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大漠
蕩蕩大漠,重重沙浪,是無邊的褶皺,衰老的年輪,沉重的嘆息。遼闊的大漠,向人類示威,一條條沙龍,在曠野上游行。每一座沙山都是致地球于死命的癌癥呵!
那么,何故要為大漠而歌唱?莫不是多情的我錯愛了嗎?
不!我愛大漠,既不是愛她的偏僻與荒涼,更不是愛她的瘋狂與肆虐……
我愛大漠,因為她是我的故鄉(xiāng)。
歷史老人告訴我,這大漠曾是芳草萋萋、平林漠漠的綠洲??上?,我沒有看到。記得,我看到她時,兩鬢已經(jīng)染著秋霜。而今,只有驛站、直道(直道為秦始皇所修)和古城的遺跡,記載著她昔日的風(fēng)韻。
我愛大漠,因為她是我的母親。
那滾燙的沙丘,是她赤裸的身軀,貧窮使她衣不蔽體。那枯竭的河床,是她凝滯的血管,饑餓使她營養(yǎng)不良。
有人說,大漠是一張玉米面餅子,看見它就會吐出反胃的酸水。這是條件反射。玉米面吃得太多,傷了胃。不過,玉米面沒有使我們的生命之樹枯萎,流沙也不能把我們前進的航線掩埋。
上帝沒有把我們生在水草豐美的春天,那我們就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
“剪不斷,理還亂”,是牽魂線
我愛大漠,因為她埋著我童年的夢幻。
光屁股的一伙,魚貫地從高高的沙山上往下“蹴溜”,這是大自然為我的童年預(yù)備的滑梯。哈哈笑著站起身來,抖落掉屁股上的沙粒,又向上爬去。一次又一次,這坐不膩的“沙飛機”。
想讓另一座沙山上的小朋友一道來玩嗎?喊啞嗓子他們也聽不見,離得遠。松軟的沙山發(fā)不出回音。不過,只要抓起一把黃沙,向天揚去,對方看見這“小瀑布”,便會趕來。你打過這“沙電報”嗎?
風(fēng),早已把塵垢吹向遠方,留下的是晶瑩光潔的沙粒。和煦的太陽撫照著,沙海閃著一片柔光。我們用沙來掩埋自己胖乎乎的雙腿,圓鼓鼓的肚子,怪舒服的。后來才曉得,這是一種具有保健作用的“沙療”。怪不得,大漠里的娃娃一個個壯實得小牛犢似的。
刺猬、狐貍、跳犢子,常在沙笆拉爾里出沒。沙笆拉爾是些長著灌木叢的沙灣。沙蒿、檸條、母柳長得都很茁壯。跳犢子,后腿比前腿長好幾倍。逃跑時常常不情愿地翻著跟頭,很容易成為我們的俘虜。
大人卻對我們的收獲不屑一顧,他們把羊毛衩子(羊毛或棉線織成的口袋,中間開口)背在肩頭,手拿一根長長的鐵棍兒,在沙丘上到處“鉆探”。那是在尋找跳犢子的窩。這小東西也知道“深挖洞,廣積糧”。掘開一個窩,經(jīng)常能得到五六升沙米或糜子哩。
冬天,一場大雪把沙漠變成玉潔冰晶的世界。色彩斑斕的沙雞,成片成片地飛著。它們失去了覓食的地方。于是,我們掃出一片場子,埋好用馬尾做的“煞扣”,撒幾粒紅紅的糜子作誘餌,專等沙雞來上當(dāng)。運氣好,一天能套住二十幾只。這營生,現(xiàn)在還有人做。沙雞是出口的美味飛禽。
大漠喲,有多少關(guān)于你的回憶,牽惹著我童年的情思!
沙盤一片海
小時候,我常用自己的腦袋頂起窗扇探出身來,用拳頭指著那閃亮、柔軟的沙丘,問媽媽:“那是什么?”
