語等多種外國語言文字。他的日語也很不錯。除了在梵語文學等人文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外,他早年還發(fā)表過天文學的專業(yè)論文。20世紀30年代,著名詩人戴望舒非常欣賞金克木的文學才華,硬是將當時癡迷天文學的金先生從天文學拉回文學。
(舒晴摘自《人生和學問》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