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yè)才識,不日進,則日退,須隨時隨事,留心著力為要。事無大小,均有一定當然之理。即事窮理,何處非學?昔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張乖崖亦云:人當隨時用智。此為無所用心一輩人說法,果能日日留心,則一日有一日之長進;事事留心,則一事有一事長進。由此而日積月累,何患學業(yè)才識之不能及人也。做官能稱職,頗不容易。做一件好事,亦須幾番盤根錯節(jié),而后有成。昔人事業(yè)到手,即能處措裕如,均由平常留心體驗,能明其理,習于其事所致。未有當前遇事放過,而日后有成者也。弟于此層最宜留意。
經(jīng)典伯樂:張武林
賞析:本文是晚清大臣李鴻章寫給弟弟的一封信。書信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開篇,開頭即點出信的主旨。李鴻章說:“事無大小,均有一定當然之理”,正是每個人對于事情本身蘊含的道理領(lǐng)悟程度不同,才造成了人們之間不同的差距。李鴻章說:“此心如水,不流即腐”,告誡弟弟如果不隨時留心身邊的每一件事,積極思考其中的道理,人的心信就會變得日漸遲鈍。
接下來就向弟弟闡述了不斷積累經(jīng)驗對于自身提高的重要性。在他看來,學問才識超常之人,做官稱職之人,事業(yè)有成之人,都是一日日、一事事不斷長進的結(jié)果。如果遇事就置之一旁,不予理睬,就不能充分鍛煉自己,同時也學不到切實可行的經(jīng)驗,那么下次在遇到事情就很難做到游刃有余,最終難以成就大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