媽媽說:“那是緞子做的地毯,那是黃牛的脊背,那是一片海?!?/p>
我在這地毯上學(xué)會了走路,我在這脊背上學(xué)會了奔跑。
我第一次背起書包,要上學(xué)去了。媽媽送我一個沙盤。她說:“我們沙漠里的孩子沒有石板,就用這沙盤吧。聽說人家元帥打仗用的也是個大沙盤?!?/p>
我說,我也要個大的。媽媽指著屋外說:“呶,能端走嗎?”
我端起我的沙盤,不像廚師,而像元帥。盤子里不是佳肴,而是一片海。
我在這沙海上學(xué)會了:“人,一個人;手,一雙手?!?/p>
我在這沙海上蕩起雙槳,揚起了進軍的風(fēng)帆。
春天里
深入到沙漠里看,并不全是單調(diào)的黃色。在沙丘與沙丘之間,總有一片碧綠的草灘。那上面長著密密麻麻的草,就是最蹩腳的武生在上面翻跟斗,也不會摔著。我走過那么多大城市,沒見過一塊草坪能夠與它媲美。如果將它開辟為足球場,四周的沙丘便是最好的看臺。
然而,沙漠里的牛、馬、駱駝、羊,卻把它當(dāng)作最豐盛的餐桌。它上面生長著堿茅、扁蓄、蘆草、早熟禾、野黑麥……各種各樣的牧草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生長著。牲畜總也吃不完。
這草坪最好玩的時候是春天。
我記得,我四五歲了,看見媽媽躺在炕上,還要踩到她的肚子上晃。晃得她直叫喚。稍大些了,身體重了,我便把這游戲搬到那天然的草坪上。春天里,凍土剛消融,你踩在那草坪上晃吧。先是你腳下的地皮顫動了,接著,周圍的地皮也顫動起來。最后,共振發(fā)生了,整個草坪都晃動起來。不一會兒,這里,那里,便冒起一股股清泉。粗的有指頭那么粗,細的有銀針那么細。能冒一人多高。泉水在春陽下閃著彩虹般的光,發(fā)著細微的聲響。不幾天,便匯成一片片小湖。
很快,皎然一身的天鵝,披著銀袍的灰鶴,總是穿著鮮艷嫁妝的鴛鴦,便先后趕來。百靈鳥、紅筷子(這種鳥的兩條腿像一雙紅筷子),凝翅在半空,向草灘上撒著金豆子似的歡歌。
草原母親蘇醒了,眾多的兒女們趕來了。
最忙的是牧人,他們在接春羔。
羊圈旁,光潔的沙灘上,一對對毛茸茸的小羊羔,頭對準(zhǔn)頭頂架。那動作真叫人喜歡。早晨,我趁媽媽跪在炕上收拾被褥的工夫,也模仿小羊羔與她頂架。碰得她頭皮疼了,我的屁股上便要挨她的笤帚把。
春天里,是歌聲最多的時候。羊圈旁,響著婦女們深情的催奶歌。那些下頭胎的母羊,往往缺乏疼愛兒女的經(jīng)驗,不愿給羔兒喂奶。催奶歌一唱,便把它們的“母愛”招回來了。這是音樂的力量,并不亞于垓下的楚歌,那夜月的簫聲。
草灘上,正響著器樂的奏鳴呢。嗚嗚咽咽,忽高忽低。乍聽,你也摸不清這些妙音的源泉,仔細看,才發(fā)現(xiàn)是母駝背上背著琴哩。有的是馬頭琴,有的是三弦。這些母駝也是頭一回做母親,不懂得疼愛兒女。牧人便把琴背在它們的背上。駱駝好迎風(fēng)走,春風(fēng)撫弄著琴弦,便奏出了母愛的歌,母駝聽著,聽著,便慢慢醒悟,讓羔兒吃奶了。
春天里,整個草灘,都演著母愛的合唱。■